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MH17遇难者遗体抵达荷兰(资料图片)
空难令人惊悚,连续空难更令人惊悚!今年是世界商业飞行100周年,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没有提升人们对于飞机和飞行的信心,反而因为频繁的、令人忿恨的空难平添了不祥与不安。
在黑匣子内外所有的秘密解开之前,所有人类都将面对同一拷问:如何面对无妄之灾和罹难同胞?这一问题的实质是价值观度量衡与生命伦理的晴雨表。就近期看,荷兰人交出了能够展现人类智性与德行的答案。
当地时间7月23号,遭遇马航MH17空难中的“荷兰人”回家。这个人口1600多万,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以最崇隆的仪式迎接同胞。国王夫妇、首相吕特以及大约1000名遇难者亲属和他国代表,肃穆伫立,目视着一具具棺木被士兵从机舱内依次抬至灵车。沿途许多民众垂泪抛洒花朵,为遇难者送别。当晚,在首都阿姆斯特丹,数千人参加静默游行。人们安静地前行,哭泣着放飞气球并降半旗。所有人都穿着白衣白裤,手拿白色气球,胸前贴着红色蝴蝶结。而白色和红色都是荷兰国旗的颜色。
还不只是这些。当俄乌双方和西方领导人互相指责,各种未经证实的分析、臆测纷至沓来时,荷兰首相第一个想到的是:不进行任何猜测,首要任务是将公民遗体运回国。
就在各国媒体竞相展示死者的生前身后故事,亲属的悲伤时,荷兰媒体“集体克制哀伤”:对失事地区和肇事嫌疑者俄罗斯,荷兰新闻播放的是当地人民的善意,而在荷兰人的社交网络,也很少有人去传播所谓的“阴谋论”;更没有人说些痛恨某国、立即断交之类的狠话。
当乌克兰当地武装一开始拒绝国际调查,并粗暴地处理现场时,荷兰军人血气难压,要求进入顿涅茨克保护自己的同胞。遗体回到荷兰时,身材高大的八名抬柩士兵小心翼翼,像是生怕惊醒睡在里面的人。
荷兰政府还宣布23号为全国哀悼日,以追悼马航空难事故里罹难的荷兰公民,这是自1962年荷兰威廉明娜女王去世后首次。我们甚至也可以将其理解成,这192名荷兰人的意外离世在尼德兰人感情世界里的震动,不亚于失去一位国王。
为什么是荷兰?荷兰人为什么能在巨大的伤痛袭来时表现卓异?荷兰曾经是海上强国,十七世纪上半叶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当时,全世界共有2万艘船,荷兰有1.5万艘。比英、法、德诸国的总数还多。直到今天荷兰依然是运输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西方十大经济体之一。那么,发达的经济是否必然带来一国整体文明程度的上升呢?从一个围海屯田的低地“小国”,成长为令人尊敬的强国,这其中的历史逻辑又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荷兰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荷兰对待毒品(只是大麻)、性交易和堕胎的法律在全世界是最为自由化的。荷兰还是全球第一个同性婚姻与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国之大小与强弱并不一定成正比,我们是毋庸置疑的大国,却还不是无可争议的强国。强国之强,条件很多,其中之一当为如何对待同胞的生命。崇隆的礼遇我们容易做到,但从国到民发自心底尊重生命不易做到。空难的阴影终会渐渐淡去,“荷兰人”回家的故事却不应该被遗忘。走在强国之路上的我们需要这个故事作为镜鉴。
本博客文章未经授权,敬请勿用;如需转载请联系:dianxing58@vip.sina.com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