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名人IP的扫荡票房之路

2015年07月15日09:41   娱乐专栏  作者:云飞扬   我有话说
栀子花开海报栀子花开海报

  文/新浪娱乐 水煮娱 云飞扬

  在当前的暑期档,可以看到两部青春片,一部是《栀子花开》,一部是《小时代4》。这时的票房的表现,奇怪而高,此前几年我们都没见到如此奇怪而高的电影。如今,拥有超高人气的IP,如果能够找准观众,扫荡票房之路,那是相当的轻松,区别仅仅在于是多少个亿。《栀子花开》导演何炅,是著名主持人;《小时代》系列导演郭敬明,则是著名作家、出版人。此处的著名,纯粹是客观陈述当前舆论场、粉丝界的流行指数。换个说法,如今的内地电影,明星、名人、名流本身就是超级IP,如果能够良性操作,他们导演/主导的电影,至少在票房上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

  进入2010年代,以徐峥、赵薇、郭敬明、韩寒、邓超、苏有朋、吴京等导演界新人为首的新生力量的跨界闯入,将传统中国电影票房榜单冲击的面目全非,他们是崭新的票房英雄,老去的豪杰们纷纷表示看不懂。他们炮制的电影,多数是青春片或喜剧片,除却极少数电影(如《人再囧途之泰囧》)之外,均是以明星为卖点,故事相当薄弱,口碑大多不好,但是票房奇高。在时光、豆瓣、迷影网等电影打分网站上,及格分特别罕见。这种极度偏离现象,比对世界电影史的发展过程,从欧美到日韩及港台地区,均无可以参考的时空如此失控的局面。然而,无论口碑如何,投资人和跨界主创们却是乐此不疲的继续拍下去,电影院的建设和电影票房都好像火上浇油非常灿烂。原因无他,一是名人最容易上手,二是老板看财报利润回报性价比爆棚。与此同时,第六代导演浮上水面之后很久了依然基本无票房,而第五代导演仍旧处于尴尬状态,大制作往往由他们完成,然而票房却难以后生小辈相比。

  观察最近几年的内地新导演票房,知名度越高的名人导演票房号召力,其对电影票房的贡献相关度要高于流行文学IP的作用,也就是说假如《小时代》换导演,则票房注定会下挫,而郭敬明而可以换题材则可保证票房量级,韩寒的《后会无期》也是如此逻辑,而何炅则是以一首老歌《栀子花开》之名,顺势而为青春片。相对来说,文学IP更适合改编电视剧和网剧,文学IP改编的电影如果没有名人IP压阵,则票房一般化。名人IP去开发电影,往往在事实上成为电影的产品经理,事无巨细、跑前忙后,但是产品内容却又不够重要,形成极为吊诡的现象级悖论。中国电影要尽可能短时间内实现600亿票房之梦,就要依赖于这些名人IP的生产冲动,但是他们的创作能力不能跟上想法则是无法回避的主要难题。

  从当前最为主流的观众角度看,他们往往不太挑剔,只要有两个小时的素材,就能够带入自己的想象,移情效应如自来水一般倾泻,笑声阵阵、哭声连连,青春期观众特别容易在非理性的观影体验中感动自我,愿意相信与郭敬明、何炅、韩寒等提供的故事里的角色情感共振,提取记忆碎片中的配对往事。随着中国电影票房分布的加速下沉,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观众趣味越来越不能影响产品经理们的选择,中国各式各样的明星、名人、名流们貌似要更踊跃的参与体育竞赛般的电影业中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票房 郭敬明 小时代 栀子花开 IP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