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方人物周刊:梅兰芳的魅与力(9)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15:52  南方人物周刊

  姜凤山从展架上取下一把胡琴,小心翼翼地放在方木桌上。

  1959年5月,为给建国10周年献礼,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在北京人民剧院演出,一连数场,场场爆满。这把胡琴即是当日的见证。姜老爷子摸着琴杆,那出戏的换戏、落板、好些唱腔,他都参与设计。

  “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1958年,梅兰芳将豫剧《挂帅》改编成京剧《穆桂英挂帅》,除了保留这两句台词外,其余重新编写。解放后,这是他唯一编排的新剧,最后也成了他的绝唱。

  1949年10月1日,梅兰芳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参加开国大典。他说,“这是我们戏曲界空前未有的事情,也是我的祖先们和我自己梦想不到的事情。”

  随后,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地搞“戏改”,梅兰芳对“改革”并不陌生,但他又觉得

京剧改革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在一次会上他说:“京剧艺术的思想改造和技术改革最好不要混为一谈……京剧是一种古典艺术,有几千年的传统,因此,我们修改起来,就更得慎重……”

  他用一句话形容——“移步不换形”。“形”是京剧遵循的艺术规律和独特韵味,应该保留。殊料竟立即有人上纲上线,说梅兰芳宣传改良主义,阻碍京剧彻底改革。北京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也有诸多笔伐。中央以“梅兰芳是戏剧界的一面旗帜,对他的批评要慎重”压下了沸沸扬扬的传言。

  梅兰芳有性格上的弱点。艺术上,他执著追求。民族大义上,他坚守大是大非。数十年来他恪守一个伶人的本分。他的小世界是戏,是戏园子、是戏班子,还有他的亲人。这场风波让他措手不及,以致“两三个晚上睡不着觉”。

  最后,天津市戏剧曲艺工作者协会出面,召开旧剧改革座谈会,邀请梅兰芳参加,让他“重新修正一下自己的观点”。梅兰芳作自我批评,“……我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内容决定形式,移步必然换形。”

  章诒和写老生奚啸伯时说,“名伶的内心深处与外在表现常常是矛盾的:在精神上对许多事物是很抵触甚至是反抗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特别能妥协。”

  1953年,梅兰芳被推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次年又当选为政协常委,中国京剧院成立后又任院长。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左”的力量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纯娱乐性的剧目应当被禁。梅兰芳却撰文《谈谈不演坏戏和反右派斗争问题》,以他特有的风格,含蓄地反驳,温和地反抗。

  两年后,他的入党经历一番曲折。他的关门弟子李玉芙向记者讲了一段插曲:

  “当时梅先生正积极要求入党,梅剧团就半天学习,半天下乡劳动。为此,梅先生为每人买了一副手套。结果有人批评说这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

  “梅先生是毫不让步,他很严肃地说,演员的身体就像画家的笔、墨、纸、砚、是创作的材料与工具,一定要保护,要爱护,特别是旦角演员的手很重要,它要表达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不能搞粗了,更不能搞伤了,一定要买手套。”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梅兰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