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儿让颜丙燕[微博]印象深刻。有个刚入行不久的年轻女演员,在和她合作过之后,悄悄对她说,“我以前在别的组总听别的演员抱怨拍戏辛苦,感觉这个工作就是干完就完,工作模式就是那样的,和你共事后,看到你在片场的状态、和导演探讨戏,我突然明白一件事:认真的干这个事儿原来不丢人。”
1994年,因为喜爱表演,颜丙燕从北京歌舞团的一名专业舞蹈演员转行演了电视剧,有的女孩儿进演艺圈是想当大明星、想挣大钱,她没有,她只是觉得“演戏这事儿太好玩了!”
在这之后的18年里,她就认认真真的干了这件“好玩的事儿”。在新片《万箭穿心》里,颜丙燕饰演了一个“逼死”了老公的老婆、一个被儿子怨恨的母亲、一个被婆婆当作外人的媳妇,她身上有让人咬牙切齿的愚昧、泼辣,但又有掩藏不住的生命的韧劲儿和母性的光辉,可恨亦可怜——又一个被打上了颜丙燕烙印的经典中国女性形象诞生。
策划/新浪娱乐策划组 对话、撰文/陆姝
【女演员的自我修养】不想当明星的影后
虽然在早在《甘十九妹》和《红十字方队》就已经崭露头角、凭借电影《爱情的牙齿》摘得金鸡影后从而奠定了实力派女演员的地位、又因《远山的红叶》、《借枪》、《满秋》等电视剧的表演而广受认可,认识颜丙燕的人却并不多。不工作的时候,她素面朝天去逛超市,几乎没人认出她来。
2007年,和颜丙燕一起站在第2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领奖台上的还有凭《好奇害死猫》获得影后的刘嘉玲[微博],那一年,身为电影节代言人的刘嘉玲,带着当时的准老公梁朝伟[微博],在自己的家乡苏州,得到自己演艺生涯的首个重量级影后,一时风光无二。
很多人是在那一刻知道颜丙燕的名字的——相比于连私生活都被公众恨不得如数家珍的刘嘉玲,颜丙燕这个名字简直陌生得出奇,在台上,她略显紧张地说:“我会继续踏踏实实演戏,踏踏实实做人。”
然而,颜丙燕很知足,她很享受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不接商演、不做电影之外的宣传、不接自己不喜欢的戏。她并不期待成为大明星,即使现在也是一样。得了影后之后,有朋友好心建议她趁着关注度可以炒炒绯闻,一下就红了,颜丙燕完全接受不了:“不行,我脸皮薄,太丢人了!”颜丙燕说,她演一辈子戏,即使最后只有十个人认识她,也希望这十个人是通过看她演戏而不是通过绯闻。
“做演员本来就在名利圈,身边有无数的诱惑,无数的捷径,迈出这一步可能就会很不一样了。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所以必须得想清楚这事儿,每个人想要的不一样。我是要比较实在的东西——内心的感受和愉悦。”
其实颜丙燕挺希望有机会能梁朝伟一起演戏,说到这儿,她露出小粉丝般的神色。
【万箭穿心】国产文艺片之伤
根据武汉知名作家方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万箭穿心》获得了崔永元、崔健、郭德纲[微博]、倪萍等名人的盛赞,在新浪微博上也获得超高口碑,但刚一上映就面临了场次上的弱势。这在中国电影市场丝毫不稀奇,甚至是再正常不过了的现象,《钢的琴》、《赛德克巴莱[微博]》、《人山人海》都在票房上惨淡收场。
对此颜丙燕也不觉得太意外,“社会高速发展,工作压力过大,大家不会轻易去选择这一类的电影去看,除非是口碑特别特别好,在大家的口耳相传之下,上映了多久以后,慢慢才能发酵起来。经常会有文艺片上映了很久以后开始被人谈论。如果大家工作压力能够稍稍舒缓一些的时候,想看电影的时候可能会选择看这样有点嚼头、不会像快餐的电影。文艺片常表现的是生活中不太去注意到或不愿意去触碰的东西,把它挖出来,一层一层剥开。”
在颜丙燕看来,《万箭穿心》能够遇到现在这个出品和发行方金典影业,算是“运气很好的文艺片”了,她之前曾经拍过一部叫《牛郎织女》的电影,该片是导演尹丽川[微博]的第二部长片,入围了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荣获国际女性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但是国内知道该片的人少而又少,因为压根儿没在院线上映。“在国外上映已经收回成本,在国内上映意味着又要往里扔钱,怎么也得宣发费几百万才能让人知道,恨不得比影片成本都高。如果花几十万那就是打水漂,没有任何作用的。风险太大了,人家为什么做呢?大多数出品发行方就选择国内放弃了。”颜丙燕很理解这其中的纠结,“我拍每一个文艺片都是享受劳动过程的愉快,至于之后我不去想,太多了。”
《万箭穿心》原本入围了东京电影节,却突然宣布退出,艺术顾问谢飞[微博]老师在微博上发布声明通批《万箭穿心》发行方用退赛来炒作是“文化砸车”,一石激起千层浪。《万箭穿心》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
颜丙燕称她了解其中的每个过程,眼看着事态发展成这样,有说不出的无奈:“谢飞老师见到太多文艺片运作失败的例子,他会觉得让投资方收回成本,能在外面收回一些荣誉,有一个好的口碑就OK了,这是这么多年来文艺片一直在夹缝里求生存的一种方式。董文洁是发行人,他的工作就是要去推广和让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在当时那么尴尬的一个状况下,如果参加东京电影节,在国内上映会有很大的问题。他们俩其实都对,只不过他们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大家都是在为这个电影努力。”
虽然颜丙燕并不在乎她出演的电影有多少票房、甚至能不能放映,但她深知国产文艺片正陷入在恶性循环中,“几百万低成本的电影,拍完刚刚够,没钱宣传,观众不知道,就没人去看,就没有票房,下次人家就想再少投点,让导演再挤吧挤吧,找颜丙燕这种不要钱的演(笑),就更没有钱宣传了。能够走入市场良性循环的只有少数几位导演,几千万上亿做的电影,花几千万做宣传是平衡的。但是宣传就是应该有一定的宣传费用,达不到的话就是很难让别人都知道。”
【文艺片情结】这才是最纯粹的电影精神
颜丙燕爱演文艺片,觉得演这类片子很过瘾,“成本低,片酬少,但能够干这个事儿的人就不是冲钱来的,这些人你会发现他们都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弄好,真心实意全情投入,不管结果如何,我觉得这是最纯粹的电影精神。电影就是集合各个部门所有人的能力、对生活的感悟融到这个载体里,呈现给观众看。电视剧可能集数很多、很长,有一些瑕疵可能差不多就行了,也没时间去细抠、反思,电影就相对有这个时间,一天拍两场戏,大家探讨看怎么拍到最好。”
整个行业都在抱怨演员片酬飞涨,但在颜丙燕这儿,这就完全不是个问题。“对我来说,干的这工作,拍这样的电影,身心愉悦,钱不钱的都无所谓,有就给,没有就算了,只要咱们能在一块儿把这东西弄得好一点,我完全享受劳动过程,如果其他的东西还去考虑的话中国的文艺片就该歇菜了,谁都不会演了。我们尽力去做吧,观众总会有一天会想要去看这样的电影的。”
很多人觉得是不是颜丙燕只演文艺片,颜丙燕否认:“实际上不是,但我确实总被文艺片吸引,在商业片和文艺片之间,我往往就会选择那个文艺片了。”身边的助理提醒她之前接过《唐山大地震》,颜丙燕记起来了:“《唐山大地震》之前定了我一个角色,妆都定完了,拍完之后我就拍《守护童年》。那年杭州下雨,搭不了景,就一拖再拖,最后拖到我下一个片子马上要开机了,跟《唐山大地震》的合同也到期了,那怎么办?我就只能放弃《唐山大地震》,跟冯导打电话,冯导说没关系,确实是他们的问题。”后来成片没有这个角色了,“可能也来不及再选了,加上电影线索也差不多够用了,那条线就去掉了,之前那条线也是贯穿的,我演他们的邻居。”
颜丙燕很欣赏欧洲人看电影的态度,“不是拿着爆米花、嗑着瓜子,衣服都是很正式的,很少有人起来去卫生间、打电话什么的,大家都安安静静看电影,结束后他们会把片尾字幕仔细看完,所有这些全放完剧场灯才会亮。如果他特别喜欢,会长时间的鼓掌,如果你在现场他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到你面前来表达,跟你说他的感受。你会觉得他们看那个电影看得好值啊!真的是当一件事儿去看。”
颜丙燕相信文艺片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中国电影观众对电影的认知会越来越广,成熟的去选择他想看的电影。希望等到有很多人去接受文艺片的时候,我们也一直在进步着,而不是没有人拍和没有人演了。”
除此之外,颜丙燕对自己有一个期待:“希望我到80岁了,也是一个对演戏非常有兴趣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