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六十二片金棕榈叶:第十三届--第十六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3日04:18  新浪娱乐
六十二片金棕榈叶:第十三届--第十六届

《甜蜜的生活》海报

  第十三片棕榈叶:1960年 第十三届

  金棕榈奖

  片名:《甜蜜的生活》

  英文名:La Dolce Vita

  导演:(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

  《甜蜜的生活》是费里尼著名的“背叛三部曲”之一,也是他艺术风格上的转型之作。这部极受争议的电影,在第13届戛纳电影节上折桂金棕榈奖,直到今天看来仍发人深思。影片以男主人公马切洛的个人感情经历和记者生涯为线索,揭示了潜藏在这种社会状态背后的“一种复杂的精神错乱症”。这部影片巧妙的设置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细致剖析了马切洛的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心理结构层次,并挖掘出人物的精神魂灵由此达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影片采用一种形散而神聚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将12 个松散的片段连缀成一体,在这种“流动的展览馆”式的结构方式中,将罗马上流社会光怪陆离的各个侧面以及形形色色的众生相予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而费里尼则以他那冷峻的笔触,辛辣的讽刺,严肃地批判了上流社会道德的沦丧。

  评委会大奖

  片名:《奇遇》

  英文名: L'Avventura

  导演:(意)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奇遇》是现代主义大师安东尼奥尼的《现代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他个人的奠基之作。从此他开始探讨现代人在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下,情感和精神上却发生危机和隔阂的主题。影片上映时受到很多责难,因为没有按常理交代失踪者的下落,却在桑德罗和克劳迪娅这对主人公身上大做文章,但这也是本片的最大特色。安东尼奥尼并不是在讲述一个侦破悬念的故事,而主要呈现了中产阶级在情欲和道德上的迷惘选择和不安定性。本片的人物心理刻画非常出色,镜头运用也多处表现中产阶级的众生相和空镜头的适当配合,都显示出安氏的功力。片中的孤岛完全象征着角色的孤独和情感上的冷漠,堪称是电影史上的经典桥段。本片的缺点是略显冗长,格调明显是在走文艺小资路线,不容易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另外,女主角莫尼卡·维蒂的演技非常出色,而她也从本片开始她成为了安东尼奥尼的御用女演员。

六十二片金棕榈叶:第十三届--第十六届
《长别离》海报

  第十四片棕榈叶:1961年 第十四届

  金棕榈奖

  片名:《长别离》

  英文名:Une Aussi Longue absence

  导演:(法国、意大利)亨利·科尔比

  《长别离》是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继《广岛之恋》后的又一部编剧作品。故事讲述的是咖啡馆的女主人黛莱丝16年来一直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来,却没有音讯传来。就在法国国庆节那天,咖啡馆门口一个哼着小调的流浪汉引起了她的强烈反应,她觉得他就是自己的丈夫。黛莱丝用尽各种方法,企图唤起失忆流浪汉的记忆,包括请她丈夫的姑母帮忙。但这一切都是徒劳,流浪汉始终没有记起一点往事,也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他的身份。

  这部影片细腻而深刻地描述了绝望的爱情,但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它的含义还有在战争中人的异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本片也可以作为一部反战影片解读。

  并列金棕榈奖:

  片名:《维莉迪安娜》

  英文名: Viridiana

  导演:(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

  《维莉迪安娜》是布努艾尔的宗教三部曲之一,也被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即将进修道院的女青年,去看望她的叔叔。叔叔因侄女长得像死去的妻子,给她喝的酒里下了药,想侮辱她,可是却始终下不了手。为了不让她回修道院,叔叔骗她说其已失去了贞操。可她还是走了,悔恨的叔叔最后自杀身亡,并把豪宅留给了侄女和一个私生子。她决定向乞丐开放豪宅,尽量做善事。但乞丐们却好吃懒做,把她的好心当成愚蠢,而且把房子弄得一团糟。乔治为了重振父业,勤勤恳恳,他对乞丐们的行为很反感,他决心治一下这帮家伙。本片是布努艾尔对天主教的反思。影片暗示了宗教的理想主义跟现实之间的矛盾。由于对天主教进行了直接而辛辣的攻击和嘲讽,该片当年在西班牙被禁止播放,更因为涉及宗教敏感问题而遭到梵蒂冈的强烈抗议。

  评委会大奖

  片名:《修女约安娜》

  英文名: Matka Joannaod Aniolow

  导演:(波兰)耶日·卡瓦莱罗维奇

  《修女约安娜》讲述的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卡楚克来修道院的一群修女被恶魔附身,其中尤以院长约安娜最为严重。神父苏林带着随从来到这家修道院驱魔,但却在与约安娜的交锋中屡屡失败。犹太青年拉比告诉苏林,魔鬼的附体实质是人对魔鬼的依恋,要了解魔鬼就要让它进入体内。最终苏林神父亦为恶魔操纵,杀掉自己的两个随从……

  影片以神职人员的角度去揭露宗教对人性的压制,表达了反对思想禁锢的主题。苏林与约安娜的所谓入魔,其实都是对正常生活的追求。在受制与自由之间,想必观众不会对主人公的着魔感到奇怪。该片导演卡瓦莱罗维奇是1950年代“波兰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共拍摄了17部长片,而且许多片子都是流传影史的经典作品。

六十二片金棕榈叶:第十三届--第十六届
《诺言》海报

  第十五片棕榈叶:1962年 第十五届

  金棕榈奖:

  片名:《诺言》

  英文片名:O pagador de Promessas

  导演:(巴西)阿塞尔莫·杜阿特

  故事的主人公赛生活在巴西的一个穷乡僻壤里,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头驴。然而突然有一天这头驴得了重病,于是赛开始向上帝祈祷“只要这头驴可以好起来,他一定会像是耶稣一样扛着十字架从家乡一直走到省府”。奇迹真的出现了,这头驴好了起来。于是赛为了履行诺言,真的就上路了。可是当他辛辛苦苦把十字架扛到教堂的时候,教士却拒绝了他的请求,认为他根本不该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赛依旧不死心,他日日夜夜等候在教堂外面,结果这样一来,他反倒成为了新闻人物,甚至是惊动了主教。然而当他妻子与人通奸的丑闻引起骚动的时候,他却在混乱中丧生了。在他死后,人们将他的尸体放在了十字架上,算是完成了他的心愿。虽然本片获得了戛纳大奖,但仍然是一部被人忽视的电影。有些影史专家还是给予了影片极高的历史地位。

  评审团特别奖:

  片名:《蚀》

  英文片名:L'Eclisse

  导演: (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

  看安东尼奥尼的影片,让人不禁会有一种极致的忧伤,是一种可以穿越表象后,将真实打得支离破碎的忧伤……《蚀》是一部令人迷惑的电影,但是当你走过这段迷惑之后,安东尼奥尼就会带你看到本原。影片的最后,莫尼卡走出阿兰的公寓时的表情就和开头躲避里卡尔多独自仰望天空的心情是一样的。其实安东尼奥尼讲述的这个故事,不管过程有多么的纷乱迷惑,在最后他都要你所看的一切变成虚无。这就是属于他的忧伤,极度的残酷。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可能有些俗套,依旧是人与人之间冷漠得渐渐疏离的感情。但是在当时所处的那个经济奇迹的时期,它背后所带来的人文道德的危机以及人们精神上的空虚的揭露,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因而影片在上映是获得了极大的好评。

  评审团特别奖:

  片名:《圣女贞德的审判》

  英文片名:Le Proces Jeanne d'Arc

  导演:(法国)罗伯特·布烈松

  本片是法国导演布烈松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电影史上第四部根据圣女贞德传奇故事而改编的影片。影片呈现出简约的风格,圣女贞德的含冤莫辨,通过布烈松丰富的电影语言表现的十分的简单明了。因而在影片中不会找到任何一丝多余的点缀,处理方式冷静得似乎有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贞德似乎被塑造成一个哲学系的大学生,她回答审讯时就如同抢答老师问题一样。而在有些细节的描写上还有着浓厚的性虐待的倾向。影片的结尾是贞德被烧焦了的尸体。不过影片这种冷静朴素的风格特点,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接受,但是戛纳的评委们却给出了一片赞美之声,此片也荣获了第1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殊荣。

六十二片金棕榈叶:第十三届--第十六届
《浩气盖山河》海报

  第十六片棕榈叶:1963年 第十六届

  金棕榈奖

  片名:《浩气盖山河》

  英文片名:Gattopardo

  导演:(意大利)卢契诺·维斯康提

  影片以1860年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为背景,通过对于萨里纳亲王这个中心人物的心路历程来反映出了新旧交替、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时期,权贵、贵族们无奈但又必须接受现实的故事。影片中最后一场豪华的舞会,导演维斯康提竟然运用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表现,来达到一种视觉上的震撼,以此对比的映衬出萨里纳亲王孤独的心境,那种面对生命即将结束的无奈,以及所处的时代即将过去的悲凉。这是一部长达200分钟的史诗巨作,维斯康提将自己的作为贵族后裔的心境融入到了这部电影之中,此情此景似乎都是他的写照。影片中演员的表演生机勃勃,阿兰o德龙与卡汀娜的数个镜头更是成为了经典。

  评审团特别奖

  片名:《一天一只猫》

  英文片名:Az Pridje kocour

  导演: (捷克)沃伊切克·亚斯尼

  影片讲述了一个犹如童话般的故事,从前在一个小镇上生活着各种各样怪诞的人物,这天来了一位魔法师,他拥有一只神奇的猫,只要它带上眼镜就可以看穿人心,叫人无所遁形。于是这个小镇上的人都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说谎的人变成了紫色,小偷变成了灰色,不忠诚的人变成了黄色,恋爱中的人变成了红色。然而这却遭到了伪善人的憎恶,这只小猫遭到了追杀……影片带有警示以及哲学的意味,是一部现代童话寓言,通过魔幻写实的风格以及五彩缤纷的影响带领着观众进入到了一个梦幻般的异想世界。

  评审团特别奖

  片名:《切腹》

  英文片名:Harakiri

  导演: (日本)小林正树

  影片称得上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大时代的背景下,穿插着小人物的悲剧,有武士道精神却又免于陷入俗套的模式。影片充满悬念又立意鲜明,远离残忍又巧妙。影片以大量的象征语言来突出当时的时代特征,而在摄影构图方面也是十分考究,多处对称尽显庄严,即使是浪人在大打出手之时也没有破坏这个基调。影片改编于泷口康彦的小说《异闻浪人记》的影片,围绕展现了武士精神的终极形式——切腹,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故事。导演小林正树通过这部影片,对武士精神做了一番评论,影片中他既批判了武士道精神中所谓的体面,又歌颂了那些贫穷武士坚守尊严的精神,同时也对于他们悲惨的生活遭遇表示出了深切的同情。可以说这是一部制作精良、构思巧妙又引人深思的影片。《切腹》除了在第1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审团大奖以外,还获得了日本每日电影评选的最佳影片奖,出演半四郎的仲代达矢也凭借此片获得了数座最佳男主角的奖的奖杯。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