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对比拆解:《中国最强音》再造X

2013年06月18日14:22  综艺报
X Factor与中国最强音对比 X Factor与中国最强音对比

  文/池何熠

  X,英语中第24个字母。虽然以其开头的单词最少,但它却拥有千变万化的含义——在数学方程中,X通常表示未知数;在社会学界中,X不仅可表示未知、无限,还有目标、希望的涵义。

  X千变万化的涵义也给了英国娱乐业大佬西蒙·考威尔(Simon Cowell)灵感,在他看来,要成为明星需要的不尽是偶像的外形、动人的嗓音,还得有the indef inable "something" that makes for star quality(无法定义的特质),这种特质被西蒙归结为X Factor(未知因素)。

  2004年9月,以X Factor为名称的选秀节目在英国ITV电视台首播,华丽的舞台、精彩的赛制与导师的深度参与令其一炮而红,成功取代《流行偶像》(Pop Idol)这一选秀节目的开山之作,成为英国目前最成功的选秀节目之一,至今已连续播出9季。X Factor这个模式也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如今已在近40个国家落地。

  而在X Factor模式全球版图中,模式方在两个国家开放了“改造”的权限,其一是由创始人西蒙参与的美国版,另外是湖南卫视[微博]制作的《中国最强音》。两者都遵循“综艺大片”的配置,在本土化过程中做出了创意性的革新。

  巨星坐镇

  X Factor区别于“偶像”系列最大的不同,是节目中的大牌导师们不仅担任点评的角色,每位导师将各自带领一组选手争夺最后的冠军席位,双方将一起分享荣誉。导师之家环节中,选手更是要在导师的家中接受封闭训练及考验;晋级赛中,每期节目开场时,导师都将带领自己的分组选手入场亮相,充满仪式感。

  为了吸引更高的关注度,2012年播出的第二季美版X Factor开出1500万美金天价请到布兰妮[微博](Britney Spears)担任导师。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布兰妮与自己的“宿敌”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Christina Aguilera)的再次交锋,后者在同期播出的美版The Voice中担任导师。

  除了布兰妮,新加入美版X Factor的导师还有新生代歌手黛米·洛瓦托(Demi Lovato),这位迪士尼少女偶像在美国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布兰妮和黛米两人在化妆室、休息室的画面也被记录下来,插播于节目中,满足了不少粉丝的愿望。加上西蒙、L.A。雷德两位业内大佬,美版X Factor导师兼具人气与专业。

  《中国最强音》同样实现了豪华阵容,章子怡[微博]、陈奕迅[微博]、罗大佑与郑钧,四人在各自领域均属一流,除了郑钧,其他三人都没有担任选秀节目评委的经历,他们这一组合对于观众来说耳目一新。其中章子怡的加盟更是引人关注。从目前播出的效果看,章子怡更多是从听众的角度给出点评,与大多数电视机前的观众意见保持一致。同为导师的郑钧曾经表示,三位男导师多是以职业歌手的角度来看待选手,难免会有偏颇,“首先应该做好听众,然后再做导师判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季美版X Factor在海选、训练营及导师之家阶段都未设立主持人,看点集中在导师与选手身上;而到了晋级赛阶段,不仅有两位真人秀明星出任主持人,每期的结果秀也至少邀请两位歌手来现场表演,充分保证现场的星光度。

  《中国最强音》为了更迎合国内观众的收视习惯,从海选阶段开始,担任主持人的朱丹[微博]便全程参与,后期十连战更是加入了何炅[微博]与其一并主持。

  分组 因地制宜

  第二季美版X Factor将参赛者的年龄要求降低至13岁,这也吸引了一大批怀揣星梦的少男少女前来报名,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潜力让主创惊喜,X Factor也首次在分组赛中出现了少年组(Teens)这一类别,原先24岁以下的男生组(Boys)与女生组(Girls)被合并为青年组(Young Adult),与25岁以上组(Over 25)和组合组(Groups)一起竞争。

  《中国最强音》则延续了原版模式中男生组、女生组、大龄组与组合组的划分模式。由于国内对少年选秀有着严格限制,因此节目组将Over 25这一类别的年龄限制进行提升,基本上30岁以上的人才会划分至大龄组。

  从每年9月开始,欧美各大电视台会开始一年的重头剧集与节目的播出,一般至圣诞假期前收官。美版X Factor占据的便是欧美播出季中最重要的秋冬档期。从9月12开始,X Factor每周三、四在福克斯黄金档播出,至12月22日播出总决赛,决出的冠军刚好能赶上圣诞节前各路庆祝活动的顺风车。

  《中国最强音》则选择在春季上档。4月19日首播的时候,国内大部分音乐类节目还处于筹备状态。至6月28日总决赛,刚好能避开暑期档最激烈的厮杀,也能圈住第二季度的关注度。

  赛制赛程 十连战创意新颖

  X Factor分为海选、训练营、导师之家与晋级赛四大环节。中美两版X Factor在前三阶段基本一致,而最后的晋级赛环节却截然不同。

  美版X Factor在“导师之家”环节选择完学员之后,四位明星导师的工作就主要是帮助学员选歌以及日常点评。晋级赛依据主题按部就班推进,每周双播,周三选手表演,随后开放投票,于次日的结果秀(Result Show)中公布结果。每周根据观众投票淘汰1-2人,直至冠亚军出炉。但这样的单轮淘汰制,容易出现选手因为意外失误而出现淘汰的状况。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中国最强音》借鉴了足球联赛中的升降级制度,创意出十连战赛制。在“导师之家”之后,《中国最强音》的12强选手参与一场分组赛,7组选手留在冠军组,另5组选手下降到逆袭组,之后“逆袭战”与“冠军战”将同步进行。

  周五播出的“逆袭战”中,一位选手可以通过导师决定升级到“冠军组”;而周六播出的“冠军战”中,两位表现稍弱的选手要降级到逆袭组。这样,每场比赛,选手都将面临在冠军组和逆袭组中不断升降去留的考验。前七场比赛中,不会有选手被直接淘汰;直到第八场与第九场则一次性淘汰7组和2组,留下3组选手进行总冠军的争夺。

  此外,曾经在《我是歌手》里采用过的“五百人评审”模式再次被移植到《中国最强音》中。“五百人评审”将成为第五导师,与罗大佑、陈奕迅、郑钧、章子怡一起决定学员的命运。新赛制让逆袭中的《中国最强音》充满变数。

  “毒舌”缺席

  模式节目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有着严格要求,导师需要在节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美版X Factor的导师席上,布兰妮与少女明星黛米·洛瓦托负责吸引人气、给出“贴心点评”;唱片公司老板L.A。雷德负责发表专业建议,而身为节目制作人的西蒙·考威尔在秉承一贯“毒舌”点评外,还身兼把控节目节奏的任务。

  《中国最强音》的四位大牌导师也有各自标签。拥有“华语音乐教父”之称的罗大佑权威感十足;蜚声国际影坛的章子怡负责给出“专业观众意见”,鬼马活泼的陈奕迅是节目天马行空的一抹色彩,而郑钧,起初被大家寄予了“毒舌”的厚望——连他在导师席上坐的位置,也与西蒙一致。

  事实上,在《中国最强音》之前,郑钧对选秀节目的态度比较谨慎。但近年来唱片业的衰退与大片式选秀的崛起,让郑钧意识到选秀节目“是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最终《中国最强音》总导演廖珂亲赴北京邀请郑钧,“相信音乐”的主题打动了他,随即郑钧接下了导师这一工作。

  为了更好完成这份的工作,郑钧看完了英国版、美国版X Factor。美国版X Factor中,口无遮拦的西蒙·考威尔经常用毒舌害的选手在台上无地自容,但在《中国最强音》的录制现场,郑钧没有如导演组设计的一样扮演西蒙式的“毒舌”,说的更多对选手表示理解的话。

  郑钧变了,许多人说。

  与多年前留着长发的摇滚歌手相比,今天出现在电视上的郑钧眼神里更多是温和。在第一站深圳大众演唱会上,因为给出了太多反对票,郑钧马上反省自己,他意识到,这些顶着家庭、工作压力,不远万里跑来唱歌的人“都不容易”,有时候看到选手得到两票否定晋级无望的时候,郑钧愿意给出安慰性的“Yes”——尽管这一举动被同为导师的章子怡笑说成“没原则”。

  “如今的选秀跟十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郑钧说,选秀平台将会发展成唱片工业的一部分,爱唱歌的人通过选秀节目进入行业,“是非常好的事情”。5月3日,在第二期节目开播10多分钟之后,郑钧在微博上说:“所有梦想都只关乎自由。”这既是对参与《中国最强音》选手的鼓励,又表达了自己对这一节目类型的认可。

  在认可了这一理念之后,郑钧对节目的投入也毫无保留。在进入导师之家之后,郑钧还根据大龄组的共同特征将其封号为“苦大仇深微胖组”,瞬间拉近了与学员们的距离。在分组赛中,看到自己组别的选手刘明辉[微博]在台上演唱《寂寞难耐》,一向以硬汉形象示人的郑钧在台下湿了眼眶,而另外流过眼泪的导师只有章子怡一人。

  郑钧曾经说过,好嗓子满地都是,永远都有,关键是在于唱歌人的态度和状态。也正因为如此,在海选、训练营甚至导师之家的录制中,郑钧经常出人意料地淘汰一些技巧完美的“回锅肉”,却对于那些有缺点的选手偏爱有加——“因为他们真诚。”

  随着升降赛制的实行,以往的单场淘汰制被打破,每位选手都有更多的展示机会,但这其中除了要求选手的深厚基础,也十分考验导师“排兵布阵”的技巧,因为导师指派选手出场的次序也很关键。在“导师之家”环节中,郑钧顶着压力留下刘明辉,并在晋级赛的第一场,出人意料地派他首发出场,最终以刘明辉第一轮最好成绩挺进冠军组。此时的郑钧终于表现出了身为摇滚歌手的一点锋芒,他对着镜头说:“现在我觉得自己挺牛的。”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