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骨》:仙侠已跑远武侠何时醒?

2015年06月25日11:34   娱乐专栏  作者:张本   我有话说

《花千骨》收视扶摇直上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张本

  近日正在湖南卫视周播的《花千骨》收视还在不断攀升,6月23日晚上的收视已经达到了1.57,市场份额接近9%。近期的微博话题也被各种#花千骨#、#白子画#席卷。在之前新浪电视和微博数据中心合作整理的数据报告里,《花千骨》的相关话题讨论量从播前一个月就占据了微博上的古装电视剧热门话题前10名里的9个席位。仙侠题材+知名IP的模式掀起热潮还在持续着。

  上海电视节古装剧论坛(左起:张本、林心如、吴敦、蔡艺侬、侯鸿亮、李星文)

  前段上海电视节的古装剧论坛上,我曾向靠仙侠剧起家的蔡艺侬(《仙剑系列》、《轩辕剑》)和靠武侠剧扬名的吴敦(《天涯明月刀》、《鹿鼎记》等)问起这个问题:“传统武侠风光不再,仙侠是否才是市场之需?武侠是否已经过时?”

  以下摘录部分两人当时的回答:

  吴敦:观众是在变的。我们有的武侠拍的很好,在网络上也有收视。但是每一部也不可能完完整整的做出呈现,当时我拍《鹿鼎记》的时候我可能在想是不是这个演员选择错误了,我们作为制片人的立场常常忽略掉了观众真正在转变的问题。

  当《仙剑》我看到收视率那么厉害,我就吓到了,我在想为什么。《仙剑奇侠传》出来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的去写,没有限制住。我们在拍其他武侠剧的时候就把小说的内容框进去了,限制了。

  蔡艺侬: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最近也看到很多武侠剧,为什么武侠剧现在的市场没有仙侠剧那么受追捧。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内容制作有问题,我前阵子看了几部武侠剧,我突然间非常想拍武侠剧。我本来说我拍完了《射雕英雄传》我就不想拍了,但是最近好几部武侠剧出来,突然间燃起了我想拍武侠剧的欲望。

  我觉得我们现在做的武侠剧也变了味道,我们现在看到的武侠剧非常的花俏,以前我们看武侠剧的武打方面是非常好的,而且《卧虎藏龙》的动作设计也非常好,还有徐克导的《新龙门客栈》,我觉得在峡谷里面拉的一条绳子,就是周迅躺在上面,那个镜头我当时感动,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心里面的武侠世界。就是有侠气、有道义,也有潇洒的东西,其实武侠剧是中国式的文化,飞檐走壁这些东西我们在现实生活里面也是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可以在武侠剧里面找到它很好的风格和定位重新演绎,说不定下一波武侠剧就很火了。

  从两人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武侠剧的现状,是质量本身造成的。剧做的不如从前,导致没有市场。

  模式似曾相识:曾经的武侠,现在的仙侠

  曾几何时,武侠剧也像现在的仙侠剧一样,热度甚至更高,因为老少皆宜,全民关注,而仙侠更多的受众集中在年轻群体。无论早期TVB时代的武侠,还是后来张纪中时代的武侠,都给我们留下了全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的记忆。

  仔细回忆,其实会发觉,张纪中时代的武侠,从运作模式上和当下的仙侠剧非常相似。只不过当时还不流行“IP”一说,但事实上,大IP运作从那时就已经开始。

  想当年张纪中版《笑傲江湖》在令狐冲的人选上一波三折,做足了文章(先定邵兵,后改李亚鹏);而后来的《射雕英雄传》黄蓉的人选(周迅)在当时也是饱受争议。每一部金庸剧的故事改编走向,甚至取景地点,在每次曝光后也都会引发一轮媒体的热议,成为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时至今日,从去年的《古剑》,李易峰杨幂郑爽陈伟霆一票人气男女集结;到现在的《花千骨》,在微博上最火的非微博用户霍建华和风头正盛的赵丽颖搭档。当红人气“生旦”+超级IP改编+高投资大制作(仙侠剧有时候是“号称大投资”),同样的模式,武侠曾经用,仙侠仍在用。不同的只是,网络更发达,平台更多元。

  老模式仙侠剧顺利沿用,武侠剧为何玩不转了?

于正版《神雕》口碑平平

  武侠的困境:顺应市场却丢了魂儿

  近两年开播前关注度最高的两部武侠剧,当算华策版《天龙八部》和于正版《神雕侠侣》。然而这两部经典武侠翻拍却都在刚播出后饱受质疑,被冠以“雷剧”的称谓,随着播出集数增长,观众见怪不怪,最后干脆默默的播完拉倒。

  《天龙》的关注度始于乔峰的扮演者,人气演员钟汉良;而《神雕》的热点集中在邻家女孩陈妍希挑战小龙女。前者在播出前备受粉丝期待,而后者则从开拍即遭负面评价,但热议度一直延续到播出期。

  这两部武侠和现在大热的仙侠一样,采取了人气演员+大IP的模式,关注度不管依靠正面讨论还是负面评论,都达到了一定的热度,却为何折戟沉沙?

  正像吴敦和蔡艺侬在论坛所说:武侠框架被限制,内容制作有问题。

  两部剧都为了迎合年轻市场而选择了偶像演员,它们的失败都和主演并无直接关系(是的,即使陈妍希被说成小笼包、炸鸡腿,我也不认为她是神雕失败的主因)。它们失败的原因是精神内核的丢失,是制作细节的粗糙,是情节改编的随意。想想当年胡军版乔峰以一当百的气壮山河,刘亦菲版王语嫣的惊艳出场;看看当年古天乐版杨过的忧郁断魂,李若彤版小龙女的清丽脱俗;我们不难看出,今天的武侠,没有了往日的气质和精气神儿。这其实无关乎演员,而在于整体的制作,和主创的情怀。

  人气演员只能带来热点话题,却无法左右一部剧的质量。只有制作团队踏下心来真正用心的创作,才有可能为观众带来经典。

1

新版《天龙》的韩国段誉让观众接受不能

  武侠的出路:改编有道 侠之大者

  关于武侠剧的未来,靠仙侠起家的蔡艺侬在论坛上说的:“如果我们可以在武侠剧里面找到它很好的风格和定位重新演绎,说不定下一波武侠剧就很火了。”她同时还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我们内心的武侠世界”。

  是的,武侠剧需要新的演绎,需要风格的重树。华策版《天龙》正像吴敦所说,被小说限制在了一个框里,缺乏亮眼的创新,细节又不够讲究,所以失败在情理之中。于正在《神雕》上预见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大胆的进行了创新,寄希望于丰富周边情节,丰满支线人物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无奈底蕴不足,拍的侠气全无,没能触及到“我们内心的武侠世界”。带不来内心的共鸣,自然也就难以被观众认可。

  仙侠和武侠,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精神应该相同。“侠”是重点,仙或武,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载体。仙侠剧更加年轻化,俊男靓女的标配,浪漫情怀的演绎,甚至基情的噱头都让年轻观众乐不可支。然而武侠同样需要这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增加一点厚重感,侧重一些写实性,也许比仙侠的受众面更广。

  改编和创新是武侠剧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如何创新,怎么改编,能让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引起争论,最终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是一门学问。需要创作者对故事和人物研究好,琢磨透,在不影响主要人物性格和主线情节的基础上,对原著进行合理的扩充和改动,让故事从书里“站起来”,更恰到好处的展现给电视观众。急功近利,挣快钱的方式,可以掀起一时的热潮,却无法让一部电视作品持久发光。

  仙侠飘逸,武侠沉稳。唤醒武侠仍需时间,但相信不会太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武侠 仙侠 花千骨 古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