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长借《爸爸去哪儿》讲育儿

2013年11月04日17:03  扬子晚报
石头 石头
Kimi Kimi
天天 天天

  不花钱可与名特优教师探讨科学育儿理念,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昨天,由南京市教育局、金陵图书馆联办的“名师公益大讲堂”在金陵图书馆首场开讲,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鼓楼幼儿园园长崔利玲联系正在热播的《爸爸去哪儿》,进行了一场题为《稳住成长的脚步》讲座,让在场家长受益匪浅。 

  扬子晚报记者 王 璟   

  事件1 石头[微博]敲墙事件

  孩子心声:探究心理

  热播剧情景再现:《爸爸在哪儿》中,石头拿到一个勺子,觉得很好玩,看到墙就东敲敲,西碰碰,而这个动作被爸爸郭涛[微博]看见,立刻遭到呵斥,意思是这样做会破坏人家的房子。

  解析:“孩子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潜台词’。”崔利玲告诉在场的家长。石头拿到勺子的时候有一句话:“这个勺子还挺好用。”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孩子意识到勺子是一个工具,所以想用这个工具做一些尝试,而他正好站的位置就是靠墙,所以孩子的这个行为不是故意要搞破坏,而是出于一种好奇心。建议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有效转移。比如郭涛理解了孩子的好奇心,陪孩子一起去探究,建议孩子可以用勺子去挖沙子,去敲砖头等等。

  事件2 Kimi闹钟事件

  孩子心声:害怕挫折

  热播剧情景再现:林志颖[微博]在厨房做饺子,得自己生炉子烧开水,而独自在屋的Kimi被突然响起的闹钟声吓得大哭,林志颖为了安抚kimi指责“闹钟不乖”,随后又建议kimi和闹钟做朋友。

  解析:kimi在闹钟事件中,其实是遭遇到一个“挫折”。在这个事件中,林志颖作为爸爸表现总体是非常好的。他第一步是跑过来安慰孩子,第二步是让孩子释放,顺着儿子“说闹钟坏”;第三步是做解释,在孩子情绪稳定一点后,他告诉儿子闹钟是为什么会响;第四步,林志颖建议kimi通过“做朋友”接受闹钟。虽然也有一些声音认为林志颖说闹钟不乖,会引导孩子推卸责任,这也有一定道理,但瑕不掩瑜。

  事件3 天天护蛋事件

  孩子心声:担当意识

  热播剧情景再现:保护鸡蛋游戏中,天天一组保护了两个鸡蛋,但是他捡到的鸡蛋被田亮叔叔打破了。当爸爸张亮回来问他打破的鸡蛋是不是他们的鸡蛋时,天天怕爸爸责备,撒谎说不是。而随后在张亮的“循循善诱”下,天天终于承认打碎的就是他们的,并深深自责,对爸爸说道:“对不起,你打我吧!”

  解析:天天说谎了,但是他的表现感动了很多人,因为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担当”。而且天天也是担心爸爸会因为鸡蛋被打破而难过,可见他是一个懂事、有责任感的孩子。所以大人要先了解孩子为何“说谎”,引导孩子懂得担当。

  学习实用的育儿经

  孩子分4类型

  据介绍,原来儿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欢迎儿(人见人爱)、拒绝儿(惹事的孩子)、忽略儿(自律型)和两难儿(有的人特别喜欢,有的人特别不喜欢)。“比如王诗龄就是一个典型的欢迎儿,情商很高,不仅善于交往,而且能够做到换位思考,非常不简单。而石头可能会属于两难儿,就是需要他担当的时候他就像一个大哥哥,但有的时候又很有自己的个性。”

  崔利玲提醒道,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崔利玲解释道,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比如大家看到节目中,田雨橙等都跑得很快,而王诗龄总是用‘爬’的,总是觉得很好玩,是不是太胖了啊,其实她是当中最小的,这样的行为也很正常。家长要引导孩子亲身感受和练习,不要给孩子设立过高的要求,尽量鼓励孩子去完成任务。”

  在游戏中学习

  “《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最好的是带着孩子走进自然、走近他人,用游戏的方式教会孩子交往、合作、接受挫折等等。比如,王诗龄和田雨橙闹别扭,王诗龄先不肯认错,后来自己知道错了,就主动用借衣服的方式示好,田雨橙先生气不愿意理她,但后来又主动说:‘咱俩还是和好吧。’可见,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学会了认错和宽容别人。”

  崔利玲强调说,家长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

  表扬与批评4:1

  在节目中,石头说:“拉面,就是拉出来的屎吗?”这句话被爸爸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其实这个年龄段是具体形象性思维,虽然语言不太合适,但家长可以去转移,比如说‘线形的东西还有哪些啊’,这样去引导,保护孩子的想像力。”

  “3-6岁的孩子可塑性极强,这个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是各项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要发现孩子的强项,通过教育提高弱项,用强项形成个人特色。在这里,我主张要注重心情引导,言语暗示。比如换上新房间,林志颖说:‘很酷对不对?’Kimi就开心了很多;而田亮说的‘你看你永远都在哭!’则是一种负面的语言暗示。不过完全的鼓励性语言会让孩子只能听好话不能听坏话,长期下去,当他们与社会融合的时候,对否定性语言的敏感性就比一般孩子要高。因此,我们建议4次表扬要有1次批评,以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