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麦飞
评价一部喜剧电影,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评价的高,会有人以自己根本笑不出来为理由质疑你收了片方的钱;评价的低,则又有人指责你装作有内涵,你行你来拍。其实喜剧电影本身也面临着这样的境遇,毕竟众口难调,如今早已不是一个搞怪的动作、一句俏皮话就能让人笑上三天的年代,信息更新太快,每天层出不穷的段子不断刷新着大家的笑点,幽默感的保质期越来越多。我不是个能跟上网络热点进度的人,前段时间问朋友“叶良辰”是个什么梗,被嘲笑太落伍了,这个梗早就明日黄花了。一查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我这种刚刚接触的人来说,“叶良辰”句式透着一股古怪却新鲜的幽默感,但如果我还在文章中用这个梗,不了解的,会茫然无觉,了解的,会嘲笑作者还停留在春晚群口相声的水平上。
这正邓超、俞白眉此刻所面临的的尴尬。尽管超哥在微博上怒刷《恶棍天使》的好评,但这种自卖自夸的行为除了让被@的博友粉丝增长外,非但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反而造成了大量的果取关。这倒是检验粉丝忠诚度的一个好方法,可从电影导演、主演的角度来说,一点也不高明。邓超平日在微博上的自黑卖萌,以及跟老婆孙俪的逗比互动,呈现出的是一个亲切好玩的、没有架子的朋友形象,此刻如此卖力地自我证明,带上了几分气急败坏。脸上始终打光充足的邓超,似乎正蹲在一个阴暗的角落画着圈圈,一侧脸恶狠狠地说:所有评价《恶棍天使》不好的人都是黑子、喷子和水军。
网络是一个很容易被引导舆论的环境,一点吐槽就可能引发雪崩式的口碑坍塌,这就给了专业水军以生存空间。但对于一部受关注度非常高的电影来说,即便存在水军,也不可能成为评论群体的主流,所以当电影的负面评价占到三分之二甚至更多时,还把责任归咎到水军、黑子身上,就显得太避重就轻了。为什么不反思一下作品本身的问题呢?起码我在观影的过程中,对《恶棍天使》所谓的幽默方式丝毫无感,特别是在看到孙俪颠覆形象拼命装傻卖呆时,竟感到一丝尴尬。这种尴尬来源于,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沦落到要靠挠人胳肢窝来讨好观众,而观众都穿着棉袄,丝毫不为所动。这当然怪不得孙俪,能看出她放下身段去拼命配合老公,但无奈电影本身的二逼气质将她的装傻变成了真傻。
“二逼”是不等同于“逗逼”的,“逗逼”一词中带着满满的好感与欣赏,甚至有那么点打破常规、不流俗的高级幽默感。但“二逼”在我们的方言中,比“傻逼”还多了一些“二”。《恶棍天使》其实是下了些功夫的,但方向却偏了,把力气都用在低端笑料上。屁屎尿横流,尽皆古怪的妆扮,癫狂的肢体动作,放肆的无厘头,这些搞笑元素在上个世纪就被周星驰运用得出神入化,二十多年前能打动观众,二十多年后就只能打扰观众了。更何况,星爷在他的那些经典喜剧中本身并总是不刻意去制造夸张,而往往以个人的循规蹈矩和周边环境的反差来营造喜剧效果,《鹿鼎记》中他戴着老虎帽子,弓着腰笼着手给林青霞拉车,两个路人指手画脚地说:就见过牛拉车,头一回见老虎拉车呢!这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情节,但星爷一侧头小眼一瞪,就出来非常好的喜剧效果,且带出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感受,为下一步剧情的翻转埋下伏笔。可在《恶棍天使》,以及之前那部同类型的《分手大师》中,导演只注重恶搞素材的拼凑,却不讲究段落间的粘合,于是低级笑料就只停留在低级笑料的层次上。
这几年的国产喜剧,似乎都是用同样的模子做出来的,即不考虑整体情节的合理性和段落过渡的连贯性,而是将大量的段子倒进一个模子里,用锻压器一压,成品就出来了,至于后期会不会散落或观众能不能消化,那就不管了。《恶棍天使》《分手大师》如此,《万万没想到》《煎饼侠》,及更早些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等则更加明显,带着鲜明的网络剧色彩。这些IP凭借网络剧及明星的人气,笼络了大量粉丝,便迫不及待地要搬上大银幕套现。但网络剧成功的关键却成了大电影的致命伤,网络剧演的就是段子,短平快,不用考虑设计整体背景,一分钟演完一个办公室故事,接着跳到《西游记》里,没有人指责,反而能获得违和的快感。大鹏、叫兽易小星都在各自的网剧中玩得很开,可到了大电影中,对整体剧情把握的弱点暴露无遗,这时观众就不再像看网剧那样宽容,开始嫌弃剧情太弱,拼凑明显。毕竟大家到电影院中是需要花钱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明星的一切买账,花钱买到的是跟网络剧一样甚至不如网络剧的东西,那种不满意感就更强烈了。
其实喜剧电影是最难做的一种类型,观众的兴奋点在哪里,不是导演想当然就能捉住的,更何况还总是想从搞笑中升华到打动人心的人生感悟,升华不好,就沦为肤浅苍白。2010年小胖子扎克·加利凡纳基斯跟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那部《预产期》,在我看来就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成功人士和屌丝搭档,一路囧事不断,可囧得有道理有层次,还囧出了基情,在最后唐尼终于见到了刚出生的孩子,扎克逗逼的眼神中也流露出爱意时,让观众慢慢的感动。这才是喜剧电影该有的正能量。搞不清是谁模仿谁的《人在囧途》也是走得这个路子,虽然最后难免又出现道德说教,但始终内敛的徐峥和相对浮夸的王宝强依然凭借贴近普通生活的幽默让观众在笑声中获得正能量。而到了《泰囧》和《港囧》中,夸张程度飙升,票房也飙升,可咂摸起来,就远不如投资小得多的《人在囧途》有味道了。
网络时代热衷于解构一切经典,官方话语中时常出现的“文艺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成了被调侃、被鄙弃的对象。不过你想想,这话真是把道理说到家了。电影为我们设置一个逃离现实生活的异象,可要让观众获得共鸣,必须从现实世界中抽取感情,以此作为各种元素的培养基,这样才能保证电影最终能落脚到普通人可以心意相通的点上。超哥,别光刷微博了,真想搞电影,那就多考虑考虑怎么把微博上那些小机灵融入到电影里,这才是让人亲切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