质量是我们特别重要的环节,无论特别节目还是常规节目,从质量上来讲,我个人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就是说快,第二个就是独到,第三独家。就像所有的想法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一样,我认为一个好的记者,它也是有这样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我把他形容为蓝领,这个时候只要有体力就够了,接了一个热线,在房山有一个在晨练的时候发现一个大球,拿回家当铅球,拿回家,这不行,这是炸弹,到现场把这套新闻捕捉到就行了,这是新闻记者第一个层次,就是蓝领。第二个层次白领,不但要快,还需要必须能找到新闻中比较独
到的地方,对于法治节目来讲,独到还有特殊的要求,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你想达到这个目的,话应该怎么说,这是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独家一个记者达到独家的水平,不仅仅要求业务水平和体力,而且对情商有很大的要求。不仅仅要学会新闻怎么发的,人极关系交流,有自己的人脉,只有自己的人脉才能有独家的新闻。希望大家不断上升自己的层次,刚来《法治进行时》是蓝领,我们希望尽快成为白领,再成为金领,实际上客观的情况,执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这个挺困难的,我们把它进行了改革,改成什么呢?改成蓝系列、白系列和黄色系列,这个时候大家之间有分工,我善于人际交流,你就专门负责把独家新闻拿到,如果特别擅长跑也不行,岁数大了,你来干独到,你是新来的,精力比较旺盛,你是蓝色系列,这样的话,在全组形成优势的组合,彼此之间可以形成借鉴,可以让《法治进行时》整个组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这是关于质量。
形式。一个栏目的形式我认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关于栏目的设置,还有一部分关于节目的包装。也就是我们的节目的板块,大家可以通过板块设计知道《法治进行时》,虽然说讲的是普法,讲的是法治的实践,法治的案件,实际上采用七天完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样一个主题,这样有理由让我们成为一个比较权威的新闻发布机构。同样一个新闻实践,你可能就是从新闻实践本身报道的,但是我们有可能揭示犯罪人心理历程,也可以防骗还有其它的案犯没有落网做一个事情,同样一个新闻素材在你那儿只有一个加工方法,到我这儿有七个加工方法,这也是我们节目能够有今天经历五年仍然保持上涨势头非常重要的原因。
除了平时最初栏目设置以外,节目包装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不是专家,我可能也说不出更多的东西,我只想大家看一下,我们从1999年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五年里,我们的节目的片头,通过看片头,也许大家能看到有一点心得。
(播放节目)
这是第一年的片头。2001年和2002年用的是同样一个片头。大家可以看到,由最开始的紧张和局促,我们想把这个节目变得更舒展,而且这时候也注意到了,除了破案案件以外,我们想要占领的领地会越来越多。这是现在正在用的片头。
给大家看片头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这四年一直未变的我们一直注重现场和紧张的气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最开始没有想过,在片头里边为什么这么做,只想到把我们精彩的镜头进行一下必要的技术特技就可以了,最后一次不一样,这里有很多的含义,十二点,为什么要到十二点,因为这个节目十二点播出,我们采用橘黄色,以前是蓝色和桔红色,从动物学里头也好,或者从人类的行为学也好,橘黄色代表一种警戒色,这是非常安全的颜色,电视观众未必懂得这个,希望通过包装,最起码让组里每个人感受到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报道这些案件,为了提醒人们,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实际上,我在讲理论的前边卖一个关子,站在这儿谈理论实在不是我的强项,第一因为我不是学新闻学的,没有在广院读过书,我是学法律,我站在这儿觉得非常气短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电视发展到今天,拉动收视率的因素都已经被大家挖掘出来了,关键是什么?关键不是说咱们再去讨论这些因素,关键在于每个人在做栏目的时候,如何把这些因素进行组合,也就是说,在你制造这个栏目的时候,拉动收视率的因素有五个,我这个栏目抓了五个,抓了五个之后,每个配比是多少,这是具体到每一个栏目所不一样的,而且我认为,电视理论可能就是这样一种关系,虽然不能具体到每一个栏目,但是我认为它就是这样的关系。第一,要抓因素,这就是刚才梁红说的栏目的DNA,实际上大家说的意思一样,提高收视率的因素就那些。要把握因素或者是把握DNA。第二个,要进行组合,组合非常重要。大家可以观察,周围中每一个新的电视节目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突破了收视率的因素,而是因为它制造了一种新的收视率因素的组合。所以说,在观念上,我认为法治进行时非常好的是我们用了这种创作理念,但是我又认为,《法治进行时》之所以有这些今天,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我们有一些人,能够把我们的创作理念变成我们想要的节目。
大家可以看到,便于我解释,把《法治进行时》的操作画了四个圈,上一圈是主持人,第二圈六到十人的中间力量,还有三到四十人,还有新闻事件,开播之初最早实行主持人负责制的,从我们这个节目开播开始,一直由主持人徐涛她在业务上是全面负责的,在节目创办初期,保证《法治进行时》有一个非常个性鲜明特征,让在好多电视节目中一眼看出来哪个是《法治进行时》。如果说不是这样做的话,由两个人或者三个人负责稿件和编片子的话,可能造成的后果就是,每天看的节目,找不到它的相关性,这种主持人负责制恰恰可以保证这种。
紧接着下来,我们有六到十人的中坚力量,还有30到40是一线的记者,我把两组人习惯地称为两堆人,这两堆人在他们的工作关系中有一种非常奇妙的关系,我以前当老师的时候,别人曾经说过一个木桶理论,你能倒给学生多少水,取决于木桶装多少水,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一根木头是多长,我到了电视台之后我有一个感触,电视台好多节目也是木桶理论,如果把收视率作为木桶里的水的话,有时候在一个栏目组里边,收视率的多少就取决于栏目中水平最差这个人他的水平有多少,而且这种木桶理论有时候甚至连一点水装不了,这个节目也彻底地被取消了,因为这个人做了一期特坏的事,被领导查着了,所以这个节目就被取消了。我的栏目里恰恰相反,我们不是木桶理论,我们是拦板理论,意思是什么呢?如果把每期的收视率作为一个栏板球的话,我们这个收视率能不能冲上去,绝对不取决于我们组水平最差,取决组水平最高的,只要他在,这个一定能拿到,身高最高是六到十个人的中坚力量,我们组保持这样的工作模式,这在其它组觉得不可思议的,我们组编辑所有的稿件经过六七个人一一看,看完之后编出的片子一一改,包括后期的包装,这一部分做的工作量跟记者之间的工作量半对半,而不是像平时意义上三分之二或者五分之四。这是我们两堆人,中坚力量和三十到四十人关系的。在三十和四十人,每一堆人里是什么样的关系,无论三十到四十人,还是六到十人都有非常精确的分工,有一点像蚂蚁,蚂蚁分公蚁,每个公蚁怎么干活,这个道理我懂,从来没有拿它想我们组,经我儿子提示,其实我们组就是这样的工作的分工。比如说我们组有记者有摄像,有后期,尤其是我们的后期,在这种分工中显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任何一期节目,如果说把声效和动效以及我们经常用的几段音乐撤销以外,可能这个节目,看着觉得特别地平淡,有了之后,觉得这个节目有一种氛围,有一种想让你看进去的氛围。昨天下午科教频道举行了一次节目研讨会,在节目研讨会上,我们放了我们频道里边几个比较不错的节目,由法治进行期和夫妻剧场和另外两个栏目,当时我看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可能我因为看惯《法治进行时》紧张和悬疑的东西,慢的节奏的东西,觉得接受不了,这可能是我越来越成为标准的《法治进行时》的人,这对我们所有新来的人来讲是一个难度,必须要跨越《法治进行时》入模的阶段,来的时候可能是一块地,到这儿之后必须按照《法治进行时》的流程包括《法治进行时》对你的要求完成。
新闻事件,我指的是北京每天发生各种案件也好,各种带有法律试点的新闻事件也好,通过三十到四十个人,通过他们的跑动获取这些新闻事件,就像买菜一样,我们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菜取决于我们最底下这些人,他们出去按照各种各样的关系,把这些东西拿回来,然后我们才能制造成各种各样的菜。
说完《法治进行时》的成长历程,也说完《法治进行时》的理念,还有《法治进行时》的操作,我想这些还都不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理念大家都有,操作可能我们手下也有这么多的人,我认为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什么,用东北一句话,如果你想取得什么的话,你必须得低头干,这才是你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原因。关于《法治进行时》的情况就介绍到这儿。
我今天来既代表《法治进行时》,也代表北京电视台,这次北京电视台有三个栏目成为候选栏目,第七日、特别关注和《法治进行时》,我期望大家能在今后的每一个七日里,关注《法治进行时》,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李女士。刚才我们三位主讲人,今天上午做了很精彩的演讲,从创作的理念到方法、栏目的介绍,以及自己很有特点的重点内容,都向各位做了具体的讲解。今天在座的各位也都是中国这块土地上非常著名栏目的制片人,比如说专题类栏目有奥运猜想、大风车、艺术人生、相约花戏楼、都市现场、大侦探西门、提案追踪、家园服务版等等,这些栏目在中国是很著名的栏目,今天他们在座,接下来我们就来开展今天上午的研讨。大家可以围绕这样几个方面展开,一个就是针对上面梁红女士、李女士、马老师的演讲,可以有一些提问,对他们进一步的探询、了解情况。第二个方面,大家来自各个方面,做了很多年的制片人,做专题大家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大家彼此之间可以做一个交流,今天在电视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也有一些新的课题不断用。所以可以对一些热点和敏感的话题做一些研讨。接下来可以互相提问和讨论。
提问:
上周传达中宣部一个精神,新闻类的栏目不允许搞人物模拟真实再现?你们有没有新的对策?
李利影:
那天在会上我们特意提出来,从周一到周日的节目里边,主要骗局解密存在这个问题,把整个的骗局过程,经过一定的加工,在电视上展现出来,在会上问胡老师,您看我们这个节目怎么办,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就这样,胡老师后来给我们定性,你这个不属于现场模拟,这个属于电视小品。我觉得领导说得非常对,然后就做了这个工作。
提问:
因为没有说是新闻事件,中宣部要求新闻里头不允许。
李利影:
主要还是怕出事。
梁红:
《雾都夜话》不属于电视剧也不属于电影。因为我们看的时候,感觉像电视剧,为什么不像电视剧不像电影呢?
马及人:
我刚才说电影、电视剧和栏目剧的区别,《雾都夜话》属于栏目剧,主要区别,具体体现在外在的这么几条,一是群众演员,电视剧相对来说一般用的是专业演员,是由专业演员进行表演的。而《雾都夜话》最忌讳表演两字,虽然在表演,但是我们不叫表演叫扮演叫再现。在形式上,片头是独创的,是电视剧没有的,电视剧没有片头,片头是典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特色的音乐,然后有一段话,它是栏目化,它绝对是在现在的一般的栏目片头尚没有相同的,甚至类似的都没有,它是独创的。
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电视剧也有,但一般电视剧它都是用所谓蒙太奇电影语言组接故事,用镜头讲故事,我利用什么呢?凡是人,刚从襁褓生下来有一个特性,就喜欢听故事,以前的电影分什么呢?新闻片、故事片,从小就喜欢听故事,中国以前没有广播和电视之前,这个故事怎么在老百姓当中传述呢?靠写,后来有一个特点,四川特别多,说评书,我小时候喜欢听评书,有一次在江边听评书,竹楼坐了很多人,一拍,摔下去全死了,我受启发,栏目有一个特点,观众朋友,说,主持人外化,我内联。我把主持人隐藏在这里面,每一个故事开始就说。故事是这么开始的,马及人,出生于重庆,他背着包包,今天来了北京,在北京干什么呢,他说书这样的说过去了,就把我具体站着讲话全变成图像了,为什么两三千块钱办到电视剧办到的事呢,这就是一个发明,把电影、电视最好表现的是什么东西,动作性,电影很多摄影照相机带动快门过去的,电影最善于表现动作,最不好表现的是什么,就是心理刻画,演员怎么演,怎么弄,心里忌妒、愤恨、不平衡,《雾都夜话》靠说书人,马及人当时心头非常难过,他想如果拿一把刀给他的暗杀了,钱不到你手里了,内在的东西通过画外音表现了,最花钱最难的用画外音,容易表现的不花钱的用图象和蒙太奇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