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回应春晚纠错:非针对冯导

2014年02月11日08:35  东方早报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央视春晚用词被《咬文嚼字》纠错 央视春晚用词被《咬文嚼字》纠错

  早报记者:郑依菁

  一年一度的《咬文嚼字》“挑刺”春晚大会再次上演,主持人张国立和经典歌曲《想你的365天》中枪。张国立将“血脉偾(fèn)张”误读为“血脉pēn张”;《想你的365天》中歌词“当看过这世界的每片沧海桑田”被批不能用量词“片”修饰动词性结构“沧海桑田”;“春晚是想你的365天”也被指混淆公历和农历,《咬文嚼字》编辑部指出,“今年是马年,有个闰九月,到明年羊年的春晚是384天。”有网友指责《咬文嚼字》过于较真,其编辑部名誉主编郝铭鉴为此回答早报记者,“我们挑出的错并非每一个都是严重的典型差错,更重要是为了引起大家对一些普遍现象和趋势的重视。”

  “咬”春晚并非针对冯导

  今年《咬文嚼字》对冯氏春晚抱以了最大宽容。尽管目的是挑错,却也对冯氏春晚夸奖了一通。郝铭鉴说,他对冯氏春晚的整体评价要点个赞,挑春晚的错也是为了提点大家注意语言知识,而非针对冯导个人。“春晚给大家带来快乐,我们通过春晚传播知识”,这是《咬文嚼字》给自己的定位。

  对以“血脉偾张”为代表的字词问题,郝铭鉴说,“我们对这个词关注很久了,它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极少有人用对,要么错写成‘贲’或‘喷’,要么读错。我们2008年曾发文纠错,但没引起注意,这次春晚张国立犯了错误才再次拿出来说。”“血脉偾张”最早出现于《左传·僖公十五年》,指血液流动突然加快以致血管膨胀,青筋鼓起,现多形容情绪亢奋。“偾”读fèn,意指“奋”“起”;张,即扩张;而“贲”则指身体器官贲门或老虎跳跃的样子,“喷”只能理解成“鲜血喷出”了,也不合意。

  第二个错误是从语法角度来谈“沧海桑田”。《咬文嚼字》指出,该成语的意思是“沧海变成桑田”,是动词性结构,而非“沧海和桑田”的名词性结构,不能用“片”形容。编辑部挑错的一个原因在于,这个成语被不当用在歌词中。郝铭鉴说,“歌词是当前语言错误的重灾区,大多数歌词往往似通非通,前言不搭后语,比如‘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山坡’,‘峥嵘岁月,何惧风流’。历史上我们有唐诗宋词元曲吟诵,都达到了文学高峰,今天的歌词没几首歌是经得起推敲的。”

  第三个错误来自知识性方面。《咬文嚼字》指出,“除夕”“春晚”是农历年的特定日期,365天则指公历年,因此“春晚是想你的365天”有误。这个挑刺引起很多网友争议。郝铭鉴表示理解,只因混淆公历阴历的人太多才借春晚指错,“很多人不知道‘七月流火’实际指九月;到了元旦很多报纸说‘马年到了’,其实并没到。”

  原本只打算“咬”三年

  《咬文嚼字》已不是第一年关注春晚。早在2005年,《咬文嚼字》便曾给春晚节目组写信,2006年他们共为春晚挑出28处差错,2007年他们则受邀至春晚直播现场把关。此后,《咬文嚼字》形成了为春晚挑错的惯例。

  为何总和春晚过不去?郝铭鉴说,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借春晚的影响力引起观众对语言的关注,“荧屏是文字错误重灾区,我们一直在找切入口引起大家对此重视,便选择了春晚这个全国的荧屏大餐。”郝铭鉴说,他们曾专门研究过春晚字幕的制作程序,并给央视提出了“调整字幕制作程序”、“增加字幕制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文字水平”、“设置专职文字审读岗位”等四条建议。

  《咬文嚼字》原本只打算从2006年开始连续检查春晚三年。“2006年我们是公开发布消息,2007年春晚再三邀请我们派人为他们的字幕制作把关,2008年我们检查了但没发布消息,结果媒体不断打电话问,后来也发布了。”2008年,《咬文嚼字》给央视写了一封公开信,称“我们已经连续陪伴‘春晚’三年,见证了它的进步,为此而感到高兴。今后肯定还会继续关注‘春晚’,但不可能年年‘咬嚼’。在没有我们陪伴的日子里,祝愿‘春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此后,每年春晚结束,都有人打电话给编辑部关注此事,因此,为春晚挑刺似乎成了《咬文嚼字》“不得不为”的传统。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