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大师麦基:中国电影何必关心好莱坞

2013年10月23日13:29  天天新报
麦基 麦基

  新闻作者:新报记者 茅中元 文 朱良城 摄

  中国电影如何讲让全球尤其是好莱坞观众都喜欢的好故事?昨天,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在沪开始了自己2013中国行的首站——为自己与德稻教育签约成立的德稻“麦基编剧故事学院”揭牌,还为包括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内的“微剧本征集活动”颁奖。在他之后与中国资深电影人共同举行的中美影视峰会上,开头的这个问题成为与会者最关心的话题。让人意外的是,麦基在从技术层面给出种种建议后,当被问起中国电影是否会超越好莱坞,他耸耸肩:“中国市场已经如此大,为何非要向好莱坞等其他市场看齐?”

  失败OR成功

  《泰囧》刻画出了人性本质

  作为麦基编剧故事学院的德稻大师,麦基此前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问起麦基大师最近看的五部电影,他笑着拿出一张纸,上面写满了很多电影的名字:《一九四二》、《西游·降魔篇》……他一口气报出五六部中国电影的名字。而在所有影片中,麦基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一九四二》和《泰囧》。

  麦基更毫不掩饰自己对《泰囧》的喜爱,他说自己很开心能“欣赏”到这部电影,甚至被这部电影感动流泪。解读《泰囧》的成功,麦基认为是刻画出了人性的本质:“人的本质里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都希望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变成一个好人。这类电影对人物的描写,其实是导演对人性的一种期许:从黑暗到阳光,从逆境到顺境,这是很美妙的一个过程。我被这部电影感动了,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有相同的价值观。”但麦基更强调,《泰囧》人物性格的转变非常讽刺,但又是用一种非常优美的方式来描写,这也是《泰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比对《泰囧》的赞美,麦基不否认《西游》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西游》的败笔出现在最后15分钟,“影片结尾出现了一个相当繁冗的解释:世间本无大爱小爱之分,大爱小爱皆是爱。因为这点道理已经在电影中获得了很好的期待和解释,因此影片这样的结尾是反高潮的,这点令人失望。”同时麦基认为,相比之前的很多讽刺,周星驰在最后的这个结尾却有些说教的味道,难以让自己信服。

  喜剧OR悲剧

  传递幽默有时比器官移植还难

  《泰囧》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类影片如何走向海外是如今国内导演最关心的话题。对此,麦基替《泰囧》鸣不平。他直言,喜剧很难跨文化传播,“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尤其是笑话的背后,其实有很多文化背景,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要让一个笑话跨文化传播很难。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好莱坞的笑话也有很多没有传播到国外。”

  麦基主动谈到了一个例外——卓别林的喜剧为何畅销世界?麦基直言,这是因为卓别林的喜剧靠的不是语言内容,而是一种视觉,因此他是视觉喜剧大师。麦基同时坦言,如果把《泰囧》的前30分钟放在世界上播出,会非常吸引人,这部分讲到的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友情。为此,他还将《泰囧》与《宿罪3》放一起比较:“里面很多很多笑话你看了未必会笑,这是因为你不懂这个笑话,你得先懂得这个笑话的来龙去脉你才会发自内心的笑。”

  为此,麦基认为,如果要全球传播,喜剧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传递幽默有时候甚至比器官移植还难。麦基更直言:“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观众,如果挑选一部海外电影,他们所期望的是一定的深度和严肃程度,因此不会去看一些其他文化的喜剧。友谊这个主题非常有文化背景,也只能在一定的文化环境内适应。”

  商业OR艺术

  艺术电影只要不亏钱就是成功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汪天云教授、《泰囧》导演徐铮、《赛德克巴莱》导演魏德圣以及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胡雪桦等也都参加了论坛。电影应该是满足商业还是坚持自己的艺术,成为麦基与嘉宾们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

  在麦基看来,这其实不是大问题:“商业的方式与电影内容为什么一定会冲突呢?”魏德圣也非常赞同麦基的这番话。他认为,创作者在创作电影时首先就应该是把它当艺术,然后推销的时候才是商品。魏德圣认为,如果开始就按照商业的模式去思考一部电影,这就落入了讨好满足观众口味的套路,这种套路只会让电影陷入流行,而流行的东西替换度非常高,忠诚度很低。

  麦基更是为艺术电影“撑腰”,直言“多数的商业电影都是失败的,这些都是灾难”。麦基继而解释:“商业电影的结尾往往是让人开心的喜剧,而艺术电影的结尾往往是让人有所感悟的悲剧。我们不能为了做悲剧电影而做悲剧。”他也拿张艺谋举例子:“他的某个电影就在美国得到了成功,但是他的票房也不是非常高。”最后,麦基更为所有艺术电影导演“心理按摩”:“只要不亏钱就是成功。”

  追赶OR超越

  中国的人口和市场是优势

  在从具体影片和影片的类型,甚至影片的属性是商业还是艺术等角度来为中国电影支招后,一个最被中国电影人关心的问题是:中国电影有没有机会超越好莱坞?对此,麦基先是耸耸肩:“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五倍,怎么可能不超越美国?中国的电影市场也应该是美国的很多倍,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况且中国现在全国都在大规模地建造电影院。”他还为如今的中国导演感到庆幸:“如果你是一个希腊导演,要在雅典拍一部希腊语的电影,你想想他们全国只有五千万人口,这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市场,根本没法做成成功的商业片。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就是巨大的优势,所以即使全世界人不看中国电影那又怎么样?只要开辟好中国市场就足够了,何必非要那么关心其他国家的市场?”

  现场还是有人关心中国电影走向西方如何跨过文化的差异,对此,麦基强调,这所谓的差异其实远没有人类的共性这么大。他用手比了两段距离:“如果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是这样的深度(一厘米),那么人类的共性有那么深(一米)。”

  相关新闻

  麦基支招音乐剧微电影

  用昨天中美影视峰会主持人周铁东的话来说,专门成立一个培养编剧为主的学院,这在中国堪称破冰之举。事实上,这也是麦基此番来华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此番来华的麦基一个重要身份是“德稻大师”。在麦基编剧故事学院成立后,他将授权德稻教育在中国发展其“麦基故事”理论教育培训,同时启动“麦基故事汇”及优秀电影人才培养计划,并将在德稻投资拍摄的电影中担任编剧总监和高级顾问等角色。

  麦基接下来的行程主要包括“德稻麦基中国电影故事创作讲习班”和“企业故事总裁班”。“电影故事创作讲习班”主要面向电影人及影视爱好者,针对当今中国影视故事创作现状,结合时下热门国产电影进行深度分析。“企业故事总裁班”将主要让国内的企业高层领教“故事”对商业领导发挥核心说服力的作用。据悉,麦基还为这些课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仔细分析了近年来中国最火的电影,比如《赛德克巴莱》和《泰囧》等。

  此外,记者获悉,德稻大师李盾工作室打造的《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微电影项目也将筹划与麦基以及《老友记》的导演柯罗杰合作。此前,《妈妈再爱我一次》已经向社会征集故事脚本,之后将征集演员,并由麦基编剧故事学院整理成剧本后,交由柯罗杰工作室指导拍摄及制作。成片将在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合作媒体上展播。○茅中元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