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如梦之梦》挑战马拉松“梦境”

2012年12月18日13:39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谢正宜实习生王倩阳报道

  长达8个小时的舞台呈现、100多个人物、300多套衣服,穿越台北、巴黎、上海、北京、诺曼底,横跨民国初年至当代生活——这就是被称之为21世纪初期华人剧场最受瞩目的话剧之一、赖声川[微博]创作20多年来最大胆突破的《如梦之梦》。

  曾经在香港、台湾等地小规模演出,话剧《如梦之梦》告别舞台多年之后,将于2013年展开亚太巡演。昨日,制作总监丁乃竺、男一号胡歌[微博]透露:上海站的演出将于6月10日至23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连演14天、演出20场。

  首创环形舞台赖声川在菩提树下获得灵感

  话剧《如梦之梦》首次尝试环绕形式的剧场,观众被置于剧场中央,演员环绕在观众的四周做演出。丁乃竺回忆起赖声川创作该剧的灵感来源——1999年,赖声川赴印度菩提伽耶旅行,当他坐在大菩提树下看着四面八方的朝圣者绕着菩提树膜拜时,他感到每个人身上的故事冲击着他的内心,顿时灵感迸发:如果能把演员的演出放在观众的四周进行,观众坐在中间才会拥有真正融于故事的体验。于是,赖声川坐在菩提树下,写出了68页的故事大纲。“一般正常的话剧剧本总共也就七、八十页,而他的大纲就有六十多页。当我看到大纲时感到,这部戏如果写出来,它的容量会是一般戏的三倍。 ”丁乃竺说。

  2000年,这部长达8小时的巨作被首次搬上舞台,在台北艺术大学首演,200多位观众在演员的包围下感受了整个故事。尽管当时演出效果非常好,但是作为制作人的丁乃竺感到这部剧不会再次上演,“它的观众是一般戏的四分之一,但制作费用却是别人的两三倍”。然而,机缘巧合的是,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正好观摩了台北的演出,他对该剧的兴奋和坚持让《如梦之梦》于2002年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了粤语版本。 2005年,《如梦之梦》在台湾地区演出之后暂别舞台。8年之后,该剧在多方的努力之下终于启动了亚太巡演,将于2013年1月至3月在北京制作,4月在北京保利剧院公演,随后在乌镇、上海、台北、深圳等地陆续演出。

  舞台初次试水胡歌演绎生死只为更加成熟

  第一次出演舞台剧的胡歌表示,自己能够在偶像赖声川的作品中饰演角色,感到非常荣幸。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就迷恋赖声川所有话剧作品的他说,自己大学第一次去台湾地区时,就淘了很多表演工作坊的DVD,拿回来与同学们分享。此次在《如梦之梦》饰演“五号病人”一角——一位无法确定自己病因的即将离世的病人,在临终之前开始追寻生死的意义。 “曾经有一位导演告诉我,一个演员,尤其是男演员只有出演过与生死有关的角色,才会更加成熟”,“五号病人”这个角色无疑满足了胡歌完善自己演技的需求。

  据悉,《如梦之梦》的故事开始于一位医学院刚毕业的学生,第一天到大医院上班,病房中五位病人死掉四位。当医术无效时,这位医生恐慌地发现,自己多年来学校的训练,完全没有教会自己如何真正帮助这些濒临死亡的病人。濒临死亡的“五号病人”慢慢说出他的故事,他的故事又引出其他的故事,一个个生命彼此重叠交织。胡歌说自己刚刚拿到这个剧本时,所作的第一个功课就是阅读文本,“有时梦和现实、生和死没有明显的区别。我曾经历过一场严重的车祸,对生死有过一些体会”,惨痛的往事,反而化成了胡歌演好“五号病人”一角的养分。

  演出八个小时上海演出座位数加至900个

  时长8个小时的 《如梦之梦》分上、下两本演出,演出中间会有较长的休息时间,丁乃竺回忆起在台北首次演出时从下午演到晚上,“观众看完后仍意犹未尽。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而且每个故事都有高潮”,她回应了观众对该剧长度的质疑。

  为了尽量让更多人接触到这部优秀的作品,《如梦之梦》在上海的演出座位加至900多个,除了在舞台中央的高价观众席位外,还增加了外围的观众座位,让每场演出的中低票价占票房的50%,最低票价及学生票价仅售80元。“做这部戏不为赚钱,只为在舞台上找到生命之间的交流。 ”丁乃竺说道。

(责编: Zane)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