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言平
1月30日晚,赵本山[微博]在参加郭德纲[微博]主持的脱口秀节目中,宣布从此收山,不再登台表演小品,表示要多思考自己的小品,把空间留给别人。(1月31日《新京报》)
艺人封山,不过是极其平常的娱乐新闻。但本山大叔封山,却成为整个社会极为关注的话题。可见,赵本山这个文化的符号,对民众精神文化的影响有多深。
“把空间留给别人。”赵本山“高风亮节”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博弈或苦衷,不得而知。能够盘踞央视春晚[微博]舞台多年,也许不仅仅是演技过硬那么简单?因为,小品界大佬与央视老大的结盟,无论是从舞台的开放,还是艺术的争鸣,恐怕都不是正常现象。
赵本山的小品到底好在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只图轻松一刻,有人愿意价值解构。只要遥控器掌握在观众手中,便意味着选择的主动权依旧牢牢在握。尽管央视极力将春晚打造成民众必吃的文化“年夜饭”,甚至意欲将其变成某种新民俗,但显然,不过一厢情愿罢了。
没有本山大叔的小品看什么?如此发问背后的逻辑很奇怪。文艺早已告别了样板戏的一元时代,无论是样式还是内容,虽然未必有百花齐放的缤纷,但并非没有选择。没有本山大叔的小品也好,没有本山大叔演小品的央视春晚也罢,民众的文化和娱乐生活并不会因此而单调。观众是文化市场永远的甲方,无论本山大叔退不退出,必定会有更多的艺人争抢乙方的位置。并且,央视在地位上虽是最高的舞台,但未必是最大最好的舞台。春晚能捧红人,“中国好声音”又何尝不可以?
某种意义上,本山大叔不过是文化垄断时代的既得利益者,“钉子户”身份则是文艺垄断的典型符号。这个文化垄断符号,终于在赵本山的“高风亮节”下消逝走远。擦除了这个符号,无论是其经营的本山传媒,还是他拍的“乡土戏”,恐怕要回到文艺市场接受观众平等的遴选,再也不能享受“免审”的特权待遇了。
在文化多元化、观众选择越发独立的时代,无论是大佬赵本山,还是老大央视春晚,都必然遭受压力。赵本山在这样的情境下选择退出,不失明智。只是,赵本山的选择,会不会成为春晚舞台上“常青树”们的选择,甚至成为央视春晚的选择呢?
当选择更加开放自由,赵本山这种文化符号的存在,也就渐渐成为让人遗忘甚至碍眼的盆栽。艺坛如此,文坛亦如此。
没有了赵大叔,会有郭大爷。不过,任何意欲取代这个符号、复制其成功的人,恐怕都是愚蠢的。因为,在这个自由选择的时代,央视的舞台上恐怕再无神坛。垄断年夜荧屏的央视春晚,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指摘,如果不接受竞争作出改变,在多媒体时代恐怕难免被观众抛弃。既然如此,依靠垄断建立的神坛,恐怕也再难制造不老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