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风采:我们为马书军的精神感动
“我们同是军人,在《武汉晚报》上,我们看到马书军向路人鞠躬致谢时,背虽然弯下来,但脊椎是直的,这就是我们军人。”昨日上午8点不到,海军工程大学学员3旅61队教导员王守印,带着33名学员,从硚口赶到洪山鲁巷广场,在报名点上登记捐献干细胞,为挽救白血病病人出一份力。另外,他们还将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近千元,捐了出来。
本报刊登抗洪勇士下跪救子的消息当天,海军工程大学教导员王守印就将报纸拿给他所在队里的学员看。
呼啦啦,一下子大家纷纷报名,都要登记成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昨日早上7时许,本来61队33名学员准备乘公汽来鲁巷广场,大学领导知道后,当即调了一辆军车,专程送这些学员来报名。
看到采血车后,学员们开始取拿干细胞登记志愿表。为了不影响其他市民填表,这些学员像当年抗洪英雄一样,排成几条队伍,一个人“扑”在前一个人背上填写干细胞志愿者表,在鲁巷广场门前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导员王守印开玩笑说:“今天我知道了我是O型血,万能血啊,将来可以救很多人!”
马书军曾保卫我们,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湖北省电力公司团委,前几日就开始发动公司团员青年捐款,公司党委也对此很是重视,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昨日上午11点多钟,部分团员青年代表,来到鲁巷广场现场,亲手将团员青年捐赠的1万元现金,交到马书军手上。公司团委书记张珊珊说:“当年洪水无情人有情,现在疾病无情人有情!马大哥曾为保护我们湖北作出个贡献,我们能为他分一点忧就分一点。”张珊珊说,还将在整个电力系统,发动捐献。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学生,自发来报名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同时准备了节目在现场演出。尽管现场没有喇叭,这些学生的清唱,仍赢得了阵阵掌声。
更让人感动的是,马书军当年抗洪所在的湖北某舟桥旅部队指导员,现汉阳人武部政工科长张超文,特意从汉阳骑摩托车来到鲁巷广场,报名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他说:“我的战友今天遇到了困难,我不能不帮他!”张超文说,如果自己被选上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的答题选手,那也是他对战友的最好支持。
谈起马书军,昔日的指导员张超文仍一个劲夸奖:“我对马书军的印象,有三件事特别感人!”除马书军在抗洪结束后,拒绝立功外,还有一件事,就是战友杨德文牺牲后,马书军还寄过两次钱到杨德文家。另外,还有当年广州电视台一名员工李某在湖北受伤,住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马书军一直照顾李某,不怕脏不怕累。李某出院后,非常感激,还特意给马书军送来一面锦旗。张超文说,马书军所在的舟桥三社里也将组织战友,为战友献一份爱心。
边看边落泪 驱车来捐款
黄冈范女士“童年经历”情系马骁帆
上午10时,鲁巷广场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女士。范宁煊女士是专程从黄冈来汉捐款的,但未曾开口先落泪,她说:“我是一边看晚报,一边落泪,因为我和马骁帆有着类似的童年经历。”
范宁煊祖籍河南,童年时罹患危重的骨科疾病,四处求医未果,面临截肢。最终北京积水潭医院愿意实施手术,但治疗费需要8000元——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范宁煊的妈妈把家中吃饭的小板凳都卖了,也没有凑够那么多钱。当时,范父母所在的单位、周围的好心人纷纷解囊相助,你几毛、我几块的终于凑够了治疗费。范宁煊指着自己的左腿说,假如没有这些好心人的帮助,这条腿肯定没有了。
范宁煊从湖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黄冈工作,家中常年订有晚报。她说,最近每天都要仔细阅读关于抗洪勇士马书军跪地救子的报道,边看边落泪。为了救助更多的白血病童,范宁煊也准备捐献干细胞,她昨日一早到当地妇幼保健院咨询,医生建议尚未生育的她暂不宜捐献干细胞。随即,她一人驱车来汉捐款。
范宁煊掏出准备好的红包说:“我准备捐600元钱,祝愿马骁帆 ‘六六大顺’。”范宁煊还托本报记者转告对马书军的敬佩,她说,这个为子女而舍弃尊严的父亲,在所有子女心目中的形象都是最伟大的。
临近中午,范宁煊亲手将她的一片心意交付给马书军。
现场还有不少热心市民,纷纷与马书军合影。 文/记者 胡义华 谢东星 实习生 杨帆 张宗政 樊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