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引关注 拐卖买方将构成犯罪

2014年10月28日21:17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亲爱的》剧照,人贩子妻子(赵薇饰)与“领养”的两个孩子 《亲爱的》剧照,人贩子妻子(赵薇饰)与“领养”的两个孩子

  新浪娱乐讯 近日上映的一部由陈可辛执导,赵薇[微博]、黄渤[微博]、郝蕾[微博]等主演的电影《亲爱的》深受大家的喜爱,影片中讲述的拐卖儿童问题也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讨论。10月27日,微博认证为“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转发微博称新的刑法修正草案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将构成犯罪。该消息让网友纷纷表示赞同,希望此次修改能够从源头上减少拐卖犯罪的发生。

  刑法修正案提交审议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将从可不追究刑责改为构成犯罪

  10月27日,“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转发微博称:“刑法修正案草案今起提交人大审议,根据现行刑法,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但未阻碍妇女返回原居住地,也未虐待被买儿童、不阻碍对其解救的,可不追究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作出修改,规定前述情形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一律作出犯罪评价。”随后,此网友再次发表评论称:“买方市场的存在是拐卖犯罪屡打不绝的重要原因。此次修改将有助于打击买方市场,减少需求,从源头上减少拐卖犯罪的发生。”

  此消息曝光后,众微博网友纷纷对这一提议表示赞同,就有网友留言称:“拐卖是毒瘤,买主是恶根,铲除毒瘤必须要连根一起拔掉。”更有网友提出建议称:“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然而,坚持买卖同罪的同时,更应建立儿童丢失应急机制,采集指纹、DNA信息、户籍,为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违法行为增添制度保证。愿亲爱的小孩,都能擦干泪珠,走上回家的路。”

  从《熔炉》到《亲爱的》  电影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成流行

  《亲爱的》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题材”电影,电影主演讲述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抗争的故事。电影上映后,让更多人关注到拐卖儿童这个社会问题。而在韩国,电影《熔炉》《素媛》也都在社会产生了不小影响。

  2013年,韩国电影《素媛》的故事蓝本取自真实事件,案情发生于2008年,庭审中竟以醉酒意识不清为由轻判嫌犯12年有期徒刑,遭民众舆论强烈谴责。电影也非常真实地再现了这个庭审过程,但着力处只是点到为止,触及敏感问题亦浅尝辄止,未做深层次探究。2011年,韩国另一部真实反映聋哑学校暴力性侵案的影片《熔炉》,阴郁压抑的气氛、直逼心灵的构思,剥茧抽丝般揭露了社会的丑陋无情,极大地讽刺了漏洞百出的韩国司法条例。《熔炉》公映后,引发全社会对保护未成年人话题的热议,民众的呼声最终促使了相关法律的改进。(我是弥尔)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亲爱的赵薇拐卖儿童罪打拐立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