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与时俱进的代价,或许是其他,罗大佑的演唱会,实在是看不下眼了。
歌还是那些歌,但眼前的罗大佑,不是我想象中的人。
这当然是我的错,。没有人向我许诺“我不是那个样子的”。没有人欺骗过我。
从道理上讲,作者和作品,是要分开来看的,这也就是“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没有必要非去看生蛋的母鸡”的道理。所以我们齐齐患上“与喜爱的作品的作者的见面恐惧症”,生怕心里好不容易藏着掖着的一点点喜悦、温情、欣赏、热爱,被眼前活生生站着的一个人活生生地毁掉。
我的一个朋友绝对不见他喜欢的某个明星,因为害怕真实的她让他失望。
我也不想见到曹雪芹,怕因此而不再喜欢《红楼梦》。
我因此而佩服谢霆锋,因为王菲是他少年时崇拜的偶像。(kidding)。
我知道这通通是软弱,是对现实的逃避——无情而有趣的现实。王菲本人可能是又漂亮又老实又温柔可爱的,谁不亲近她,那是谁的损失。
是软弱,但不是迟钝。对于罗大佑情意结的消亡,我扪心自问过是不是真如Susan Sontag所说的“我们这年头的文化说来说去都离不开两个字:过剩,所以我们就越来越迟钝,越来越丧失敏锐的感知能力(Ours is a culture based on excess,on overproduction,the resule is a steady loss of sharpness in our sensory experience. )”不是的。歌还是那些歌,仍然和当年一样深深触动心灵——“在这批判斗争的世界里,每个人都要学习保护自己,让我相信你的忠贞,爱人同志”——只是这当年的血泪呐喊,如今气氛聒噪。(窦婉茹 原载《明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