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疲软事出有因:收视造假乱象多

2013年10月22日16:00  新民晚报
文章自导自演《小爸爸》
孙俪《辣妈正传》颠覆甄嬛形象

  2013年已经过去了三个季度,国产电视剧播出体量较2012年有大幅度增加,尽管有《推拿》这样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电视剧“力透纸背”温情暖暖;有《赵氏孤儿案》这样既保留有原著忠义的精髓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的大型历史剧;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样勾勒三十年改革开放现实的扎实细腻;还有《陈云》这样的主旋律电视剧用细节和镜头说话,深刻朴实,有血有肉。在第三季度又出现了《辣妈正传》《小爸爸》这样的育儿题材热门话题剧提振了些信心,但总体国产电视剧收视疲软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份今年电视剧排行榜出炉,大量的是像《像火花像蝴蝶》《火线三兄弟》《爱在春天》《战雷》《血色玫瑰之女子特遣队》《烈焰》《两个爸爸》《好心作怪》《妈妈你到底在哪里》《原来是美男》《新恋爱时代》等这样的“过眼烟云”之作。 

  昨日有媒体推出一篇揭一些国产剧制作乱象丛生的报道,归纳出“好剧太少”的诸多原因——收视率造假让制作机构失去风向标;不规范操作推高演员片酬导致风险加大;影视购销中的贪污与腐败让市场无法形成良性竞争等。记者昨天也采访了多位相关当事人,但大多三缄其口,甚至还有个别事后发来短信表示“相关领导”要求“不回应,不提名字”。 

  乱象多多 

  记者根据这篇报道,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后,归纳出一些乱象。 

  乱象一:收视污染。虽然收视率造假没有直接证据,但“收视数据异动”依旧有迹可循。比如某上市影视公司出品的《幸福的面条》,在没有一个大牌明星的情况下,开播当天收视力压已在江苏卫视[微博]独播多日由杨幂[微博]、刘恺威[微博]携手的《盛夏晚晴天》,实在有点蹊跷;又比如同样这家公司出品的《棋逢对手》,在几乎行业“闻所未闻”的情况下,在河北、厦门这样的四线卫视播出,结果开播当日收视反常地挤进前十,播出完毕,收视立马回落,也实在有违逻辑。被污染的收视数据,直接影响制作者对市场的判断,导致作品定位混乱。 

  乱象二:回扣套现。一直以来,行业抱怨是不懂行的草台班子肆意加价导致当红演员片酬高涨、制作成本虚高。然而,不少民营影视公司在采访中表示,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常见的反而是某些大型制作单位的有些制作者出于私利“套现”———通过给编剧、演员高额“账面报酬”,虚报高额制作费拿回扣,从而把不属于自己的钱变成自己的。这种行为直接影响创作团队的积极性。 

  乱象三:买人情剧。有时候人情剧真的是“人情交换”,比如某知名女导演拍摄的一部长篇剧因错失央视播出,导致销售出现困难;后来她中途临危受命执导某卫视翻拍的四大名著剧,而这家卫视出于人情收购了她的长篇剧。去年上半年某一线卫视收视率一泄再泄,据了解,这与当时该卫视某负责人出于“人情”,一口气高价买了某公司四部“雷剧”有极大关系。具体采购人员的“人情账”更是左右着大众夜晚的荧屏“精神食粮”。 

  呼唤透明 

  就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家相关公司和卫视。影视公司多以“没有看到报道,不方便多说”推脱采访,电视台则以“审计部门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为回应,还有以“我不具体负责这个项目”“领导吩咐不作回应”挂掉了电话,连平时相熟的剧评人都三缄其口。其实我们在乎的不是一部剧的得失和幕后交易,也不是一个二线明星三线编剧的套现得利,更不是一时一刻的“收视异动”,而是乱象丛生叫整个行业渐渐灰心丧气———首先,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电视台购片人员,凭借个人利益、喜好、私欲,相当大程度上左右着观众在电视屏幕上能够看到什么样的剧,渐渐雷剧盛行,正剧注水。其次,一些特别公司出品的电视剧,没有话题热度、没有号召力明星、不做强力营销,却能够高开高走、遥遥领先,让不少业内人感觉,收视率已经失去了其风向标的功能;而这些收视率好到令人怀疑的电视剧,引发整个行业的跟风模仿,进一步挫伤了部分老老实实做内容的从业者。 

  电视剧是大宗买卖,少量购片人的喜好和口味决定了交易的成败,没有办法全程监控,也甚至很难完全以数据的方式划分,毕竟不同卫视的定位和起点不同,但广大观众仍呼唤更加合理、透明的市场环境,毕竟荧屏影响着最多国人的娱乐消费。 

  本报记者孙佳音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