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案:宽恕与救赎比审判金贵

2013年11月27日18:21   娱乐专栏  作者:曾念群   我有话说

  随着二审维持原判,轰轰烈烈的李天一等好少年的英雄事迹似乎高潮落幕。其实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前,许多人早已做出了自己的道德审判,而且是有罪判定,这个“有惊无险”的故事,似乎也只能以法院的有罪判决收场。

  我们不妨再温故一下少年李天一的简历。当别的孩子还在奢望通过跟老师打小报告来博取小红花之时,李天一已然代表13亿人口的大中国成为年纪最小的北京申奥大使;当别的家长们还在为孩子课余多一门手艺一筹莫展之际,李天一早已是同龄人望尘莫及的佼佼者;而更令其他孩子们不敢望其项背的是,李天一还有一双著名歌唱家身份的父母,李双江和梦鸽。换句俗不可耐的话说,李天一不仅根正苗红,还绝对是个传统意义上的优秀青少年。

  然而从今往后,李天一的简历可能只剩下三条:15岁无照驾驶豪车,因打人砸车获寻衅滋事罪收容劳教1年;17岁涉嫌伙同他人轮奸被刑事拘留;著名“坑爹”,“网络四大名爹”始作俑者之一,且是目前唯一一位“二进宫”者。对于习惯二元对立思维的我们来说,李天一曾经的优秀早在2011年就已被统统抹杀。扒下他小天使的外衣,少年李天一是如此令人惊悚。这是因为我们手中的尺子变了,还是李天一的另一面从小被掩藏?

  相比挖掘好昔日少年的阴暗面,另一个显示问题则更容易被忽视:我未来的世界会接纳一位“坑爹”少年,或者蹲过大狱的音乐天才吗(假设他还真有点才华)?

  “整个音乐界都会知道这个,堕落的罗伯特·弗罗比舍,到哪一步,即使你创作出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交响曲,也不会有人听了。”这是《云图》里灵感枯竭的老作曲家维维安企图绑架罗伯特为其当枪手时,说的一席意味深长的话。是的,名声在我们的社会里就是一切。未遵从维维安的“忠告”的罗伯特在创作完《云图六重奏》后,只能在浴缸里绝望地饮弹自尽。

  当我们心中的好少年无法如我们所愿成长,甚至做出种种作奸犯科的悖拗之举时,我们又该报以怎样的心态应对?是伸出一只包容的手?还是井里抛下一块石头?是默默留下一根救命稻草?还是痛打落水狗?是将他关进没有希望的囚笼?抑或排挤出我们的社会即可?

  “我已经原谅他了。”这是西方电影中国常见的台词,而我们的国产电影中最常见的是:“死也不会原谅你!”在一个缺乏宽恕和救赎理念的社会,忘记一个人容易,原谅一个人却休想。

  这已是少年李天一在道德审判囚笼的梅开二度,在上一轮全民审判中,不少媒体还试图挖掘李双江“子不教父之过”的罪证,但收效甚微。新一轮道德审判中,梦鸽成了那个冲锋陷阵,替自己儿子挡子弹的人。今年有一部母亲穿越格鲁吉亚战火孤胆救子的俄罗斯电影《穿越火线》,讲的就是类似梦鸽救子的故事。但是在这场全民审判的烽火中,梦鸽丝讨不到任何便宜,这不仅仅是梦鸽的溃败,更是名门之殇。

  有些错误坚持久了,连自己都以为是在维护真理,这大许也是少年李天一案走到今天这个境地的原因之一。还有今年尚有一部叫《全民目击》的国产电影警醒我们,眼见和耳闻都未必真实,试图引领我们对全民道德审判展开反思。

  那么除了家庭内因,还有什么阴暗的力量将少年李天一推到了罪恶的边缘?答案并不难找。如果一个社会上下均以赚钱为首要功利,以物质来衡定社会地位,那就别奢望孕育洁净的灵魂;如果我们的学校无法给孩子提供一方净土,社会空气中遍布腐蚀性粒子,那就别奢求温室的花朵均不病变;如果一个时代每个人的价值尺度都走到扭曲的边缘,将一枚鸡蛋丢进垃圾桶里,那就别责怪鸡蛋上的缝隙;如果我将不听话的孩子送进未成年人劳教所,出来他们变本加厉结伙犯科,那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而不是孩子。

  对李天一的这场道德审判,除了让一部分人享受八卦饕餮和泄愤之外,并没有得到多少的正能量。既不能让其他“官二代”防微杜渐,也未必能给90后启示,更别说给李天一这样的未成年人指引一条康庄大道。而比李天一事件更可怕的是,毒瘤和瘴气还在膨胀和蔓延。如某此前网站堂而皇之采访中关村三小未成年人,李天一的一位12岁学弟就此案不仅振振有词,还对李天一父母教育问题提出了批评。甚至还有无良媒体开始从李天一那些未成年同学下手,试图挖掘李天一曾经的种种劣迹,殊不知鼓励孩子们打小报告本身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李某某 梦鸽 李双江 轮奸 少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