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伊人》悦目悦耳的法式歌舞片

2014年03月15日16:55   娱乐专栏  作者:直桃桃淘电影   我有话说

  1964年,由法国导演雅克·德米执导的歌舞片《秋水伊人》正式上映。本片在法国极受欢迎,累计观众人次达到127万,并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以及奥斯卡多项提名。今年恰好是《秋水伊人》上映50周年,不由让人重新想起了这部昔日的歌舞经典。

  在60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法国电影新浪潮”里,雅克·德米一直属于一个异类,他并不属于戈达尔、特吕弗为代表的“手册派”,而与阿伦·雷乃等“左岸派”导演也有着显著的不同。但是,他却同样是新浪潮中的重要一员,与手册派等人关系密切,还是“左岸派”代表导演阿涅斯·瓦尔达的丈夫。因此,有人将其称为连接“手册派”与“左岸派”的纽带。

  将雅克·德米称为新浪潮的异类,是因为他的电影并不像其他新浪潮作者那样刻意反对电影传统,而是有意尝试传承。就好像他最爱的电影类型是歌舞片,那是一个很有历史的电影类型,并曾经诞生过太多经典的作品。只是相比好莱坞,法国并没有歌舞片的传统。在好莱坞歌舞片最鼎盛的30年代,法国人则以“诗意现实主义”展示生活之苦。不过,当雅克·德米登上电影舞台之后,则试图将歌舞片带进法国,并带来了多部优秀的歌舞片。在他的歌舞作品里,除了有文森特·明奈利、马克斯·奥菲尔斯等优秀导演的影响之外,还融入了法国香颂的唱腔,意大利歌剧的形式,将之形成独具特色的法式歌舞片。而作为雅克·德米的代表作,《秋水伊人》曾征服了大量的观众,并成为法国歌舞片的代表。

  《秋水伊人》的故事很简单,影片以三幕剧的形式,讲述了一对年轻情侣,从相恋到分离以及再次重逢的故事。故事简单,影像却出类拔萃,雅克·德米非常擅长色彩的运用,在《秋水伊人》中,他以各种鲜艳的颜色去妆点角色,女主角常是桃红、杏黄等鲜艳的颜色,那是她的青春与活力,再配上凯瑟琳·德纳芙那张精致的脸,年方二十的她正是最好的年纪,怎么看怎么让人喜欢。而男主角则以蓝色为主,同样是浪漫、单纯的颜色。单从颜色,就已经做到赏心悦目,独具一格。随着剧情的深入,两位角色在感情上逐渐遭遇挫折,整部影片的色调以及他们的着装也逐渐变为深色,形成影片情绪的视觉延伸。

  与影像对应的,还有那些好听的歌。不同于好莱坞的歌舞片,《秋水伊人》全片台词都是唱出来的,开心要唱,难过要唱,一切的感情都以音乐的形式表达。这种方式略似去年的《悲惨世界》,它借鉴的是传统歌剧的方式。不同于好莱坞的地方还在于,《秋水伊人》只有歌,没有舞,演员只唱却不跳,好像他们生来就是用歌声聊天一样。相比好莱坞的歌舞片,只歌不舞也许少了些热情,却多出几分优雅,恰好符合观众心中独特的法式浪漫(不过在雅克·德米随后的歌舞片《柳媚花娇》中,还是引入了舞蹈,因为该片请到了歌舞巨星吉恩·凯利)。

  作为新浪潮的一份子,雅克·德米的作品同样有反好莱坞的一部分。影片除了继承好莱坞歌舞传统之外,还引出了许多新的东西。比如他摒弃了传统歌舞片的舞台设定,将场景搬到现实生活中,让角色高歌于瑟堡街头,镜头也可更流畅的运行于各处,灵动自由。细究故事本身,更是与传统好莱坞电影大不相同。

  按传统好莱坞电影的模式,无论男女主角的爱情之路如何坎坷,最终他们仍会排除万难,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不过《秋水伊人》却并非浪漫大团圆的结局,本该浪漫相爱的两位主角最后以伤心收场。反好莱坞式的设定与宿命式的悲剧,让影片带有鲜明的新浪潮烙印。有趣的是,片中抱得美人归的富商罗纳德,就是雅克·德米处女作《萝拉》中的男主角。在《萝拉》中,他遭遇失败的爱情,来到《秋水伊人》,则将这场恋爱的痛带给另外两个年轻人,这也成为本片非常有趣的一部分。

  本是相爱的一对,却要各奔东西,故事伤感却更令人回味。用法国人最爱的一句话:也许,这就是生活吧。

  (北京青年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秋水伊人 歌舞片 法国电影 萝拉 雅克德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