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视节:存货大甩卖 小说引土豪掷800万

2015年06月15日09:45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上海电视节 上海电视节

  聆君/文

  第21届上海电视节就这样落幕了,除了白玉兰绽放那晚评委们的“不平则鸣”,整体并没有太大波澜。展台冷冷清清难觅亮点,剧目数量萎缩,上阵的还多为存货,想要做个新剧盘点都凑不出个TOP10。往年还会有业内大公司豪掷一笔租下半壁展厅壮声势,今年却是由设备器材尴尬地填充无人认领的台面。与稀稀落落的参展剧相对的是,今年的论坛倒有不少,似乎在这个政策转风变革暗流涌动的时刻,业内急需的还是探讨与观望。

  侯鸿亮蔡艺侬[微博]成“论坛标配” 新剧寥寥展台沦为存货甩卖场

  “‘一剧两星’政策实施后,中小成本公司不敢轻易开拍新项目,剧集产出量变少,展会自然冷清。”一位业内人士向新浪娱乐解释道。纵观整个展馆,值得注目的新剧不多,曾被政令点名限制的抗日剧、古装剧更是寥寥可数。当然,都市剧中确有一些从阵容到设定都还算不错的选手,譬如胡歌[微博]主演的《大好时光》,描写不婚男的结婚故事;或是孙红雷[微博]主演的《劣质好先生》,讲一个想自杀的厨子大叔与一个萝莉的回国之旅。黄磊[微博]、海清[微博]主演的《小别离》称得上是本届电视节关注度较高的一部作品,但是它的阵势却还是TFBOYS这样的人气天团捧出来的。

  新政策造成的行业洗牌已初现成果,市场的淘汰机制让小公司回归于审慎,而真正靠品牌立足的实力派也愈发彰显出了其绵长内功。就如在本次电视节出镜率极高、已被媒体美名为“论坛标配”的侯鸿亮与蔡艺侬,就已成了业界品质的典型代表。

  但是,这些大佬们却也没有多少新作或是物料亮相电视节。一位常年参加电视节的媒体人士告诉新浪娱乐称,“其实现在大公司的作品早在开拍前就已和电视台、网站谈好了合作,根本不必再通过电视节来卖片,卖二、三轮存货的倒是可以来这转转。”如此看来,制播发行模式的转变,似乎也是造成电视节门前冷落的原因之一。

  小说改编预购成潮流 土豪买版权拍板800万

  本次电视节最高频的一个词就是IP,或者更准确的说,当这个词在过去的一年内被过度炒热后,它顺利成章地成为了每场论坛言必提及之物。很多人已对这个词产生了厌烦,但哪怕你不能正确拼写出它的全称,却也必须承认,IP开发是当今行业内最流行、也是最有市场号召力的产业模式之一。

  据统计,从去年6月到今年6月,电视台已播出剧目中有11部作品改编自网络小说,而在电视节亮相的剧目中,为数不多的几部吸睛之作也大多是源自热门IP。《幻城》《古剑奇谭2》《旋风少女》《翻译官》《锦绣未央》……这些自带群众基础的项目先天便具有市场优势,对演员以及观众的吸附力均十分强悍。

  网络文学改编热方兴未艾,“2013年以前,小说堆在那里没有人买,2014年之后慢慢开始卖,到目前基本已经卖空了。现在大家都是预购,作家还没有开始写,就有人预定他的下一部了。”某网文集团负责人总结道。

  潮流的兴起应该源于早先几部小说改编剧成功的利好刺激,大量涌入行业的资本似乎找到了投靠的依托,对IP的盲目竞逐已粗暴地将版权价格推高至不理智区间。编剧白一骢对新浪娱乐透露,“我曾经想买一部小说,本来还在370万到400万之间纠结呢,结果来了一个土豪,拍板800万就买走了。”

  利用现成小说远比完全原创成本低,即使版权价格已经涨到几百万(部分小说算上后期分成甚至可达上千万)也仍然有人愿意买单,过分迷恋IP已成行业内普遍现象,某影视公司工作人员私下里和新浪娱乐谈起自家正在做的一部改编项目时就委婉评价道:其实它的剧本挺糟糕的。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对此保持警惕,譬如论坛期间,唐人总裁蔡艺侬在听到有同行花500万买版权时便语露惊讶,她表示如果一部小说超过了公司能承担的预算后,自己更倾向于原创,“未来唐人应该是50%改编,50%原创,如果原创做好了,它本身就可以形成一个新IP。”

  网剧女主角粉丝服务员变空姐 番外篇收费可买账?

  对网络平台的重视是此次电视节另一个主流声音,除了传统电视剧向网络端的投放外,直接做网剧成了不少主创团队的新诉求,侯鸿亮、蔡艺侬等在下半年都将推出自己的网络剧,以传统生活剧见长的王丽萍[微博]编剧也宣告要向网络进军做喜剧,“去年我们还只是说传统媒体与视频网站的握手,今年是不应该说拥抱了?”王丽萍说道。

  网络剧近一年来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碎片化、恶搞型的小成本转向了大体量、叙事性的精制作,较早投身网剧的白一骢便对此感慨称,“2013、2014年做的时候,我都不太好意思跟别人说我在做什么。突然有一天,演我作品女一号的甘露和我说,‘诶,我火了,我被人认出来了!’因为她以前演过《特种兵》,我就说,你不是经常被人认出来嘛。结果她说,‘以前认出我的人是饭店的服务员,这次我被空姐认出来了。’那一瞬间我觉得,好像看网络剧的人层次要比看传统电视剧的略高一点,还挺有意思的。”

  “我们憋了很多年才开始向网络剧这块走,因为以前几十万一集的体量很难做成一个精品,直到去年下半年才有了这个机遇。”蔡艺侬在论坛上表示。现在一部网络剧的制作费已高达200万每集,侯鸿亮称自己之前还接触过三四百万一集的项目,“有点借鉴美国的迷你剧了。”

  投向网络剧领域的目光越来越多,某视频网站负责人就称,每一季度都要收到上百个项目。为了更贴近用户需求,视频网站通常会向制作团队开放自家核心用户的数据,在排播以及话题营造上也会做出相应的设计。

  更年轻的思维模式、更广阔的创作空间,网络剧似正在积蓄着颠覆传统电视剧的能量。不少业内人士已预感到网剧的时代即将到来,不过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现在的网络剧较少有收回成本的。当今的视频网站基本还是要靠广告盈利,因而此次电视节一个极具有建设性的话题就是探讨视频网站的收费模式。

  据称,正在热播的《盗墓笔记》将采用7月份会员可看全集非会员一周一集的方式,除此之外,一些制作人又提出了新的方案。蔡艺侬觉得可以参考游戏的付费方式,“我们能不能拍一个电视剧,可能前15集先有一个结尾,是免费的,但15集之后还有剧集的延伸,可能是更高端的,如果你还想继续看下去的话,就要付费。”

  白一骢在与新浪娱乐对话时也谈到了自己的设想,“我们想过番外篇收费,或者是设计A、B结局进行收费,还有更新时免费、之后再看付费等等多种方式。”

  传统电视穷则变 以综艺方式运营周播档

  在网络正在崛起的大势面前,传统电视台显得有些后继乏力。去年和优酷做了《小野兽花店》的滕华涛就表示,“咱们不说收视数据,就说对观众影响力,我对传统电视剧的模式一直不太看好,已经唱衰它五年了,我觉得它违背了电视剧创作规律。”

  不过,虽然覆盖面已大不如前,一些有先见的电视台已在积极酝酿着变革。譬如对周播档的开发,很多卫视也已加入了其中。SMG影视剧中心主任助理李捷文就表示,要以综艺的模式去推广周播剧,每部剧都招商,“你们看《花千骨》的收视率,一个剧非暑假档第一集就超过所有黄金档的电视剧,会是没有前途的吗?有这样一些好的基础内容,我觉得如果做不好,那是我们这些人的无能,是该被脸上吐唾沫的。”

  剧评人李星文也表达了对周播档的看好,“周播剧是在晚上9点半以后,从观众的组成来说,这个时段看剧的是精英人群,是广告的主流诉求人群;再一个周播剧因为所在时段实际上不太受各种政策的限制,是类网络剧的的尺度,这样就有利于出好作品,也可以长远地发展下去。现在唯一的隐忧是视频网站的出现让传统电视有一点点下行,但是也可以在逆境当中作战,把这个当做重点突破的方向,说不定还可以向上弹一弹。”(聆君/文)

(责编: sisi)

文章关键词: 上海电视节IP网络剧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