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专访:山大王没了 压寨夫人还在

2015年01月19日16:03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王茜写真 王茜写真

  新浪娱乐讯 难得有半天空闲时间,王茜[微博]被身边工作人员说服去影棚拍摄了一组美美的宣传照,镜头前的她,长发披肩,身材高挑,皮短裤、高跟鞋、宝蓝色上衣,性感,大气,有品,全然没有“季洁”式的威严孤冷拒人于千里。和她聊天,相信不消十分钟,你就能大致猜出这个女人的性格轮廓:热情爽快,有一说一,做事绝不拖泥带水。

  眼下,医疗行业剧《急诊室故事》在天津卫视、四川卫视热播,在一剧两星时代、几十部剧同期激烈竞争中闯入全国卫视晚间黄金档收视率八强,身为总制片人、总编剧、女主角的王茜几乎无休无眠,跑宣传、开研讨会、筹划《急诊室故事2》……事实上,从《急诊室故事》关机后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她几乎是在一种亢奋状态下工作生活——电视剧推广、发行;六个城市的赖声川话剧巡演;海拔5000米公益真人秀节目……没人能参透这个外表强悍、笑声爽朗的女人,内心经历过怎样的煎熬和伤痛。只有当灯火阑珊、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的她会冷不丁打个激灵,她仿佛看到对面的街道上,自己在指手划脚、自言自语。

  “瞬间灵*魂出窍,好像精神病。”惊醒后的王茜向搭档、电视剧《急诊室故事》中的暖男刘钧提及此事时,大笑姑婆般地说道:“这人可千万别是我啊。”刘钧懂。

  自从电视剧《急诊室故事》导演、“徐家军”的灵魂人物徐庆东突然离世,“徐家军”中的每一个新老成员心中都沉甸甸的,对于王茜,这个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跟随徐导走南闯北的最亲密最长情的伙伴,打击尤甚。她本以为拍了《急诊室故事》就可以参透生命,却原来,亲人的离去才让她真正了悟生死,就像仓*央嘉*措的那首著名诗词中写的那样: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这其实,也是《急诊室故事》想要表现的主题。

  所以,想明白这一点,当她决定筹备电视剧《急诊室故事2》,别人劝她:“徐家军没了,你确定要做吗”时,她平静地回答:“山*大*王没了,压*寨的还在。”因为她坚信,对徐导在天之灵最好的慰藉就是把他想做的做下去,把他没有拍完的拍下去,让更多人看到他的专业、敬业和执着。

  “要拍就拍一部打坐标的戏,我把标杆扔在那,你们来赶超吧。”

  “《重*案六组》每一部都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徐家军’——我们这个团队共同创造的。这个团队从组建,到它的成长、成熟,每个人都功不可没。”在2013年出版的自传《我是季洁》中,王茜这样写道。

  是的,“重*案六组”这四个字本身就已经成为金字招牌,在无大投资、大明星、黄金档的境况下,《重*案六组》创造了15年130多集重播5000多次的收视奇迹,成为中国内地行业剧当之无愧的标杆之作。直到今天,打开电视,观众都会不自觉地产生时空穿越的幻觉:一边是新千年的王茜、李成儒、张潮、王挺、刘钧们在《重案六组》里叱咤风云、惩恶扬善。一边是十年多后的王茜、刘钧、王挺、张潮们在《急诊室故事》里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

  拍品牌剧、拍行业剧、拍良心剧,是王茜在娱乐至死年代苦苦坚守的梦想。“要拍就拍一部打坐标的戏,我把标杆扔在那,你们来赶超吧。”她说:“行业剧的萌芽是从徐家军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超过我们,警察剧是这样,我敢说,《急诊室故事》扔出来,仍然没有人能超过我们。我就是要较这个劲儿,要做就做最好的。”

  但谁都明白,做并且做到最好,绝非易事。当年《重案六组》没有名编名导名演和大投资,所幸赶上了刑侦剧的黄金期,从立项、策划、拍摄到审查,顺得出奇。《急诊室故事》则一样不占,从一开始便举步维艰。

  2010年,拍完《重*案六组4》的王茜拿着《急诊室故事》剧本,向老东家提出拍摄医疗剧的构想。让她始料未及的是,此时的影视业已经陷入了一种畸形无序的态势,大量热钱涌入,大批影视公司忙上市,演员身价从几万、几十万元摇身一变为千万、亿元大鄂,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都是如何资本运作。

  “大家都想挣钱,没有人真正关心你想拍什么,怎么拍。”让王茜啼笑皆非的是,《急诊室故事》被放到电脑评估体系里,得出的结论是另类。“剧本居然需要电脑去评估,这是我头一次听说,我都愣了。电脑评估有什么?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抗战剧……我们算是其他类。也就是说,如果有一百种剧本,我们恨不得是百分之十里的百分之二。”

  王茜茫然过,也走过弯路,她甚至想到让大腕加盟。“人家肯定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你又不是热门题材。”在她最初的构想中,《急诊室故事》是照着百集精品去做的,这是徐家军的又一次强势出发,她希望保留《重案六组》中那些有实力有激情又适合的演员,而不再像《重案六组》那样每次开拍前都为男主角人选问题而捉急。

  令人不爽的是,每次谈到演员问题时,她都被碰得灰头土脸,对方就一句话:“你得找一线大腕,文章[微博]、孙红雷[微博]、张嘉译,你只要找其中任何一个人来,我们都给你投资。”

  无奈,王茜率领团队生生把剧本改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往戏里添加男主角的戏份。到后来,她意识到,《急诊室故事》跟市场上常规操作的电视剧不一样,不是把腕儿弄来几天,然后抢钱似的拍完就了事。“我这个是系列剧,四个月120天合同,需要演员长期焊在这。”

  更何况,如果把钱全给了演员,势必很多地方捉襟见肘,制作上打折扣。“热钱进来以后,市场变得越来越像做快餐文化,大家迅速攒一个剧本,迅速拉出去拍了。一窝峰打*鬼*子,那看谁呢?就看脸熟的、打得最好的呗,李幼斌打*鬼*子好看,那我们就看李幼斌。然后又都是婆媳戏,那谁家的媳妇厉害?海清[微博]啊。实际上这反映的是电视剧题材的狭隘。如果制作剧本含糊的话,肯定要拿演员说事。”单从这一点看,王茜对徐家军团队有足够的自信心:“当你对你的剧本和制作有足够的自信时,你一定不会在演员这个问题上纠结。”

  除了影视大环境的风云突变,2010年前后,社会对医护行业的看法也进入冰冻期,各种医*疗*纠*纷、伤*医事件出现,医生心寒、患*者恐惧,也让医疗剧迅速掉入冰点。

  “建国以后,大银幕展现医生的戏非常少,著名的就一部《人到中年》,连古装的《李时珍》都算上,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出来。医疗剧刚呈现星星之火,刚要燎原,就进入冰冻期,没有人愿意做医疗剧。”

  王茜口中的所谓星星之火,是指2005年前后,郑晓龙导演过的一部《永不放弃》,之后,徐家军拍摄了《无限生机》。当时,《无限生机》拍得顺风顺水,一方面大环境宽松,另一方面,涉案剧限令*政*策出台。在徐家军看来,能跟涉案剧紧张刺激程度比拼,又关乎生死命题的,医疗剧无疑是最佳接力棒。

  而对于王茜个人来说,对警察、医生、教师三种职业拥有特殊的情怀,拍一百集警察剧,一百集医疗剧,一百集教师剧,早已深植在了她的职业梦想中。

  “社会道德体系最基础的构成就是这三种职业,他们都需要奉献精神,都充满正能量,如果这三种职业不被尊重,不被理解,这个社会的道德体系肯定是要崩盘的。”

  所以,当《重案六组》因限令不得不退出黄金档时,王茜跟导演徐庆东、文学统筹徐晴三人不谋而合地选择了医疗行业。

  “投资找得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障碍就把《无限生机》拍完了,当时我们的定位是:一个成功的急诊医生,不在于他经过多少死亡,而在于他面对死亡仍然不被打垮。那种特别激情温暖坚定向上昂扬的劲儿,非常鼓舞人心。”

  原本设想《无限生机》继续拍摄,直到完成100集,由于投资方转投做游戏公司,涉及版权问题,医疗剧拍摄只得暂且搁浅。

  “我用我的身家性命担保这个戏拍完”。

1 2 3 下一页

(责编: sisi)

文章关键词: 王茜重案六组《急诊室故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