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总有人@我,建议我带上闺女去参加《爸爸去哪儿》。我自忖即使参加了也没那么多的戏,因为闺女太听我话了,孩子一温驯,就没了冲突,想来是不会好看的。怕是想当然了,没有置身于那些个场景,没有按规定完成那些个任务,谁都别假定你和孩子的表现会如何、会发生什么。
这类节目好玩好看的根由,依然是明星生活起底,你看到了想看却看不到的明星家私。附丽其上的意外收获才是亲子与伦常。别抬杠,不信你换上普通人家试试,没人看是一定的,没准人还以为是卫计委办的电教节目呢。
节目成功,因素各种,身在圈中,不便置喙。身为父亲,家有一女,相伴成长,却可一书。
我每次出门,闺女都要送,起初是应我要求,现在是她主动。她最常用的赠别语是:“爸爸你快点回来。”举手投足俨然家妇模样。想象着若干年后她与他道别,会否也是这一句?每念及此,当爹的小心灵就瞬间稀碎稀碎地。
仔细算下来,父母真正能陪孩子的时间确实太少了。《爸爸去哪儿》中意的懵懂三两岁到七八岁狗都嫌的区间,稍纵即逝。那么与其将来扒拉着照片、泪眼婆娑地对着闺女说抱歉,不如现在就行动,抓紧一切时机多陪她。于我,这是《爸爸去哪儿》带来的启示。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问题是该怎么学?跟谁去学?有人说当爹的本事一半来自家承,一半来自杂取。没系统、没体例、没样板,就这么趟着来,一路到娃长大。想想都怕,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没准已将糟粕传给了他(她),因为当爹的本身就缺乏分辨力。《爸爸去哪儿》里这样的细节不少。那么该如何调整,怎样改善呢?节目没告诉我们,也没法告诉我们。千人千面,千家千样,没有一种父子(女)相处模式是可以照抄无误的,也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可以百试不爽的。是做虎爸狼爸,还是猫爸虫爸,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常常看节目时开怀,看完节目凌乱。因此,《爸爸去哪儿》不是亲子教科书,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教学相长,在节目里是找不到答案的。
要感谢明星们的囧与怯,他们与大多数父亲没什么两样:幼稚、低能、鲁莽,却勇敢地选择与孩子一起笨拙地成长。你以为爸爸就应该知道去哪儿吗?抱歉孩子,爸爸也不知道风往哪一个方向吹,但爸爸知道如何不让风吹到你。我其实也是这队伍中的一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