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卿揭秘舌尖 谈争议:说抄袭致敬都认

2014年04月23日23:02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浪娱乐讯 4月18日暌违两年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观众的期待中拉开大幕。首集《脚步》一以贯之的解说词、熟悉的配乐、行云流水般的旁白和画面,都让《舌尖2》维持了上一季的精良和考究;但各种争议也存在,口水和泪水齐飞。第二集《心传》将在25日本周五晚九点央视一套如约而至。23日,《舌尖上的中国2》总导演陈晓卿携《脚步》的导演李勇、《心传》的导演陈磊做客新浪,畅聊幕后趣事,揭秘《舌尖上的中国2》。

  主持人赵宁:欢迎各位新浪网友,这里是新浪直播间,我是赵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终于和大家如期而至了。我们很开心看到了总导演陈晓卿。

  陈晓卿:大家好。

  主持人赵宁:陈导不改招牌式的微笑和黝黑的肤色。他也带来了两部导演,第一集《脚步》的导演李勇。

  李勇:大家好。

  主持人赵宁:也欢迎《心传》的导演陈磊。

  陈晓卿:《心传》,用心传递,星火相传。

  首集《脚步》播出 导演李勇电话无数打爆手机

  主持人赵宁:名字很有讲究,第一集叫《脚步》,这什么意思,跟美食有什么联系?李勇导演,当时怎么确定这个主题和名字?

  李勇:分集导演来的时候,所有的分集是总导演做好了。

  主持人赵宁:陈导谋划好了。

  李勇:我们是过来做命题作文,前面让总导演说一下他的构思。

  陈晓卿: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想了一个题目。

  主持人赵宁:您这是敷衍我,一定有您的……

  陈晓卿:心传、脚步、秘境、三餐,原来是这样的顺序,现在改周播了,要故事性更强一点,动态感更强的往前放。

  主持人赵宁:并没有《脚步》是分在第一集。

  陈晓卿:原来是第二集。

  主持人赵宁:让大家期待的这么着急。

  陈晓卿:我可以公布台上的电话。对一个节目要经过全面的评估,我们经过中央电视台节目评估,最后确认的是周播的形式。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包括时间段,包括播出的周期,包括播出的长度。我相信他们是非常专业的。

  主持人赵宁:很有道理,经过了一周的预热,大家期待的心理能够达到峰值,也说明了周末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将会迎来收视高峰。刚才说到电话,一下子想到了李导接电话很繁忙。

  李勇:对。特别是在节目播出之后,每天都要接很多电话,有媒体的,还有我的拍摄对象的,会打来各种各样的电话,会反映播出的效果和感兴趣的东西。

  主持人赵宁:大部分的话题是围绕着?

  李勇:不一样,媒体的话题更多是围绕,大家会觉得比较诧异,观看的效果呈现了两极分化,喜欢的特别喜欢,不喜欢的就觉得为什么没有美食,说好的美食呢,我不需要看人文的东西,这种争论是很多的。拍摄对象打来的电话,他们没有想到,片子播出,在一天之间的改变是非常大的。山东煎饼的村子,本来是很偏僻的地方,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第一波到打电话的时间是2个小时,但是来了5、6波人,有从北京来的,有从青岛去的,还有当地的日照的,临沂当地甚至电影院的董事长也专程到村子里去,把所有的煎饼买下来,拿到电影院里,观众谁来可以得一张,买一张电影票可以得一张,早到早得,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这是一个例子。

  陕西的做面的老太太,她已经成为当地的明星,甚至马上就成为一个饭店里的形象代言人,各种媒体都要去。可能接受媒体采访最多的是浙江三门的出海夫妇的故事的主人公,播出当天,浙江有十几家媒体去,有电视台、纸媒,他的电话一直不停,他很困恼,他把电话关掉,到县城里面找领导反应,不能承受。他的船上有5、6台摄影机,出来的新闻他已经成为了东海最有名的渔民,当地马上出台了很多的相应的一些东西,旅游的人特别多,跳跳鱼价格就上去了,旺潮就买不到了,很多外地人开车去找吃的。这个是我们最初拍摄的时候没想到的,会对他们有那么大的影响。

  主持人赵宁:改变了非常多普通人的生活。

  李勇:对以后的生活怎么改变我不知道,但是他们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了。从生活改变上来说,拍摄的出海的渔民,他甚至准备开一个网店,把他捕到的鱼通过网店发到全国各地。贵州的鱼酱的故事,天猫上出去了近千件,就是短短1天之内卖出去的。

  主持人赵宁:这么火爆的情况,陈晓卿导演有预料到吗?

  陈晓卿:这次有,上次是没有预料到。

  主持人赵宁:所以你的电话都呼转到李导那。

  陈晓卿:没有。我们有专门的合作,我们只是告诉他们,我们拍了哪些。

  陈晓卿传递第二季理念 希望打造美食江湖

  主持人赵宁:李导讲述了电话中有非常大的信息量,其中有大家非常关注的焦点,《舌尖上的中国2》,我们发现似乎更多是关心了人了,我们是被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感动。

  陈晓卿:本来第一季的主题和第二季是一样的,是要反映中国的食物和人的关系,第一季更偏重食物,第二季我们更想把食物作为出发点来看待关系本身。如果是三日如初下洗手做羹汤。我们更在意特别纠结又有点神秘的关系,我们想找找这样的人、食物和环境、家庭、宗族、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

  主持人赵宁:第一集的叫《脚步》,我们也跟随着创造、体验美食的脚步,养蜂人的奔波,有回家做鱼酱的夫妇,都跟这一集的主题很契合。到《心传》这样的名字,问问陈导,这一集能跟我们提前透露一下吗?

  陈磊:就像总导演说的,《舌尖上的中国2》更注重人和食物之间发生的关系。我这一集《心传》讲的是关于食物的传承,这一集在这方面也是很重的。甚至是与美食发生关系的这些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传承发生的。这集会通过7个比较大的重要的故事从不同层面来阐释《心传》的传承的主题,有来自祖先智慧的传承,也有家族内部的传承,也有师徒的传承,每个从不同的层面和人物关系和不同的人物构成,整体呈现出中国美食上,怎样从以前走到今天的中国美食的传承和发展,都会在里面看到。我想做成美食江湖的感觉,既有庙堂级的知名大厨有非常高深的厨艺,刀工、火候的展示,也有乡村里面平凡的人,他们不为人所知,关于制作食物,他们有令人惊叹的技艺,值得我们尊敬。

  导演们讲述拍摄流程 陈磊吐槽剧组小气吃得少

  主持人赵宁:你们是怎么样寻找到的平凡或者不平凡的人和美食的,你们是怎么样寻找的呢?

  陈磊:作为分集导演,在美食的知识的储备和认识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陈老师给我们恶补美食方面的。

  主持人赵宁:带你们天天去吃?

  陈磊:偶尔也有。我们剧组比较小气,不会吃的太多。

  陈晓卿:这个是吐槽。

  陈磊:主要是大家在一起,陈老师讲他在美食上的观念。

  陈晓卿:最主要是让他们读书。

  陈磊:开了几十本的书。

  陈晓卿:有食物传播史、食物礼仪方面的,有国外的,除了我个人不喜欢的所谓的饮食态度方面的,其他得几乎都包含在里面。甚至包括一些植物学的、生物学的一些书籍。那些书籍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再加上我们有比较强大的顾问团。最密集的时候,每个半天都来一个人讲课,我对美食的认识,对大家的触动还是非常大。

  陈磊:那段时间压力很大,陈老师,上午请一个人来讲,下午请一个人来讲,当中还要不断补充他的讲。还要说晚上回去把那些书读了。他特别强调美食的历史。他说地基要打牢,觉得脑子不够用。

  主持人赵宁:在筹备的时间里,陈晓卿导演收到了非常多的推荐,选择哪里的美食收录进去,你选择的看似平凡离生活很遥远,又看起来很亲切的人,他们是怎么被你找到的?

  陈晓卿:我们先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我们会用前期调研的方式去寻找。短的几天就找到了,长的可能要7、8个月才会找到。因为具体的找是他们和我们的调研团队,可以让李勇说说,他经历过一次最漫长的调研,8个月。

  李勇:对。我最长的像陈老师说的一个小花菇的调研非常长,要等待它生长,要不停的联系,找到人物之后,要不停问,那个香菇出来了没有,是什么样子的,反反复复的。从我第一次去调研,中间不停跟他接触,不停了解,到真正拍已经是8个月之后了。他是我第一各调研的故事,结果拍摄是最后一个。

  不光是这个,这只是时间的跨度上,另外一个叶落归根的故事,一位老人从海外回来,吃到家乡的食物,那个人物也是费了非常大的力气,甚至到最后说,找不到合适的就放弃了,用了各种各样途径和手段。

  主持人赵宁:有放弃掉可惜的题材吗?或者你特别想拍因为一些原因没有使显得?

  李勇:当然有很多。有的我们找到的比较感兴趣,但是在这一集不太适合,或者跟这一集的主题不搭,或者更适合别的一集里面,我们就舍弃掉这个故事。甚至有的故事,我们拍了很多,最后应用到片子里面很少,甚至有的直接舍弃掉。

  主持人赵宁:有提起来觉得很遗憾的,最后没有放进来的?

  李勇:有很多。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拍摄过农民工骑着摩托车经过千里跋涉回到家团聚,费了很大的力气,到最后大家在片子里面只能看到很小的一段。我那集出现的麦客的故事,拍了三次,在宁夏老家拍摄的,最后整个宁夏老家的舍弃掉,主要是篇幅的原因,我们想把最精彩的呈现出来。

  主持人赵宁:最后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

  陈晓卿:我会站在观众的角度来说,你讲的故事符不符合《脚步》这个主题的总体需求,或者说在节奏上会不会信息的密集度,会不会过于平淡,如果密集度不够,或者是浓缩,或者就舍弃。我也看到网上很多观众说,这次的节奏太快,我们不得不看完一套又看九套,看了两遍很多地方才看得懂。反映这些问题的还是上了些岁数的,我也放过年轻人看过,如果是稍微专注一点,是能够看明白的。也有人说美食的部分不够,没看够,这也是导演的一种非常损的做法,故意不让你看够,赶快进入下一个故事,这可能是影视叙事的策略。

  李勇讲述惊险玩命经历 陈晓卿笑言再拍会死人

  主持人赵宁:我很想说为什么只有8集呢,为什么不在第二季有更多的呢?

  陈晓卿:会死人的。

  主持人赵宁:等了两年?

  陈晓卿:一年多。我们拍摄是大半年的时间。

  主持人赵宁:故事的开篇去了西藏,也是我的同事跟我分享了,你们是在更高的树上拍的。

  李勇:上过两个,两棵树都有拍摄过。

  主持人赵宁:当时没有特别多的保护措施,摄影就上了。

  李勇:我自己摄影。你想得到一个新鲜的角度,让观众身临其境,我就想尽量贴近他,跟他靠近。

  主持人赵宁:以前爬过树吗?

  李勇:我不会。这次是别人把我拽上去的,当地人的生存技能在城市里面人不能想象。他们在户外能力是非常强的,比如说爬树,主人公的哥哥,花絮里面有,很多是他做的,身手特别好,爬树很快,爬到很高的地方,把我们滑轮固定住,系绳子,请了7、8个当地人完成了这个操作,拽,把我拽上去。

  主持人赵宁:高度很高吧?

  李勇:对。树很高。

  主持人赵宁:你当时的高度?

  李勇:我自己应该是30多米、40米的样子。

  主持人赵宁:当时是什么感觉,因为你要待很长时间。

  李勇:在下面看不觉得,在电视屏幕上也不觉得。但是设身处地,到了那个高度,会觉得树不停往下倒,树会动的,你老感觉身子马上要下去。

  主持人赵宁:有一个杠杆原理,在高的地方,很小的动会觉得很大幅度。

  李勇:你随时觉得要下去了。是非常恐惧的。

  主持人赵宁:拍摄之前有跟陈导说要加你的保险吗?

  李勇:没有。

  陈晓卿:他这个确实是违规操作,回来得到的不是表扬,是批评。也就这一次意外,其他的都没有这样去拍摄,都是有比较好的保护措施。对我来说片子不是最重要的,人肯定是最重要的。

上一页123下一页

(责编: sisi)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