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六十二片金棕榈叶:第三十八届-第四十一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3日04:18  新浪娱乐
六十二片金棕榈叶:第三十八届-第四十一届

《爸爸出差去》海报

  第三十八片棕榈叶:1985年 第三十八届

  金棕榈奖:

  片名:《爸爸出差去》

  英文片名:Otac na sluzbenom putu

  导演:(南斯拉夫)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因为一时的口误而被小舅子揭发,于是剃了平头在矿山劳动改造,因为无法忍受而选择自杀,还有人们那沉郁的神色和低声的啜泣。在这么一个专权的时代,人们都停在政治的影子下寂寞的舞蹈着,包括马力克一家。

  本片以高度凝练的手法,通过一个六岁小孩的成长从侧面抨击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从孩子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用孩子纯真的童心来淡化对于政治的批判,其中很多感人的场面也不时的令人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充满了怀旧的气息。当然这可不是一部严肃的影片,本片中可爱的童星加上浓郁的乡土风味使得其娱乐性也相当的丰富,令人在感到可悲的时候,又想笑出来。库斯图里卡导演的片子不多,但却堪称部部佳作。在他的作品中极具有吉普赛的热情和疯狂,偏爱描绘世界的残酷、生活的颠簸,却绝不放弃乐观与感性,会令人又哭又笑、甚至是情绪失控。这部影片仅仅是库斯图里卡导演的第二部片子,但这个时候的他,却已经是手握金狮奖和金棕榈奖了。这个人带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电影,他总是能在一些粗制滥造的情节中制造出笑料和远远超越于剧情的深刻社会批判。像是白血病少女这种俗套的模式,却在他的影片表现得如此的浓烈,给观众带来了如此之大的震撼。如今的库斯图里卡更是当过戛纳评委会主席的人了。

  评审团大奖:

  片名:《鸟人》

  英文片名:Birdy

  导演:(美国)阿伦·帕克

  片中的鸟人希望可以自由的飞翔在天空中,甚至是在顶楼上疯狂的展开他的“翅膀”,纵身一跃,其隐喻从而也呼之欲出,即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因为受到战争及社会现实的羁绊而无法实现,甚至是沦落到被人嘲笑的地步。而在片中由一周时间创作并录制完成的彼得·加布瑞尔的歌曲贯穿始终,从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片根据威廉·霍顿1978年发表的一部招人非议的不寻常小说改编而成,故事以越南战场为背景,片中摄影、配乐以及剪接都具有高度的实验性,也使得这部交织于过往记忆和现世惨痛的作品,始终维持着极强的戏剧张力,深具震撼效果。在影片中从来没有提及到鸟人的真实姓名,而那段鸟人幻想出来的自己能够飞翔的场景,更是剧组首次使用飞行相机系统的结果。

六十二片金棕榈叶:第三十八届-第四十一届
《传道》海报

  第三十九片棕榈叶:1986年 第三十九届

  金棕榈奖:

  片名:《传道》

  英文片名:The Mission

  导演:(英国)罗兰·约菲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史诗式宗教冒险片,片中的两位男主人公一个是奉命去建立教会的西班牙教士嘉比尔,一个是因为杀了弟弟而深感内疚的奴隶贩子罗多萨,虽然两人的形象有点脸谱化,内容也略显得有些庞杂,但是影像却表现得十分的壮观,某些场景的拍摄甚至是美的令人窒息,对于两位主角的对手戏也是可圈可点的。故事的结局还是相当的悲怆的,葡萄牙与西班牙政府因为殖民地冲突而在当地发生了令人惊恐的屠杀战争。

  影片的男主人公罗伯特·德尼罗被誉为是70和80年代美国影坛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被公认为美国演员中演技派的代表人物。至今他仍活跃在银幕上,为广大影迷所喜爱。另一男主角杰里米·艾恩斯也是国际影坛上一位十分杰出的男演员,他的表演往往能直入人物之内心,抓住人物之精髓,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两位影帝级的演员在剧中飚戏,再加上优秀的创作班底,意料之中的获得了第3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评审团大奖:

  片名:《牺牲》

  英文片名:Offret

  导演:(法)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对于罹患癌症的塔科夫斯基来说《牺牲》便是他最后的杰作,在拍摄期间他会时常穿梭在片场和医院之间。时不我待的心情,让这部影片更加深刻的向观众传达着他对于爱,对于人性和信念强有力的信心和憧憬。

  这是一部探讨生命意义,怀疑主义的影片——对于后工业社会极其厌恶的亚历山大渴望生活可以有所改变,期待着新世界的到来,但是好像是上天在嘲讽他一样,在她生日的那天,人们的庆祝狂欢被电视新闻打破了,原来第三世界大战爆发了,而人类很有可能在数小时之内灭亡。亚历山大发誓到如果战争可以避免,它可以牺牲他一起的东西,哪怕是最心爱的六岁的儿子。之后他们被迫来到了一个遥远的岛屿上,开始了犹如噩梦般的生活,影片的最后亚历山大烧毁了房屋,而这一个毁灭性的行为,似乎又在预示着灭绝后的重生,在这里饱含着导演对于生命的矛盾心态,不仅表现在这部影片的高潮,也成为了塔尔科夫斯基生命和创作绝唱的顶峰。

  在拍摄《牺牲》是,死亡随时威胁着塔尔科夫斯基的生命,他总是不时的被送进医院,又不时的出现在片场,就这样断断续续的制作仿佛像是一个濒临死亡的病人在写着遗书。不过好在有伯格曼的老搭档、著名的摄影师史文o纽克维斯特的帮助,让这部影片的镜头感干净利落,美轮美奂。这部影片更是被列入到了瑞典电影史。虽然在这一年塔尔科夫斯基始终还是离开了我们,但是这部《牺牲》同时也获得了这一年的金棕榈奖,相信也是对其导演生涯的一种肯定。

  “怀着希望与信心”,这是流亡他乡的塔尔科夫斯基告别世界的遗言。

六十二片金棕榈叶:第三十八届-第四十一届
《恶魔天空下》海报

  第四十片棕榈叶:1987年 第四十届

  金棕榈奖:

  片名:《恶魔天空下》

  英文片名:Sous le Soleil de Satan

  导演:(法国)莫里斯·皮亚莱特

  故事发生在1926年,在阿尔多瓦的一个小村庄里,16岁的穆谢特杀死了对她始乱终弃的情人,尽管所有人都认为死者是自杀身亡的,但是少女还是感觉自己有必要将自己的罪行向村里的神父多尼桑忏悔。多尼桑尽管有老神父莫努·赛格莱的热心指导,但是他还是对自己的职责有着怀疑,尽管被当地人看成是圣人,但是他始终认为自己看到的是撒旦,他和穆谢特有着怪异而不洁的关系,甚至到最后迫使穆谢特自杀,但是不久之后老神父也发现多尼桑在忏悔亭中死去……

  本片根据乔治·伯纳诺斯小说改编,以讨论宗教信仰,即什么是神圣,什么是邪恶为主题。导演皮亚莱特自称是无神论者,但本片却对宗教信仰的阐述没有其他好莱坞电影那般善恶分明。虽然影片一经播出后遭到了不少观众的嘘声,影片的欣赏价值也不是太高,但是还是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导演皮亚莱特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不太亲切的陌生感,对于他那种反潮流、反观看的美学个性,也许真的就只有了解他这个人,才能更好地感受他的电影。不过到时皮亚莱特不断追求电影的人生遭遇,更像是一部浓缩了的法国新电影史。

  评审团大奖:

  片名:《悔悟》

  英文片名:Pokayanie

  导演:(前苏联)坦吉兹·阿布拉泽

  故事以一场葬礼为开头,瓦尔拉姆曾经是这座城市的统治者,然而从他下葬的第二天开始,就会隔三差五的被人挖掘出来放在自家的窗前,最终疑犯被抓到了,原来她是一个蛋糕师傅,她在法庭上痛诉了关于瓦尔拉姆的种种罪行,像是破坏格鲁吉亚的文化,肆意捕杀知识分子和爱国者,而她的父母就是其中的牺牲者。终于,现在她等到了复仇的机会……瓦尔拉姆的孙子知道了祖父的恶行,感到十分的羞愧,因而自杀身亡了,而瓦尔拉姆的儿子也终于醒悟过来,亲手将父亲的尸体扔下了悬崖。

  本片被誉为是继塔可夫斯基之后最完美的苏联电影,是苏联电影改革的“第一只春燕”,由苏联当代“诗电影”的代表人物阿布拉泽导演。影片的主题在于表现拆解斯大林神话,并反省在斯大林统治期间的政治暴力等问题。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在内容上却表现出了高度的现实主义色彩。

  影片注重于民族兴亡,人物心理结构,文化基因等方面的思考,同时也力求表现出深刻的人性内容和鲜明的表现形式来,以取得两者之间的和谐均衡。通过现实与虚构相融合的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影片完美的讲述了一个关于罪与罚的隐喻故事。

  本片除获得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以外,也是阿布拉泽的三部曲之一,而另外的两部作品分别是《愿望树》、《祈求》。

六十二片金棕榈叶:第三十八届-第四十一届
《征服者佩雷》海报

  第四十一片棕榈叶:1988年 第四十一届

  金棕榈奖:

  片名:《征服者佩雷》

  英文片名:Pelle Erobreren

  导演:(丹麦)比尔·奥古斯特

  故事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马丁尼索的作品改编而成,讲述了主角佩尔从8岁到10岁跟随父亲从瑞士到丹麦后这两年来的生活故事。

  19世纪的丹麦的一个海边的农庄里,四季分明,景色就像是从油画里面跳出来的一样,很美很美。没有了原作中的伤感与嘲讽,在影片中看到的只有透过小主人公佩尔眼睛所看到的以农庄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残酷,以及以长工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觉醒。虽然欠缺一些大起大落的层次感,但是影片的内容还是非常的丰富的,这和摄影社所拍摄的雄壮优美的影像自然是密不可分的。而演员的造型和演技都是同样的逼真自然,尤其是出色的小佩尔。本片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及欧洲电影奖的最佳影片。

  剧中父亲带着儿子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讨生活,可是日子却是十分的艰难,还要时不时的遭受的不公平的待遇,好在还是会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哪怕只是一点点都会叫他们感觉到温暖,使他们对生活又重新有了信心。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表现,像是关于父子情,孩子之间的情谊等方面的描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一段漫长的经历,让观众们看到了整个世界。

  评审团大奖:

  片名:《分离的世界》

  英文片名:A World Apart

  导演:(英国)克里斯·门杰斯

  在过去,南非仍然采用着黑白种族隔离的政策时,西方就曾经拍摄过不少关于抨击这种政策的电影,而本片就是其中的一部。影片改编自莎温·斯洛沃的真实故事。20世纪60年代是南非历史上最严峻的时期,南非共产党以及南非州人国民大会为反对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进行着坚决的斗争。影片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真人真事,只是编剧隐去了他们的真实姓名而已。

  本剧仍然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当时南非社会的那种非人道的生存状态,并以丰富饱满的动人场面来烘托出这一严肃的主题内容。莫莉的父母不是逃亡就是被捕,而她也遭到了严密的监察,整个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了,悲愤的莫莉在母亲的解释和她自己的亲身遭遇下,开始明白了为什么父母要选择这么一条坚信的道路……

  整个故事在导演门杰斯的掌握下,异乎寻常的优美,影片甚至说达到了静物照片的程度,准确而富有节奏感的让人们从这一组组串联起来的活动着的静物照片中去寻找并发现潜在的美。作为英国的优秀摄影师和纪录片的编导,门杰斯为他的演艺道路上又增添了一份荣誉。本片是他的第—部故事片,并在第4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审团大奖,而剧中的三位不同国籍的女演员:美国的芭芭拉、南非的琳达和13岁的英国小演员乔迪凭借着她们坚强有力,踏实可靠的表演功底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