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亲爱的》终于上映,一周前看的点映场,这该是今年的一枚重型催泪弹。田鹏丢了,额头上的伤疤成了3年后相认的记号,却也是痛的记号。一个孩子,两个家庭,几许爱恨,陈可辛电影的张力很足,结尾更是无言。
赵薇、黄渤、郝蕾、佟大为的出演都很精彩,观影的很长很长时间,只是李红琴、田文军、鲁晓娟在我眼前晃,很写实,有真情,演员瞬间都从偶像派成了实力派。尤其是赵薇,剪了头,不化妆,一口芜湖话,土得掉渣,好歹表演开了外挂,《功夫足球》之外的扮丑角色,终于走进了人心。这个有情感张力的角色,一定会为赵薇带来更多的奖项。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人性却不简单。在深圳城乡接合部开店的黄渤,为邻居顾店时,3岁的儿子被赵薇老公抱走了,黄渤找了3年后,终于在死了老公的赵薇家找到了,而已经成了吉刚的孩子根本不认黄渤和郝蕾,一口芜湖话,只惦记着妈妈赵薇和妹妹吉芳。而赵薇,作为人贩子的妻子,也的确给了孩子爱,包括这个儿子和另外一个女儿,而被认定人贩子后,一夜间,她丢了两个孩子。电影里,大人哭,小孩哭,那颗桃子更是戳中很多人的泪点。
这样的故事,究竟谁对谁错?小孩子喜欢问对错,其实也是他们能够理解的对与错。对于孩子来说,有奶就是娘,孩子的爱很简单,从记事开始,谁给了自己爱和陪伴,谁就是自己的亲人。只有长大成人后,才会寻根,找找自己从哪里来,才会在亲生父母和养父母间做成平衡。而在孩提时,只能在情感的天平上偏向一方。电影里,这种偏爱给了人贩子母亲。陈可辛同情了赵薇,把这种无法摆上台面的爱细化扩大了,给普通观众们从未想过的角度,有疤痕的爱,也是一种纯粹的爱,人贩子也是活生生的父母。
对于丢失孩子的父母,孩子没有了,家也没有,很多人陷入偏执的寻找中,片中寻找孩子的互助组织已经变成一种“邪教”,扭曲了,毁了正常生活。张译的角色已经偏执了,张雨绮有点出戏,明显没有母亲的代入感。其余的社团成员,都陷入了自我催眠中,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其实是水中的稻草,看似救命却无希望。这到底是谁的罪?
其实,为人父母者都懂,孩子就是自己的“邪教”,为之哭,为之笑,为之痴迷,为之着魔,忠心地皈依。每个孩子在降生或者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留有胎记或疤痕,这些,都是前世今生相认的标记。若你在人海茫茫中,一不留神丢了,这些记号都是相认的标记,但人生的时光却是残忍的,记号一样,爱却变了。记号是晦涩的,亲情是流动的,人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只能看好自己的娃,不能让这些人间惨剧再次发生。
故事告诉我们,所有的对,不一定都是对。所有的错,也不一定都是错。人生不是非黑即白,掺杂了好多灰色地带,无法评价,不能说,一说就错。
陈可辛的电影看似白描,却也在不动声色中将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群都加以描述,小城市的夫妻融入大城市后的浑流后分道扬镳,退休教师教育观的混乱和难以满足的社会养老,农民工的婚姻、孩子和性生活……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角落都被陈可辛捕捉和展现了,但他没有评价,只是尽力在这些不平衡中维系一种平衡。
这样的电影,是贾樟柯们喜欢干的事,如今来自香港的陈可辛也信手拈来,在大背景下刻画典型人物,把明星们还原成小人物,相比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的史诗化叙事,显得更加真实。《中国合伙人》就是又洋气又接地气,《亲爱的》既宣泄又隐忍,陈可辛的野心不小哦。
电影的最后,陈可辛忽然打破了一切的平衡,给大家甩了一个突兀而无言的结局。也许,这就是生活,乱七八糟,却仍然要继续。
文/樊立慧
喜欢就关注公众号“慧生慧色”,ID:ifanlihui。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