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这个名在很多人心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这大概与他创造的众多艺术形象有关,但他又不仅是谐星那么简单,因为他还会在爱情片里说:”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我没有珍惜……”那样让人感动的台词。而生活中的他,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风趣幽默,他自己解释是:”我把想到的桥段都用到电影里去了。”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不难想像他头上那么多白发大概是因为太操心劳力,而不懂得更多地享受生活,包括他多年的女友莫文蔚离他而去,会不会有这样的原因?虽然我采访过他三次,但对他的了解大概也只
是停留在表面与想象之间,因为他不是那么一个可用简单几个词来形容的国际影人。
第一次采访:2000年10月当星爷来到广州……
第一次采访星爷是2000年一个周日的下午,当时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剧组来广州选角,清楚地记得,他的座驾抵达广州电视台演播厅门口时,数十名香港及内地记者争相涌上前去,通过采访室的过道更加拥挤不堪。而刚步下车的星爷似乎早有准备,面对闪光灯的左右追逐,一副墨镜似防身武器般始终不离双眼。在接下来的采访中,现场秩序颇为混乱,而各报记者使出浑身解数争取能与这位难得一见的明星倾谈几句,话筒不灵,坐在后排的记者几乎听不到他的回答,幸好他的经纪人田启文先生事先见过我,终于有机会被安排对星爷进行一次专访。
关于《少林足球》
记者:《少林足球》似乎是你第一次在内地展开大规模宣传攻势的影片,以前《唐伯虎点秋香》在内地炒得比较热闹,主要是因为巩俐出演秋香,你似乎并没十分有意识地在内地宣传。《少林足球》的宣传策略是不是意味着你影片市场方向的转变?
周:没有。其实在选演员方面,我们在香港一直都这样做,希望能用新面孔,反应也很好。我相信在内地会有更多的新面孔,更多有潜质的人。这次我们在香港、广州和上海三地选,因为第一次在内地招募,不敢做得太大,以后还会不停拍片,也会去其它地方选。
记者:那你对所选女主角有什么设想呢?
周:设想?没有。以我们的经验,事先不应有固定尺度去选可能会OPEN点,不同的人能给我们不同的启发和灵感。
记者:你在这几年连续执导影片,这次又做《少林足球》的导演,这是否意味着你对自己的事业有新的定位吗?
周:是。我会朝着幕后走,大家知道,之前我除了演出外,自己也编剧、导演,以后我在幕前的演出会慢慢减少。
记者:你想做幕后是因为演员受年纪限制还是因为他不能体现自己的思想?
周:不一样的工作,但我是看自己的兴趣。电影拍出来,每一个工作我都有兴趣,演员我已做了很多年,而其他就没尝试过,所以会有兴趣。
记者:《少林足球》的导演风格会跟以前有所区别吗?
周:这是第一次拍那么多动作场面的影片,相信对我来说是新的尝试。
记者:片中赵薇会为剧情剃头吗?
周:我希望她能,但她还有其它工作,所以不行。
记者:为何会选她做女主角,是否两人互相欣赏?
周:不知她是否欣赏我,但我是非常欣赏她。
记者:欣赏她什么呢?在哪部戏里的表演?
周:我觉得她的表现还没最好,我也知道她很想再好点,她有这个心。
关于《喜剧之王》 记者:《喜剧之王》显示了一种非常细密的导演风格。在这部影片里,即便是一个小小配角,甚至配角的配角都十分出彩。比如说街坊中有一个不穿裤子的小孩,一个抱洋娃娃的女孩,一个用英语唱粤剧的老头,嫖客中有一个耳朵里爬虫子的极品,还有洪爷的奶奶……这是因为你对社会底层生活的熟悉,还是你特殊的导演风格的要求?
周:我想故事本身就是这样的,因为故事是讲一个演员,他的工作、生活,就是来自于他周围的人,所以就必须反映周围许多人的生活。我当年也是演员,其实演员最大的演技就是来自生活。
记者:你在片中有一句台词,“精神一点,临时演员也是演员。现在我们不是在拍鬼片,虽然你们是扮演路人甲乙丙丁,但是一样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这句台词是不是你对所有演员的最基本要求?
周:是。因为之前我也当过临时演员,但我把自己看成演员,尊重工作,有时我看到一些后面的人,他们没把自己当做……好像被逼一样,我就觉得很辛苦。其实任何演员一到场地就应投入,这是我的一点感想,我也希望这句话对其他演员有所启发,不要看小自己,不要因为自己在后面就不重视,事情总是先在后面才到前面去的,如果你不重视后面,就永远不可能站到前面。
记者:你在《喜剧之王》中有很多与前不同的表现方法,它更像一部正剧。你在《喜剧之王》中尝试的转变代表你以后的方向吗?
周:这个我不知道,未来的事情我没想太多,只想把现在的事做好点。我不能肯定将来会否拍一些完全没有笑料的片子,也不知道会否拍一部完全的悲剧。很惨的东西我也希望用一种轻松的态度去拍。
记者:这是不是你的一种人生态度?
周:是啊。说真的,我拍喜剧那么久,最大的得益就是自己学会用轻松的眼光去看事情,没什么大不了,最大的艰难都可度过,这样往往能做得好点。
记者:你怎么会想到拍这部片子的?
周:没什么原因,当时有这样的感觉。
记者:拍出来好像是在说你的事情?
周:会用回我自己的一些感觉。
记者:拍戏前你会做市场调查吗?是关注热点才拍吗?
周:我没做过市场调查,很多时候都是凭感觉去做事。觉得有趣、有人看,就会拍。
记者:你拍这部片子会不会觉得比较“苦”,需要时时重温做星仔时的苦闷?
周:我会想起一些以前的艰难。但拍戏就是拍戏,永远都是一件好苦的事,要兼顾到编剧、导演的感觉,拍出来很轻松好笑,但自己明白不轻松。
记者:你觉得《喜剧之王》是不是代表了你对你从影道路的全部理解?
周:有一部分是。
记者:从星仔到星爷,在你的从影道路中,你经受过的最大打击是什么?
周(想了想):没有呀!我一直都是很轻松的心态。
记者:而你终于可以做一个真正的演员的转机是怎样出现的,你那时的反应是什么?
周:转机?我认为主要是坚持。当时有很多机会是可能放弃演员工作的,但我对做演员很痴迷很有信心,世界很多时候会转变很快,如果我们跟着时代变但又不丢掉个性,就会做得更好。
关于星爷
记者:有人说你是“一代喜剧大师、解构高手、无人企及的批判现实主义者……”,还有人用后现代主义来形容你。你对这些评论怎么看?
周:我只是一个电影工作者,就这么简单。我希望拍电影大家看得开心,开心之余影片对社会有正面影响。(你这么有责任感吗?)不是。电影其实是一个蛮重要的东西,以我来说,大部分对人生的看法态度都是从电影里学会的,看一部好电影给我一个好感觉,可能是我太爱电影了,我认为电影是可以影响大众的,我很留意这样做,尤其是我公司出品的影片。
记者:你希望达成的一个什么样的导演风格?你还想尝试导演哪些类型的片子?
周:不知道,我只是照我自己的想法去拍,好像《少林足球》就是运动加动作片,当然也会是喜剧。
记者:你的表演风格完全来自自我摸索吗?
周:我看是。
记者:那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表演可以成为一种风格?你第一次尝试这种风格的时候,人们是什么反应?
周:应该是在电视台做儿童节目时,有一年时间,每周只有两天录节目,休五天,很闲,所以每天都去研究如何表演,然后在节目中实践出来,他们也给我一个空间。我尝试这种风格时,有些人问我“你干嘛这样?”我说“试试嘛。”关于其它 记者:有人认为,从《盖世豪侠》(电视剧)到《逃学威龙》是你从影的第一个阶段,而《审死官》到《九品芝麻官》是第二个阶段,《国产凌凌漆》、《大内密探零零发》等是第三个阶段(其间你尝试了大制作《大话西游》,但是票房上遭遇失败,属于你电影中比较特别的一部),而《喜剧之王》标志着你的又一个新方向......你怎么看待你从影的阶段划分呢?
周:这也是一种划分吧,差不多。
记者:我听到一个令人非常振奋的消息,你将在国内开办“喜剧之王”学校。你打算邀请哪些人来给你的学校“助阵”呢?
周:暂时还没办。
记者:你希望与内地的导演合作吗?
周:当然了,不止是导演,音乐、编剧啦,每一个部分,我都希望合作多一点。
记者:在你的搭档里,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导演王晶、李力持、刘镇伟、杜琪峰,你在与四位导演的合作中,有什么不同感受?
周:他们都给我不同的启发。总的来说我觉得他们各有特色,是不同风格的导演。
记者:你平时表演时怎么处理非口语化的台词?有些什么经验呢?
周:不同的人讲出来肯定不同,剧本上死的东西演出来才能活。一个演员可将台词丰富丰富再丰富,与剧本的意思差不多,但表达出来可以不一样。有时候一个不认识的人随便讲出来的台词我觉得很好,也许就会用他的。
第二次采访:2001年7月周星驰踢出《少林足球》第二次采访周星驰已是《少林足球》将在香港放映之际,星爷正在忙着最后的剪辑工作,又是多亏田启文安排,与星爷得以在电话里进行一次对话。我也感觉得出来星爷当时对《少》片的宣传是比较重视的,大概就像他说的作为投资人应该不只懂技术还包括推广,而他那次采访中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他太担心盗版市场的冲击,好在后来《少》片在香港创下史无前例的票房,可惜的是未能在内地上映,少了很多忠实的电影院观众。那次采访让我印象很深,在香港的两天里,我随时等待他有空时打我电话,但都失望了,本来有一晚他答应了20分钟后打给我,但我等了一夜,他也没打来,第二天解释说他回家睡着给忘了。所以最后是在我回广州的前半个钟头,坐在车站和直通车上,信号时有时无的情况下进行的采访。电话至少断了三次,星爷坚持打过来,我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担心我的问题没完又断线,做得那般辛苦,最终成功了。直到后来在广州又见到星爷,提起那次打电话的经历,他对另一位记者说:”谁说我对记者不好?那次我就主动打了她好多次电话!”虽然如此,但这次采访仍有很多遗憾之处,比如对一些问题没时间展开,“他认为艺术性应隐藏在电影后面”、“不应把黑社会坏人描写成英雄”,记者其实很想与他探讨“杜琪峰的《枪火》、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王家卫的艺术电影算不算他所指呢?”记者:七月二日香港就要举行《少林足球》的首映式了,你现在的心情怎样,是紧张还是开心?
周:紧张。(是担心票房吗?)担心盗版VCD,票房倒不太紧张。你要知道对电影人来说被盗版的感觉就像被打劫一样。到现在香港还没出现盗版,因为我们的片还没做好,要直到首映最后一秒我们才推出。我相信这部片尤其适合大陆观众看,因为无论取景、题材还是故事,都与大陆有关。
记者:《少林足球》是你所拍影片中宣传投资最大、动用手段最多的,这是否缘自于日益恶化的市场竞争?或者说是你对《少》片在暑期档大胜没有十足把握?
周:其实我对《少》片非常有信心,完全不怕暑期档其它大片,它一定是最好的一部。《少》无论故事、人物、整个结构笑料和电脑特技都很有吸引力。其实我们做这些之前没有任何目的,要说有的话就是把电影做到最好,从想剧本到拍完后的宣传,所有都是一部分,我总期望做得更好一点。我不是专家,但我希望同业能互相观摩,尽量做得全面点,对此我也是在学习阶段。要知道现在的观众什么都看过,很聪明,好莱坞几亿美金的片子都看过,我们要怎样才能让他们有新鲜感,有兴趣去看片,所以我们的努力还不能停下来。
记者:《少》片在各大媒体已曝光的差不多了,但独独赵薇的形象遮遮掩掩,这是否算是《少》片保持神秘的手段?
周:其实不止赵薇的造型,影片还有很多是大家还没看到的,但宣传中又不能全部都抖出来。
记者:之前有一种说法:《少》片要拍的干干净净,不带一点脏话。这是否可以认为是你将从此改变以往无厘头的风格?
周:并不是说没有脏话,我认为是影片中有正面和反面的人物,他们都要做份内的事,不带一点脏话并不一定是好电影,这次为何会没脏话?因为故事是健康题材,至于说影片风格,我认为没怎么改变,(那到底有没有无厘头风格呢?)我想这个还是等你看了片后再告诉我吧。其实我不觉得说导演只能拍这一种不能拍那一种片,题材是无限的,创作空间也是自由的,虽然如此,但我个人觉得一部电影还是应该有一个正面主题,健康一点(什么是不健康的呢?)比如说把黑社会坏人描写成英雄就不应该。当然从创作角度看我还得遵重其他电影创作人,但我想不好的自然就不受观众欢迎,受欢迎的永远都是正面的故事,当然古灵精怪的也会有,但那种情况也不会普遍。
记者:你可以评价一下片中几位女演员的表演吗?
周:赵薇是我的偶像,她的表现是最好的。李卉还年轻,还有很多时间。当然她的表演也好,只是片子太长我们减掉了很多戏分,所以暂时看不到她有特别的表现,但她以后机会还很多。
记者:内地新人选秀似乎已成了新的趋势,你、张艺谋、李力持、甚至连徐克、王家卫等要钟在思在内地成立新人选拔会。你对这种现象如何评价?
周:这是件好事情,既然有那么多年轻人有兴趣,我们需要互相帮忙,提供机会,香港电影圈的人才缺乏,如果是我去做这件事,那我会挑选很多台前幕后的,尤其是幕后的很重要。
记者:你和吴孟达合作时间很久,他其实是一个很优秀的演员,为什么却和香港电影金像奖无缘?
周:不止是他,我也与金像奖无缘呀。观众喜欢我的电影,付出宝贵的金钱买票去看我的片子这是我最大的成就,其它都不重要。没有奖不一定就不开心,我想自己没获过奖可能是我做得还不够好,总可以再好点的嘛。其实没奖拿可能会让我更留意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做好为止。现在颁奖多给一些表面上艺术性强的电影,不太注重卖不卖钱。其实我觉得艺术性还是应该隐藏在电影后面。
记者:这次与赵薇合作,还有没有想过和章子怡、周迅等其他国内女星合作?
周:这要看情况而定,要角色、故事合适才行。我从来都是用角色来要求演员,这次赵薇就非常合适角色。我不希望勉强,否则演出来很辛苦,很困难。
记者:你以后会以导为主还是演为主?
周:两者都会。
记者:内地把《大话西游》捧为经典之作,近期还出了几本专门论其的著作,《少》片在形式与内容上能否比得过《大》片,如果不行,差距在哪?
周:这不能由我自己说,我认为在导演技巧上是有进步的,比几年前进步多了。《大话西游》是五年前的作品了,无论故事结构,整体上的《少》片都比之前有进步,当然最后的效果还是由观众说,没上映前我也不能说,但我已尽了努力,我的每部电影都力求出新,相信这种态度大家也看得很清楚。
记者:特技在《少》片中的运用尤其重要,这是否一种必跟的风潮,如果没有这种元素是否就会落伍?
周:不一定。这完全是因为不同题材决定的,如果是爱情片或许就不需要,当然现在有的爱情片如《珍珠港》、《铁达尼号》都用了特技,这属于故事包装手法不同,不代表非特技不可。不过由此也可看出现在科技每天在进步,如我们可利用也是件好事,对世界潮流还是要多留意,目的只是为了搞新意思,把观众的兴趣带起来。
记者:《少》片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部体育片式武功片,它应该填补了香港影坛的一块空白,你认为《少》片会带出更多同类型影片吗?
周:机会不大。因为很难拍,像这种特技和体育结合的片如果拍得不好就浪费了题材,我查了一下电影史这是第一次,这个题材很好,两个题材结合从未拍过电影,我很幸运地找到了这个机会。
记者:之前你的几部影片在一个国外影展上放映,这至少说明国外已有人欣赏这种表现方式,有没有想过凭借《少》片走向好莱坞?
周:我们期望自己的影片卖到每一个地方,不止美国,还有其它,最希望在大陆上映。
记者:上次你的《食神》、《喜剧之王》和《少林足球》被美国一电影公司买走发行权,你认为被译成外语后会否失去影片原有的光彩?周:没有,那是不会翻成英文的,只是字幕打英文而已。我想他们买肯定是觉得有意思才买,合观众的口味才会这样做,但究竟他们的眼光是否准就要看以后放映情况了。
记者:《少》片会不会拍续集,如果有,将是怎样的一种形式?
周:不知道呀,这得先看观众的反响,不由我说了算。
记者:今年《卧虎藏龙》在国际上频频拿奖,武侠片成为热潮。成龙之前就批评这种风潮一窝风,什么龙什么虎都出来了,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周:这种现象当然不太好,但也要明白总是有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能避免其他人这样去做。我搞电影创作对我本身来说,其实不仅是《卧》片就算其它做得多的我都不大愿再做,有困难之处,我认为要更有原创意思,少一些COPY。
记者:《少》片七月二日在香港上映,几时会在内地上映?
周:希望不要太晚,否则盗版就出来了。好在这部电影拍了很多动作场面、特技,这都是盗版上看不出来的效果,非得去电影院才能发现它的有趣之处。
记者:现在你能预测一下《少》片的暑期成绩吗?
周:不行。要看盗版情况,这会大大影响票房。
第三次采访:广州娃哈哈见面会从前看报道,总说周星驰台上台下两个版本,私底下的那个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一副苦行僧模样,心里很有点发悚。亲身一见,发现原来流言与事情也是两个版本,周星驰已不像电影里那么年轻,那么意气风发,大概用脑过度,头发是斑驳的灰白,有些瘦削、有些沧桑。
然而周星驰还是周星驰,回答问题不时插科打诨几句,调侃自己一番,逗得记者也忍俊不禁,对于记者的普通话,他很认真、很仔细地聆听,然后一点点回答——谨慎里透着友善,友善里带着幽默,不会很孤僻,不会很滑稽,一切都恰到好处,这时的周星驰不是喜剧之王,也不是周哲学家,只是一个亲切的朋友,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周星驰。
记者:我们报纸选出六位翻版周星驰(金凯瑞,宋康昊,驰星周,石斑瑜,蜡笔小新,卡特曼),能否给我们谈谈对他们的印象?
周:首先说金.凯瑞,他绝对是形体动作大师,我非常佩服他的形体动作,很有功力,他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对白,用身体讲故事,这一点我自己完全做不到;宋康昊,我就看过他的《茅趸王》,以这出电影来说,他是个冷面演员,但他动作做得很好,不用替身;驰星周:他是我的好朋友,亦是我的偶像。我觉得他对于中国文化方面很有研究,他喜欢看香港电影。还有一个特点,他很能喝酒,每次我与他见面都会喝两大杯,结果我饮醉了,他没事;石斑瑜呢没得说了,他间接帮着我很大忙,讲普通话地方都知道他的声音而不是我的声音!很生动,不会比原本声音差,虽然我说话有自己特点,但他配音其实也有他自己的特点,对于表现我那种夸张的声音是立了大功,应该颁个奖给他才行;蜡笔小新:近期我追看过,挺可爱的;卡特曼呢,印象中它有点特别,但它好粗鲁,爱讲粗口,我个人以为少讲为宜。
记者:你在北京、西安、长沙和广州都举行了影迷见面会,情况怎样呢?
周:八天时间我走了四个地方,确实非常辛苦,这次到广州像回到老家一样,没想到内地影迷会那么热情,让我很感动。
记者:你为何会选娃哈哈作为你内地合作的第一个品牌?
周:首先要他们找我才行,以前我对娃哈哈公司有了解,它的产品质素好,所以我们是一谈即合,而拍的又是茶饮料,刚好我自己非常喜欢喝茶。
记者:可不可以介绍一下这次拍广告的花絮?
周:拍这广告花了两天时间,你们也看到了,有个趴在地上的镜头,我在拍摄时真那样趴在地上睡了一两个钟头,还做了梦。
记者:娃哈哈应该是你在内地拍的第一个广告吧,为何这么多年内地没人找你拍广告,直到现在才有,是不是身价太高呀?周:其实之前也陆续拍过一些,这次我也奇怪娃哈哈公司为何现在才找我,其实我的身价一点都不贵(娃哈哈工作人员补充道:”是超值价!”)。
记者:你参加娃哈哈主办的这次内地影迷见面会有什么感受?
周:这条广告自五月播出以来,使我有了机会与内地观众沟通,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这对以后拍电影很重要。
记者:你在广告里说的话与你的电影风格很像,这个创意来自你自己吗?
周:其实那些话都很难念的!是娃哈哈公司想出来的。
记者:从你出道别人一直叫你”星仔”,现在变成”星爷”了,你觉得是自己的造诣到了那一步还是说年纪大了?
周:当然是老啦,你看我的白头发都长出来了,所以我中意别人叫我星仔而不是星爷。(补充道)其实我从小就有白发。
记者:你平时生活中与演戏的反差挺大的,请问你在片中搞笑的杀手锏是什么呢?
周:就是把平时好笑的东西变成电影桥段,(搞笑细胞是不是天生的?)是,但因为平时太想着工作,生活中很少享受好笑的事,我一见到好笑的事就想着怎么拍成电影。
记者:你认为模仿秀中哪个角色会最富挑战性?
周:应该是《少林足球》吧,难度很高,有很多动作要做。
记者:很多青少年朋友对你片中的对白倒背如流,你有没担心过有的台词会对他们有些误导?
周:其实每部影片里角色不同,为了加强戏剧效果我们会有夸张的处理,基本上我的电影主题都是好的,像《少林足球》呀是励志的。记者:以前你有名但很低调,近来你似乎很活跃,拍电影又拍广告,搞影迷见面会,是否你要改变低调的形象?
周:都要看机会看时间的,比如拍完新片要做宣传,拍完广告会要推广嘛,我认为多点沟通好。
记者:有报道说美国鬼才导演昆丁塔仑天奴说你是全港最好的演员,甚至超过了成龙、周润发,你怎么看?
周:未必是真的,可能是真的。(你想是真的吗?)可能想是真的,未必想不是真的。自己超过自己更重要,我不太在意要赢过谁。
记者:接着刚才的说,那位导演还认为你的电影本土化太强,现在要走向好莱坞的话,有没考虑削弱本土化因素?
周:首先要从题材入手,世界性的,像《少林足球》的题材是合格的,之前的《食神》也不错,其次拍摄手法可用动作去表达,而不要用太多对白,国语和粤语讲得多都不是太好。
记者:对你的影迷来说,无厘头是你影片的一个突出风格,那你有没想过以后的影片要一直保持住这种风格呢?
周:自己的风格,想没有都不行。但一部好电影一定要舍得花本钱,没钱做不好,做不好又收不回资金,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合符世界标准,音响、摄影、动作等等。
记者:近几年你的影片对白越来越少,改成普通话后就更不如粤语精彩了,有没考虑以后写剧本时都用普通话写?
周:我不这么看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普通话经石班瑜配音后都演绎得挺好,普通话的观众并不知我原本讲什么粤语都已经觉得很好笑了,这次我拍《少林足球》时就是双语拍摄,已有改善。
记者:现在《少林足球》在香港票房劲收,你的广告又这么多,你认为自己是否处在一个大红大紫的状态呢?
周:不是。拍电影最重要是开拓市场,更要看它在全世界的成绩。
记者:你是否认为影片的票房很重要?
周:是。《少》片现在的香港票房快六千万了。希望可以破香港电影历史纪录,以前最高纪录是《铁达尼号》,《少林足球》的票房当然与它还有一大段距离,但我还是希望能超过。我认为电影可以有很多类型,我的定位是电影拍出来一定要给观众看,越有人看的电影就越成功。
记者:《少林足球》现在内地审批的进展情况怎样了?
周:大陆有大陆的审批程序,一定要遵守的,给点耐心吧,我会尽最大努力去争取。
记者:最近有报道登了你与新女友约会的照片,你是否打算向外界公开?
周: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都是传媒给面子,不管真的好,创造的也好,我自己常常都不大清楚,我有很多女朋友的。
记者:你现在的婚姻状况是怎样的?
周:都算普通啦!(笑)两个仔两个女。
记者:你的《少林足球》在香港获得票房冠军,你自己感觉如何?
周:目前的确打破了香港本地片的票房记录,但是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历史上记录最高的影片据我所知都是《铁达尼号》,本地的票房让一部外来片占据首位我觉得很不应该。很希望自己能打破这个历史最高记录,从目前看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们的电影目前还在上映,而且越来越好。
记者:你的电影除了《少林足球》外最满意的是哪一部?
周:我觉得《食神》很不错,它的题材非常好,很有共通性。它的重拍版权已经卖给了美国一家公司,用好莱坞的方式重拍,他们目前正在筹备当中,这一部片子我自己不会演,我来监制。不过我自己有拍《食神2》的打算。
记者:杜琪峰在评价你的《少林足球》时说影片里看不到你的个人特色,换成别人做也是一样的,你怎么理解?
周:他的意思其实是认为这次的题材和剧本都很好,无论哪个演员都很适合,不一定要周星驰来演,就是杜琪峰演都可以。(笑)《少林足球》是我一直以来觉得最满意的题材。
记者:最近你的《少林足球》红极一时,但也说明你的无厘头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你现在是否更看重特技和武功片?
周:也可以这么说,从前我的电影大多是对白,现在觉得对白之余要给别人看到其他的东西,出色的动作场面往往是互通的,世界性的,可以为世界各地的人群接受。例如《卧虎藏龙》就是很好的例子,从前中国的电影在好莱坞放映都要配音,从它开始就不再配音了,大家很乐意去看字幕,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记者:对许多《少林足球》的影评你怎么看?
周:我想其实香港观众的反映就很直接地体现了评论,因为要如何评论一部片子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叫人人都掏口袋买票进场就困难得多啦。所以说有人去看你的电影已经胜过任何影评了。
记者:《少林足球》挺强调动作,与以前强调对白相较,可以说是风格的一次大转变,这是否意味着你今后一直会朝着这个方向走?
周:我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动作,目前看来这里面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朝哪个方向走最主要的是观众们是否喜欢。在动作这一方面,我觉得它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新的东西,暂时还有很大发挥的余地。
记者:《少林足球》会不会拍续集?如果拍的话是不是你接下来的片子?
周:续集是一定会拍的,目前脑子里有好几个题材在考虑,看接下来哪个最合适,最容易启动,目前还没决定。
记者:以前你在接受采访时曾说:”爱情失意时拍《喜剧之王》,事业失业时拍《少林足球》,”那你认为怎样才算事业得意呢?
周:我讲过这样的话吗?大概是开玩笑的吧。说回正题,正如前所说:观众的喜欢最重要,怎样才让他们喜欢呢?开拓市场最重要,不光只看到本地市场,不能说本地的票房好就代表一切。我们的制作投入和好莱坞相比是九牛一毛的,为什么港片投入得那么少——就是市场问题。你说怎么才叫事业成功,我认为就是开拓市场,我希望做到的是尽量让我的电影配合全世界的口味,不光是香港人喜欢,内地的、好莱坞的,甚至非洲的人都喜欢才最好。
记者:什么时候才开始考虑开拓市场的问题呢?
周:从前是做演员,那很简单,导演叫演什么就演什么,现在是自己制作,自己投资,许多问题都要想得很长远。
记者:你是不是觉得香港电影市场正在复苏?
周:如果光从这个暑假的表现看复苏是肯定的,但接下来情况如何还要观察一个更长的时期才有结论。
记者:我曾经做过一次你的电影调查,发现普通的市民往往更喜欢你的《唐伯虎点秋香》、《赌圣》这种娱乐性很强的片子,而不是大学生普遍推崇的《大话西游》,你怎么调和观众们这种口味差异?
周:这是一个大学问,也是我们一路在摸索的东西,首先是不同阶层的人的需求,然后是世界各个不同地方的人的需求。“雅俗共赏”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大的学问。
记者:能否谈谈你无厘头的的风格和形象是怎么形成的?
周:在很早的时期做儿童节目时已经渐渐有这个倾向了,当时就有人说我的主持风格挺特别,以后就慢慢定型,其实自己没有刻意要这样做,只是自然而然的觉得应该这样演。
记者:在你的观众中,有没有哪个观众阶层是你特别看中的?
周:我想每个阶层自己都能配合,都能满足,这是我正摸索的。
记者:有没有考虑演没有搞笑成份的电影?
周:其实这类型的戏我也拍了很多,比如《大话西游》,很多人就认为不是喜剧,还有《喜剧之王》,不少人看了流泪。其实一部电影里有很多种元素,没必要限制得那么死,我希望自己的电影能给人多一些的东西,就算喜剧,也是喜中有悲。
记者:“周星驰”几乎成为了一个品牌,你觉得”周星驰电影”几个字意味着什么呢?
周:“好看,好质素”,我希望这就是我的电影特点。但怎样才算好看,这个问题恐怕要讲几日几夜才行。
记者:你只拍过几套电视剧,以后还会做这方面的尝试吗?
周:目前还没有计划,但是我对电视剧一直很有兴趣。我希望用我的班底来制作电视剧,但拍连续剧很辛苦,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我的电影创作是不会停止的,不知道这两方面能不能兼顾,目前看来比较困难。
记者:你好象一直很喜欢李小龙,有没有打算拍与他有关的电影?
周:我十年前就有这个打算了,但一直没有行动。但我自己就不会演他的角色,你看我现在都白头发一大堆了。而且我最有兴趣拍他的少年时代,从读书到事业起步。这个年纪我就更不能演了。今后也许会找别人来演。
记者:如果从近50部作品中挑选一部做你的代表作,会是哪一部?
周:很难说,每部都不同,而且每个阶段我都会有变化,所以没有哪一部戏能完全代表自己的,对于我来说,拍的不好的戏往往更重要,我会去看别人的批评,从里面学到自己该怎么做,把路走正。
记者:你的电影一向是自己做主角,是不是以后一直打算这样做?
周:因为有的题材我自己很有兴趣就会自己演,但没有必要一定要自己做主角,以后我也可能用其他的形式来工作,比如做制片人、出品人。
记者:假如现在摆在你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与国际公司合作,一是与内地公司合作,你会更看重哪个呢?
周:对我来说两个都很重要,可以一齐发展。
记者:你好象出席许多大型场合打扮都挺随意,七分裤,波鞋……是不是对自己的形象很自信?
周:其实就是不打扮嘛。对于穿衣服我很随便的,比较懒,能够很舒服就行了,不想花太多时间在这些方面,情愿多想想其他的事情。再说我怎么打扮还不是这副模样?我不会有任何幻想,能靓到哪去呢?(笑)(南方都市报记者谢晓)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短信世界杯站:新闻、游戏、动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