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再牵林夕的手,黄金时代并肩走

2014年09月30日12:15   娱乐专栏  作者:爱地人   我有话说
1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爱地人

  大时代,小时代,却不是每个时代都可以称得上黄金时代。民国时代算吗?当然算,毕竟那是一个大师倍出、人文璀璨的时代!八、九十年代算吗?当然也算,毕竟 这是华人世界波普文化的巅峰时代,曾经适用于普罗大众的流行文化,于今回望,同样散发着黄金般的人文光芒。黄金时代多豪杰,黄金时代亦多大师。民国时代以 《呼兰河传》传世的萧红算,八、九十年代以《皇后大道东》传唱的罗大佑和林夕,同样也算。

  因为《黄金时代》这部电影,不同时代的大师走到一起。十年以后再在音乐里相会合作的罗大佑和林夕,因着《黄金时代》这部电影的契机,再度重逢、再度挥笔、再度两手牵。他们致敬《黄金时代》的主角萧红,他们的出现同样亦被人们致敬。

  作为华语流行音乐两个重要的标签,罗大佑被称为教父、林夕被尊为词圣。前者之所以被称为教父,是他将音乐的流行性、传唱性、人文性、批判性、技巧性融为一炉,真正创造了一种雅俗共赏的流行乐。后者更是以文载乐,以一介词人身份,影响了香港流行乐近二十年的春秋,用文字创立了一个港乐的时代。词大于曲、词影响曲、词决定曲,对于香港音乐人或许有些难堪,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夕爷之词的鬼斧神工。

  不同的人会对林夕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偏爱,但从人文的角度来讲,林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与罗大佑的合作,始终是他个人的最高成就。《赤子》里绵延不尽的惆怅,《皇后大道东》里将现实写出超现实的亦庄亦谐,《似是故人来》里穿越时代空的对峙感,在在都是林夕的妙笔精华。

  当然,还有罗大佑。此次两者的再度合作,《只得一生》的前奏一经响起,倒真是让人恍惚间回到《似是故人来》的时代。十数、二十年间,九十年代的“皇后大道东”,已经成了回不去的往事;《似是故人来》里的梅枯,确实已经成了故人,也终究不会再来。而罗大佑在忙着“纵贯线”、忙着怀旧,林夕则忙着为全香港的艺人写歌,一切似乎不在,一切似乎已经成了“告别的时代”。直到《只得一生》里林夕与罗大佑的小会,才发现两位大师在多年后的因缘际会,有着丝毫不逊当年的精彩,直至让人回到那个黄金的时代。

  压低的声线、儒雅的乐境,罗大佑的声线从来都是离最差男歌手最近的,但因着音乐的渗透,以及近乎风蚀般的打磨,最终却必定会成为音乐的烙印,以及音乐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直至无人取代。

  不似舞曲、又似舞曲,不似伤感、又胜伤感,百转千回、无尽唏嘘,《只得一生》留下的,恰恰就是一种穿越岁月长河的无常。它不是凡夫肉身的直觉和感慨,更像是离别生死、四季转回的铭文。不是“名利场”,而是“生死场”。

  好声音的时代,不缺高音音域的荡气回肠、登顶五岳;小清新的时代,也不缺文艺的质感,卖萌的俏皮。但小时代的时代,终究还是少了大时代的回响,一如罗大佑和林夕在《只得一生》里留下的瑰丽的真谛和传奇的刻度。值得一游的人生,应该庆幸经历这样的黄金时代,即使民国已远去,萧红已故去,《只得一生》的回响,却也足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罗大佑 林夕 黄金时代 只得一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