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崔健的《蓝色骨头》到底硬不硬?

2014年10月17日10:37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收藏本文     
崔健老师真的很严肃,也很真诚。 崔健老师真的很严肃,也很真诚。

  南都讯记者许嘉 《蓝色骨头》今日终于上画。崔健老师跟电影圈勾勾搭搭这么多年,真的捣鼓出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摇滚教父拍电影,玩票吧?其实,南都记者看片前,也有点小紧张,崔老师不会放个晦涩或者不明所以的大招儿吧。BUT!《蓝色骨头》真的HIGH点满满啊!政治秘史、摇滚情结、性与青春……《蓝色骨头》里面都有喔。额,这么介绍不是好猎奇?其实,崔健老师真的很严肃,也很真诚。这根“蓝色骨头”到底硬不硬?那得看你好不好以下这几口了。    

  你是不是野史控? 红旗下长大的崔健老师,对1970年代的中国历史是非常迷恋的。《蓝色骨头》可谓大胆,当年,某叛逃首长“选妃”的事都被改编进故事当中,倪虹洁同学演的角色就是“被选中的佳丽”。这个历史细节,虽然没有进入官方正史,但是在民间的传播度颇广。

  你是不是摇滚(或前摇滚)青年? 你摇滚过吗?年轻那会儿总会愤怒过、叛逆过、想自由过或者纯粹装叉过,摇滚是个好东西。本土的,老的有B eyond魔岩三杰黑豹唐朝,新的有后海、大鲨鱼、新裤子、二手玫瑰;洋气点儿的,有披头士、枪&花儿、大门、平克·弗洛伊德、AC/DC……想回忆往昔,纪念青春的,《蓝色骨头》是个不错的选择。

  你是不是崔健粉?如果你不是崔健粉,大叔控也可以啊。崔健老师还是蛮有魅力的。《蓝色骨头》的故事就是崔健“三观”大爆发啊。对政治的关注、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对音乐圈乱象的抨击、对摇滚精神的坚持、对青春期的不懈追索……《蓝色骨头》可以让你看到一个熟悉又新鲜的崔健。

  这片子好懂吗?会累吗?

  崔健把话说得很明白,只需要你开动想象

  看懂《蓝色骨头》并不是一个问题。

  你对一首歌有什么感觉?去听,听完就是了。《蓝色骨头》是一首歌,也是一部电影。崔健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就像主人公的名字叫钟华。你对《蓝色骨头》有什么想法,去看,看完琢磨就是了。最后,可能只会记得文工团的舞蹈,那些不避讳的激情戏,那把机灵古怪枪,乃至是那场音乐会。那么,这就是答案。

  在过去和当下的时空,同一首歌曲变换了韵律,说的却还是同一件事,同样一群人。这不是一个著名摇滚歌手拍给歌迷的即兴作品,而是一个新人导演,努力克制着他汹涌澎湃的表达欲望。

  但彻底看懂《蓝色骨头》又好像有些问题。

  为什么是骨头?还是蓝色的?片名确实会带给观众困惑,在没有猛烈宣传攻势的配合下,它不免以文艺片的面目出现。红色和黄色在中国代表什么,很容易理解,蓝色则属于未来、民主和自由。所以,片中可以看到一个摇滚中年对网络、病毒、黑客的看法见解,他甚至认为,电子音乐是未来。不过,这些只是简单概念,远没有影像内容丰富。

  这种暧昧不确定,也导致《蓝色骨头》拥有一种迷幻气质,跟其他院线片大不一样。首先是频繁的时空跳跃,浓烈的颜色对比,故事从“我”的旁白讲述开始,活像《红高粱》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但崔健点到即止,。面对压抑、黑白颠倒的文革时代,崔健仍旧选择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点无可厚非,因为整部电影就洋溢着一种奔放的浪漫主义。毕竟,音乐本就是浪漫的产物。

  在那些旁白中,崔健显然寻求与历史政治的直接对话,虽然碍于一些原因,它们不免变得隐隐绰绰。与对“文革”时代的敏感体验和准确表达相比,《蓝色骨头》的现代部分有些凌乱。对电脑病毒的畅想,批评记者收红包,在这样一部电影,显得有些干燥,像是一九八零年代的理想青年,突然误入到两千年初。

  可《蓝色骨头》依然呈现了龙标片里罕见的思维宽广和尖锐大胆。它的文本有足够丰富的解读空间,更在于它对国人的切身现实和历史伤痕有一种看法和写照。《蓝色骨头》充分运用了丰富的影像,演员的表演及音乐的天然感染力,佳句华章不少。一个电影作者已经创造了这么多,余下的,只需要你开动下想象,投入进去。 □ 木卫二

  讲“文革”有讲得不一样吗?

  一些细节恐怕超出一些年轻观众的想象

  在今年西宁的FIR ST青年影展上,崔健谈到《蓝色骨头》时,指着台下一群二十多岁的青年观众,说了大意如下的一段话:“你们总说我老了,说我过时了,但我认为我没有,只要毛主席像还挂在天安门的城楼上,你我就还是一代人。”这部电影中包含了两个通过回忆交织在一起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今天,一个发生在“文革”。这两个故事看上去人物、背景、环境迥异,然而它们都是一回事。

  第一个故事是说一个都市宅男,同时是网络写手、独立摇滚歌手,还是水准颇高的专业黑客(但把这么多身份和能力不大协调地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显得像是为了人物设定和剧情进展上的方便),他平时帮唱片公司老板做一些无聊的糊口勾当,后来帮老板捧红他的小情人——— 也是一个渴望成名的歌手,结果二人勾搭上了,之后东窗事发。与此同时,他收到多年不知音讯的父亲发来的邮件,揭开一段凄婉、神秘的家族往事。

  近来中国电影中迂回表现“文革”时期的作品越来越多,《孔雀》、《太阳照常升起》、《我11》,《蓝色骨头》加入了这个行列。这些电影有个共同特征:只关注“文革”时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不太涉及政治层面。《蓝色骨头》在此前的基础上,似乎又前进了一小步,片中的年轻人在“文革”时已经听到1960年代的外国摇滚歌曲,影片还暗示女主角是被军队高层的公子选中的“妃子”,并出现了同性恋、定制鞋等情节,这恐怕有点超出今天年轻观众对那个时代的认知和想象。不过导演崔健就出身于片中类似的家庭背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描述是有历史凭据的。

  《蓝色骨头》这部影片带有深刻的崔健烙印,仿佛是从崔健的出身背景和摇滚乐创作历史中生长出来的一样,可以看作是“崔健”这个文化符号的自然延伸。影片的叙事是非线性的,用情绪和音乐勾连“文革”时期的文工团故事和互联网时代文艺青年的荒唐生活。音乐还是影片的最强项,只要观众进入了音乐设定的情绪,那么一切就都没有问题,但在音乐覆盖不到的时候,崔健也难免显出电影新手的生疏之处。特别是在表现当代互联网生活时,影片对黑客、病毒、网络直播的解释多余且显得隔膜。我相信他不在乎这个,因为就像他说的,大家都是一代人,多上几天网又算得了什么? □magasa

(责编: ziggy)

文章关键词: 崔健蓝色骨头评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