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独家观察:中影的大时代与小时代

2014年03月25日21:17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有料Vol.34中影的大时代和小时代有料Vol.34中影的大时代和小时代

  韩三平退休,喇培康继任,中影股份顺利完成了权力交接。

  以前中影集团在电影文化较为浓郁的小西天,这里有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是文艺青年看片的好去处。

  后来中影数字基地在怀柔平地而起,现代化摄影棚傲视全亚洲,在里面工作的混音师说,一把椅子就好值几万。

  现在的中影股份搬到了更具商业气质的西直门。放映厅更大,装修更像私企,公司大厅里的金鱼池子也不见了,据传,那是韩三平最喜欢的装饰。

  搬家之外,更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监制、主编:陈弋弋

    副主编:钱德勒

    策划、统筹:王玉年

    采访、撰稿:魏頔、易东莹、何小沁

    策划编辑、图表设计:梵一

    视频支持:李佰洋

    视频配音:李建鹏  视频制作:沈笑鹏

中影公司发展时间线中影公司发展时间线

    总论:后韩三平时代的中影公司

  首当其冲是中影面临的上市考验,IPO重启之后,数百家企业等待进入证券市场,国字号的中影也不例外。他将怎样直面市场,摆脱外界对于中影“垄断”的质疑,中影的经营模式,公司结构是否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这一切的一切,所有人都在看着。

  有一个圈内广为流传的段子,不管好莱坞公司高管是多大的腕儿,来中国必须亲自到中影办公室面见韩三平,牢牢把控进口片渠道的中影影响力可见一斑。随着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分账比例的提高,中影发行进口片利润降低,与好莱坞公司在部分税款缴纳上存在分歧等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如何把对进口片发行渠道的控制权,变成更符合市场规律的国际资源,发展合拍片和其他国际合作,成为了中影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好莱坞报道者》称,政府将于本周向中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发放进口片资质证书,这将打破中影和华夏对进口片市场的垄断局面。尽管电影局否认了这一说法,但放开进口片发行渠道限制的呼声,一直以来都没有消停过。

  跑过几年电影的记者都知道,早些时候掌握中影这条线,基本就掌握了最重要的新闻源。几乎所有的大片发布会、首映都与中影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两年,中影负责的电影活动基本绝迹,媒体看片也很少搞了。很多一线记者甚至一、两个月都收不到中影发过来的活动邀请短信。

  反过来,当媒体需要向中影求证新闻的时候,经常找不到人,要么就是不方便回应。

  七、八年前,中影还是制片行业里的金字招牌,《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赤壁》《投名状》都位列年度国产片票房前列。而现在华谊、光线等民营公司的崛起,使得中影不再一家独大。而中影控股的中影星美、中影南方新干线等大院线依旧占据极高的市场份额,中影还有数字院线和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占据了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1/3强。但随着万达院线的一枝独秀和金逸、大地院线的异军突起。以加盟类影院为主的中影旗下院线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韩三平的名字虽然依旧在电影片头频频出现,但是实际的分量没有之前那么大了。”不止一位圈内人有这样的感叹。

  韩三平领导下的中影集团,从一开始就具备中国电影公司中实力最雄厚的全产业链体系。这种实力从作为源头的制片业起,一直蔓延到下游的放映行业。尽管因为市场的逐步开放、民营资本的崛起,那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正一点点被消磨着。如果说以前韩三平领导的中影“一统天下”是属于体制意志主导的“大时代”,那么这个垄断破冰、群雄崛起的“小时代”,将带给喇培康领导的中影更大的挑战。

2013年的几部进口片2013年的几部进口片

  进口片发行优势弱化 分账片赚少批片找补

  中影掌握国外电影进入中国的唯一渠道(中影进出口),而中影也是仅有两家拥有发行进口片资质的公司之一(另一家是中影参股的华夏)。进口片引进发行的收入,一直以来是中影的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2012年2月习近平访美签署备忘录之后,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票房分账比例提高,从过去的13%提高到25%,引进影片配额,从过去的每年20部提高到34部,增加14部3D或IMAX影片。大陆电影人高喊 “狼来了”已经两年,外国电影公司获得的分账比例提高之后,是否也影响了中影在目前中国市场的利润和地位呢?

  2013年4月,中影因为分账大片中的税费由谁来出的问题,与好莱坞片方产生意见分歧,中美两方须有一方缴纳占票房总收入2%的增值税,双方一度僵持不下,好莱坞公司向美国电影协会求助,把中影和相关单位告到了WTO。

  “这个事情后来发展到国家层面了。”一位好莱坞片方的工作人员说。

  从中影内部人士透露给新浪娱乐的消息看,目前问题已经解决,而中影将负责这部分额外的税费。

  “合同写得很清楚,中影也没有办法,只能付钱。”这位内部人士表示,“好莱坞片方获得的是票房25%的纯收益,中影方面的利润大大降低,而且扣除宣发费用,影院的分账,发行某些电影的时候还可能赔钱。”

  一位好莱坞发行公司的中方工作人员对此说法持保留态度,“以前发行电影还有拷贝费用,现在数字硬盘成本很低,几百块钱一个,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自己赔钱,最多是少赚而已。不过中影没有上市,没有公开财务数据,他们说自己是赚是赔,我们也不知道。”

  这位工作人员还说,“我们与中影的合作,宣发费用基本是我们出,中影的投入很低。不过我们最后25%的分账一定是实打实的,1亿票房我们就有2500万收入,而且是税后,我不管中影那边交多少税,我这边一分钱不能少。”

国产/进口电影前十票房对比国产/进口电影前十票房对比

  从2013年整体票房收入来看,217亿的总票房中,分账大片的票房收入约68.5亿人民币,按照从13%到25%的分账比例变化,好莱坞公司从中影进出口手里多拿走了8.2亿的纯收入。可以看出,随着电影市场的扩容,进口片的收入虽然有起伏,但整体仍处于上升的态势。不过中影发行进口片的利润大幅降低,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除了分账大片之外,一些民营公司发行的买断版权的所谓“批片”依旧离不开中影的控制,每年有20部左右的“批片”发行。而一些高票房的“批片”,也成为了中影收入的重要来源。

  “说到底,中影的地位是体制赋予的,在整体上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告诉新浪娱乐:“毕竟有资格做批片的民营公司,批片的资格是中影奖励的,奖励的理由,可能是因为之前某部片子,民营公司发行的非常好,那么就会有批片资格的奖励,但是这样的指标不仅很少,而且还是通过中影来调配的。”

  马上要上映的《超验骇客》、去年的《钢铁侠3》就是典型例子,一位从事进口片发行宣传的业内人士告诉新浪娱乐,“这些电影票房潜力大,对于中影来说,做成‘批片’比分账片的收入更高。今年夏天的《变形金刚4》有李冰冰[微博]和韩庚[微博]参演,也不是分账片。据传出品方想要把《变4》运作成可以在中国市场争取更多排片优势的合拍片,但是没有成功。”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编: Edward)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韩三平卸任喇培康中影集团中影上市中影韩三平娱乐有料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