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谭卞之争”
2001年11月6日晚,音乐家谭盾在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栏目做节目时,“偶然遭遇”指挥家卞祖善。未料卞祖善对谭盾的音乐提出了长达10分钟的批评意见,让谭盾忍无可忍,终于在第10分钟时,谭盾起身说:“够了,我已经忍受了10分钟了,我和卞祖善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我有事,我要先走了。”随后,谭盾拂袖而去。事后,当事人三方各执一词, 各有说法。
昨天上午,在上海开幕的中国现代音乐论坛,开幕一个小时后便掀起波澜。指挥家卞祖善直言批评以谭盾和约翰.凯奇为代表的“无声音乐”观念,如同一枚炸弹,引起了在场的现代音乐作曲家的强烈关注。现代音乐的批评者与创作者面对面地激烈争论音乐观念,是近几年国内乐坛十分少见的场面。
由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牵头主办的中国现代音乐论坛,吸引了国内众多音乐家的参与。论坛除了由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展示16位中国作曲家的现代音乐作品外,关于现代音乐各个方面的专题研讨也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昨天上午由卞祖善做的专题发言《现代音乐之我见》,对现代音乐某些发展趋势提出了尖锐批评。在他回顾了现代音乐在古典音乐的技法基础上继承和创新的成果后,认为:“现代音乐的作曲家应该是古典音乐的继承者,然而现在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则离开古典音乐越来越远。”之后,他开始剖析现代音乐的种种弊病。他认为,梅西安开创了序列作曲,无异于把音乐变为数学计算,久而久之成为少数人孤芳自赏的天地。他对“无声音乐”、“偶然音乐”和“具体音乐”提出了自己的观念,认为《铁道练习曲》、《炒菜交响曲》之类的“具体音乐”和约翰.凯奇的“无声音乐”《4分33秒》和《0分0秒》都是在玩弄观念。他批评说:“如果用这些新观念就能作曲,还要作曲家做什么?”随后,卞祖善再次批评谭盾的“一切声音都是音乐”的观念。他说:“我不赞成宣扬自然之声,因为音乐不是所有的自然之声能够表现的。”他认为:“大多数现代艺术作品都将成为被遗忘的后备军。”尽管卞祖善在抨击现代音乐其中的一些观念时,也谈到这不是对现代音乐的全部否定,他对肖斯塔斯科维奇与里盖蒂的作品也十分欣赏,但出于自己的使命感,他依然在众多现代音乐家面前坦承自己的观点,拿出来供大家研讨。
主办者并没有邀请到谭盾出席,但卞祖善的一席话还是招致了不小的波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秦文琛发问:“请问卞老师听过多少凯奇的作品?而凯奇作品在德国连续举办三台音乐会,观众排长队购票,场面火爆,你做何解释?您认为100年来现代音乐有没有成功作品?”坐在台上的卞祖善承认:“听凯奇的作品确实很少,因为没有机会,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音乐观念的了解,我不赞成他的观念。至于有人对凯奇作品的热衷,因素很多,不见得就是真的接受他的观念和作品。而近100年现代音乐也有很成功的杰作,比如里盖蒂的《大气层》等。”
作曲家金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卞祖善的正直和使命感是令人钦佩的,但有些观点他不能赞同。卞祖善的音乐观念来自西方的传统,举的例子也是西方古典音乐,所以有着局限性。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都有糟粕和精华。他说:“虽然我与谭盾的音乐观念不同,但我依然认为,音乐要往前走,不能回到古典音乐的博物馆里,所以我说要誓死捍卫谭盾发表作品的权利,也誓死捍卫卞祖善表达不同观念的权利。”作曲家郭文景表示完全同意金湘的观念。
而指挥家胡咏言更是实际地对记者说:“其实谭盾的一些作品,不只是观众反映好,在美国的乐团演奏家们也愿意演奏。如果一个作品引不起演奏家指挥家的兴趣,肯定不会演得好,也不会好听。这是相辅相成的。”
看来“谭卞之争”仍在继续,但是实际上它涉及的现代音乐观念的争论却早就存在。即使谭盾获奥斯卡奖,他的音乐观念依然没有因获奖而被所有人接受,这就是现代音乐的现状。而中国现代音乐论坛的举办,则为现代音乐开创了一个面对面讨论问题的空间。尽管谭盾没有来,但对现代音乐的讨论却热烈地展开,这毕竟是件好事。
-文/本报记者伦兵
争论总是难免的
记得一位足球界业内人士在中国足球出线后众口一词的赞誉声中,很“不合时宜”地写了一篇名为《别以为你出线了我就不认识你了》的评论,文中以辛辣的笔触指出了目前中国足球存在的种种弊端;与此同时,著名指挥家卞祖善也在一次节目的录制过程中给了刚刚捧得奥斯卡的谭盾一闷棍,昨天,这位心直口快的指挥家在一研讨会上再度将矛头指向谭盾,使得本已恢复平静的“水面”又泛起了涟漪。
在卞祖善心中,为谭盾赢得无数赞誉的《鬼戏》实在有些荒谬,其中的五个人在台上像梦游者一样踱来踱去,发出的声音有如鬼哭狼嚎,拿鹅卵石敲自己牙的举动简直让人不能理解。但他自己也曾说过他不是一概的反对噪音,只是觉得一切音乐的基点都应是艺术性,而《鬼戏》显然违背了这一理念。
反观谭盾,与一般后生相比,他的音乐观显然要狂妄许多,当人们用一种仰视的角度去审视西方古典音乐的时候,他却用一种平视的目光去观察西方乃至世界音乐文化。虽然我们无可否认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趋势占主流的社会中,中国人也有狂妄的资格和资本,但谭盾的音乐却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每一个人的智慧。
很显然,两人的观念在此刻发生了碰撞,焦点便是音乐的根源究竟是创造还是创作。但观念相左的出发点并不是偏见,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也并非个人恩怨,细细想来,这恰恰是我们呼唤了多年的“健康的文艺批评”。曾几何时,我们总是用近乎无奈的语气感叹着“文艺批评的缺席”,如今两人的争论虽然多被媒体视为炒作的焦点,但以旁观者的冷眼,我们却应保持一份良知,给他们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避免新生的幼苗被扼杀在摇篮里。
虽说音乐是用不着深刻地理论分析便可以感觉到的,即使我们常说只要是好的音乐我们就喜欢,不好的音乐则不喜欢,但又有几个人想过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音乐一定都好,而不喜欢的音乐就都不好。因此,谁也没有剥夺别人说话的权利,谭盾也是如此,何况他也曾公开表示尊重卞老师的意见。
诚然,音乐观念上的碰撞是难免的,也正是因为有冲突和辩论存在,世界才有着种种意想不到的精彩。但重要的是彼此都应能容忍别人的存在,因为无论否定传统,抑或否定现代或后现代都是有违现代精神的。-文/郭佳
-卞祖善-谭盾-摄影/卢北峰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