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机械战警》给我内心打上烙印的不是酷炫动作,也不是战斗场面,而是两组相对静态的画面。其一,当墨菲身上的机甲一一解除,只留下透明的胸腔和颅脑,单调而冷色的光影下,苟延的生命显得那么无助;其二,当墨菲每每回到实验室,默默躺回到机床上,周遭灯光一一熄灭,墨菲的世界陷入黑暗与孤独,尤其是见完妻儿归来。
这是一部让我不断走神的电影。如果那个墨菲是我,看着镜中徒剩大脑和胸腔的自己,看着自己肺叶伴着紧张的呼吸急促收缩着,我恐怕不会再有活下去的勇气。这也是墨菲的第一反应,但最终他还是被说服了。俗话说人无完人,但如果仅剩个别器官苟延残喘,肢体全无,不得动弹,连自杀的能力都丧失,一切掌控在别人的手里,还真不知该不该把自己定性为一个人。就像是《源代码》中的密闭仓中半拉脑袋的柯尔特,连求死都变得那么无助时,再去纠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何其残酷,也就只剩下人道主义值得一提。相比之下,墨菲是幸运的,不仅有机甲可以支配残余的躯体,还具备了超人的能力。
这也是一部让我停不下思索的电影。每一次关于生命科技的突破,都可能引发科学和伦理的探讨,大的比如说试管婴儿和克隆人,小的比如说器官移植和机械肢体。《机械战警》也可以看做是假肢的科技进化,既然昨日假腿飞人能够驰骋在奥运赛场,那么明日更加精细化的机械肢体诞生也就不足为奇。而就在本月18日,有美国实验室传出消息,首次利用一只猴子的大脑对另一只猴子实现的异体操控,也就是说,《阿凡达》中通过脑电波控制克隆番多拉星人躯体的科技已经开启。新版《机械战警》将故事的发生时日从近在眼前的2020年后错至稍微远点2028年,显然有现实的考量,人机合体的技术在2020年可能还不会出现,但2028年却未必是科学幻想。如果真有一如墨菲那样人机合体的一天,相信引发的伦理探讨来得比电影激烈。
随着科技的飞越,达尔文理论体系的自然进化迟早要面临选择——选择性甚至是植入性“进化”都不失为某种可能。在此基础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无非是两种走势的无限趋同,即机械智能化的走势和人机合体(cyborg)的“进化”,总有一天,这两条线要交叉,并分别穿越生命的禁区。关于机械智能化带来的思考和危机,我们通过形形色色的电影广为探索,比如《剪刀手爱德华》、《人工智能》、《终结者》、《我是机器人》等。对于人机合体“进化”的影视探索也不少多,1987年的《机械战警》不失为这一领域的代表,此外还有《换妻俱乐部》、《黑色撞击》、《蜘蛛侠》和《骇客帝国》系列等,去年的《极乐空间》也有所涉猎,而现实中的美军也正在积极研发类似提升士兵作战能力的装备。而新版的《机械战警》不仅有人机合体的“进化”,关于智能机器人“法案”也是重要一笔。
作为经典翻拍,新版《机械战警》躲不过新旧比照,但这样的比较在这部影片中毫无意义。纵比旧作,科技所能提供给我们的想象力早已今非昔比,如果仅仅是电影技术的升级和场面的升级,翻拍等于自掘坟墓;横比今时的机甲超人,尤其在飞天遁地的《钢铁侠》面前,墨菲卖弄的资本还真不多。何塞·帕迪里亚还算个聪明人,循着保罗·范霍文的仪轨,但没有沉湎在动作和场面中,也没有在玩酷耍帅的肤泛中迷失,而是将更多的笔墨落到了人物的内心,在伦理的层面上找到了新的落脚点,并以此来掩盖其他的种种短板和不足。
【2014年3月3日《京华时报》】
墨菲术后第一次醒来,感受着不可思议的自己,惊惶地跑出实验室,穿过偌大的流水线车间,纵身一跃跳出围墙,最后倒在恍若广西的水田里,这一幕似曾相识。4年前的《阿凡达》中,当残疾的杰克·萨利借克隆潘多拉星人的身体苏醒过来,同样不知所措,跌跌撞撞跑了出去。然而两者的调性又绝然不一,前者除了惶恐与不知所措再无其他,而后者则是残疾多年后找回奔跑自由的狂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