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或成韩国电影危险信号

2015年01月30日18:13   娱乐专栏  作者:小韩   我有话说
《鸣梁海战》《鸣梁海战》

  给《新京报》写的稿子,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文/小韩

  十年前,李沧东、金基德、洪尚秀、朴赞郁、奉俊昊、林常树等一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出道,新千年初期成名的新人导演,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韩国电影的非凡实力;十年后,这拨导演仍然是“三大”国际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的常客,虽然也不时有韩国新人新作入围某个竞赛单元,但都不具有持久影响力。换言之,近十年几乎没有有分量的新人出现,青黄不接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的韩国电影不缺崔东勋、姜炯哲这样的商业片导演,却唯独找不出一位日后能够成为李沧东这样大师级别的导演。

  在韩国顶尖电影院校——韩国映画学院(Korean Academy of Film Arts)任教的郑圣一教授说:“过去几年我问参加面试的学生,你们将来希望成为什么样的导演?他们的回答各有不同,有的想拍‘多样性电影’(极具作品性、艺术性的小规模低成本作品,多指独立制作、文艺片、纪录片),成为新一代的金基德、洪尚秀、李沧东;也有学生想跟奉俊昊一样拍摄艺术商业相结合的作品。而现在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大多希望成为商业片大咖,成为奉俊昊,成为崔东勋、尹济均……”前院长崔益焕说得更直接,“现在的学生,很多希望上手就拍商业片,因为来钱快!”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于年初发布的《2014年度报表》称,2014全年,总观影人次达到2.15亿,连续第三年突破1亿大关,连续两年突破2亿人次大关,连续四年呈现小幅度增长。从年度韩片票房榜来看,排名前五位的《鸣梁海战》、《海盗》、《奇怪的她》、《辩护人》、《国际市场》的总观影人次就超过5000万,占去年韩国电影总观影人次的近一半份额。其中,《鸣梁海战》和跨年度放映的《国际市场》都是观影人次过千万的作品。

  回到前面的话题,随着韩国电影市场总体增长,突破千万人次的电影越来越多,也催生了一批新的投资发行公司的成立,从而导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2014年度报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公映的韩国电影共计219部(2013年183部),其中商业片约占四分之三。在日趋饱和的韩国电影市场中,商业片产量保持在50-60部较为合适,而今年超出了70-80部,观众的选择增多,也令诸多单片票房增长步履维艰。即便如此,“千万电影”的诱惑还是会令许多导演奋不顾身投入到商业片制作大潮中,以至于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与此同时,随着中韩合作交流的加强,中国企业的海量资本开始流入韩国电影产业,比如华策影视斥资3.23亿元人民币投资韩国NEW公司(韩国四大电影发行公司之一)。有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在韩国政府醉心于“韩流将成为国家未来成长原动力”的时候,中国资本正在成为韩流根基,甚至韩国文化主权的威胁。如果政府再不采取措施,这种毫无防备地对国外资本开放的状态,会在2至3年内导致国内市场的衰败和疲软。

  不管以上这种说法是否危言耸听,2015年的韩国电影产业一定会有所改变。尤其是在等待半年之久后,大韩民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终于任命了金世勋为新一届的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委员长,这位有着高学历,在电影界却没有知名度的学者在接下来的几年,会把韩国电影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韩国 电影 商业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