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追忆李泰祥:老师让流行乐不朽

2014年01月04日03:46  京华时报 微博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1月2日,台湾作曲家李泰祥病逝,享年73岁。5日,台湾艺术家合奏团将在台南文化中心举办“橄榄树下的黄金岁月——李泰祥歌乐经典音乐会”,成为首场追思会。届时李泰祥的女儿李若菱将首演新作《橄榄熊》致敬父亲。昨晚,李泰祥的女弟子、结束《梦想星搭档》“梦想盛典”录制的齐豫和潘越云[微博]接受京华时报[微博]专访,聊师生间的故事、谈老师的音乐成就。齐豫说,“老师拓宽了所谓流行的定义,流行不一定会退,它也可以永垂不朽”。    

  □其人

  李泰祥1941年出生于台湾台东县一个阿美族原住民的清寒家庭。1956年考入国立台湾艺专音乐科,主修小提琴,后曾担任过首席小提琴及指挥。他的创作横跨古典、现代音乐与通俗,更曾将郑愁予、余光中、罗青等人的诗及三毛的词谱成曲,代表作包括《橄榄树》《告别》等。

  1994年李泰祥发行专辑《李泰祥与他的女弟子》,收录了女弟子齐豫、许景淳、黄琼琼、潘越云、叶倩文、唐晓诗、钱怀琪演唱的22首歌曲,堪称经典。

  李泰祥重视音乐推广,认为艺术应走出象牙塔。2013年获颁“行政院”文化奖时,尽管为病所苦,已行动不便的他仍坚持搭乘救护车亲自出席领取这份荣耀。

  女弟子齐豫

  从未觉得死亡离他近

  读大学时,齐豫在一次民谣比赛中被李泰祥发现。1978年,李泰祥为齐豫录制首张专辑《橄榄树》,让她蜚声乐坛。有媒体报道,齐豫曾自喻是把琴,“遇上李泰祥是件幸福的事。跟他在一起,我就像把琴,只需轻轻拨弄,就能弹出最好的音乐”。

  谈及恩师的逝去,齐豫昨天表示虽曾在2013年12月探望过老师,但仍觉得噩耗很突然:“老师已住进安宁病房多日,但得知老师辞世,还是很惊讶。不到一个月前看到的老师,虽然因为癌症而极瘦,但是在无法言语的状态下,用眨眼回复我的问候,是很果决且明确的,并没有觉得老师特别虚弱。可能是因为常年来,看到老师与帕金森氏症为伍,却从未见他屈服过,以至于没有觉得死亡离他那么近!”

  齐豫感慨恩师对自己的栽培和影响。“近年来对老师疏于问候,并不知道老师对我还有什么嘱咐或期待,但是,我感谢老师当年对我的肯定!我也不会忘记一生与音乐为伍,从未离开的老师要我坚持的是什么,因为那是老师特有的精神:不轻易妥协!不随波逐流!坚持理想!就如同在1978年因为金韵奖比赛和老师初识,被邀请到他家中,听他用钢琴伴着假声唱出的《橄榄树》——‘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流浪远方’……(这是)一种坚持建立的自我价值,不容动摇。”

  老师让流行永垂不朽

  齐豫一直自称是学生,不适合对恩师做出任何论定或评价,“老师对乐坛的贡献都在他那些隽永的歌里”。她说李泰祥拓宽了所谓的“流行”,“流行也可以永垂不朽!当经典披上了流行的外衣,让人在追求流行的当下,也能一窥经典的堂奥(奥妙)!”

  齐豫希望老师的那些“拥抱大众、为大众写下的歌”,能够流传得广而久。“老师是台湾原住民,但一直有着拥抱大中国的情怀,作品里常看到老师对那些大山大水的咏叹。有人认为老师的音乐曲高和寡,存在于古典与流行的折缝中。但是,我在内地走动的这几年,发现老师在内地有着好多知音和支持者,为此替老师感到异常欣慰!”

  “橄榄树”停唱是为去寻找

  去年10月,参加综艺节目《梦想星搭档》时,齐豫曾经的亲笔家书意外曝光。她在家书中表示,今后不再演唱《橄榄树》,而这首歌正是恩师李泰祥的扛鼎之作。

  昨晚,谈及为何不再演唱,齐豫告诉京华时报记者:“从1979初生之犊般地勇敢出发寻找,到2002年以为已经找到心中的橄榄树,却发现只是物质表面追求的满足。2004年,我发现精神上有太多的未企及,和橄榄树之间又出现了极大的距离!”研究佛法的齐豫用一句充满禅意的话作结:“‘橄榄树’是要自己去‘成为’的。”

  齐豫回忆老师曾不止一次说过“《橄榄树》是浑然天成的一首歌”,“当年好多人邀歌,都请老师以《橄榄树》为范例。老师总说,就算我想模仿自己,都写不出来了”。齐豫说:“《橄榄树》是老天爷借由老师的手写出的不朽名曲,我有幸唱到它,更有百千亿万的耳聆听到它。”

  在《梦想星搭档》中和弟弟齐秦[微博]最后一次演唱《橄榄树》后,齐豫称不再唱《橄榄树》是道别过去,“更深的认知是,《橄榄树》已经不是老师的《橄榄树》,更不是齐豫的,而是所有曾经被感动,甚至被这首歌祝福心灵的人的《橄榄树》!”

  女弟子潘越云

  作品富含生命与情感

  1986年在齐豫参与演唱的传统与展望音乐会上,潘越云在后台认识了李泰祥。“首次合作是做1988年改编自林语堂著作的电视剧《京华烟云》原声带,从音乐内容到摄影美学堪称华语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一,印象至深。”

  一众女弟子中,潘越云有“健康宝宝”的昵称。“李泰祥不只对声音敏感,他觉得我很有生气、阳光。因为体操出身,喜欢运动,所以每回在李泰祥面前,我就是健康宝宝,情歌外衣上多了一抹朝气。”

  潘越云说:“每回演唱李泰祥的作品,通常一首歌有好几张五线谱的手写稿,所以录制他的作品,除了考验唱功,还要有深厚的识谱底子,至今我还保留着他的手写稿。他的音乐作品多样、丰硕,印象最深的是融合不同的民族风格和人文视野。以与他合作的《京华烟云》电视原声带与《无卵头家》电影原声带为例,两种风格迥异的作品却都富含生命力和深厚情感。”

  潘越云最后一次与老师见面是在去年,“那是老师获颁第32届文化奖,我也应邀出席,很荣幸参与了那个相当荣耀的一页,也是最后一页。”

  女儿李若菱

  新作《橄榄熊》致敬父亲

  除了经久传唱的《橄榄树》《告别》《梦田》等歌曲,很多人不知道李泰祥的管弦作品同样震撼人心。早前,台湾艺术家合奏团定于1月5日在台南文化中心举办“橄榄树下的黄金岁月——李泰祥歌乐经典音乐会”,并将演出实况通过网络传回李泰祥的病房。不想这场音乐会成了首场李泰祥追思纪念音乐会。

  李泰祥的女儿李若菱表示,她将首演新作《橄榄熊》,自弹自唱向父亲致敬,传承意味浓厚。李若菱透露,她曾于1月1日晚间,趁病房没有其他病人,特别为李泰祥唱了一曲“野狼125”广告歌。她还在父亲耳边说:“你是一个很不像爸爸的爸爸,但是你是一匹野狼,你的精神就像那部摩托车一样到处奔驰翱翔,为了艺术不断往前走,我相信不管你未来到哪里,都会勇往直前,潇洒地走下去。”不能言语的李泰祥,听完女儿这番告白,泪流满面。

  □追忆

  马英九 师带给台湾美好

  昨天,马英九在其个人社交网站发文缅怀。他说,出身阿美族的李泰祥,不但写出跨越族群与世代的歌曲,还大力培育音乐人才,自掏腰包成立基金会,帮助育幼院院童。李泰祥对台湾的贡献从音乐横越到公益,音乐大师,当之无愧。“谢谢李泰祥老师,谢谢您带给台湾所有美好的一切。”他还贴出两年前拜访李泰祥的照片,虽然李泰祥当时已饱受帕金森氏症之苦,但仍露着开朗笑容。

  李广平[微博]《橄榄树》改变流行乐

  “三十年前一个酷热的夏季,我听到了一首改变我一生的歌曲——《橄榄树》。用什么词来形容我听到这首歌曲的心情:空谷足音?石破天惊?天衣无缝?雅俗共赏?我后来从事流行歌曲创作与评论工作,与这首歌曲,有着深刻的渊源。”这是李广平曾经描写李泰祥及其作品的文字。

  2011年,得知李泰祥病重,没有钱治疗,李广平曾发起“永远的橄榄树——向李泰祥老师致敬”义演。“他把歌曲卖断给唱片公司,收不到版税。我就在北京发起义演,不论是北京的摇滚乐界、民谣界、流行音乐界,大家都不计条件地奉献。”那次义演筹集的善款由李泰祥工作室的工作人员转交给了李泰祥。

  昨天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李广平直言,《橄榄树》改变了流行音乐的走向,提升了台湾流行音乐文化的层次。80年代初,李广平通过广播第一次听到《橄榄树》,“当时我在广州从事流行音乐工作,这首歌让我知道流行音乐可以有哲学的意义、生命的内涵、文化的高度。李泰祥与台湾优秀文学家余光中、三毛和诗人罗青、郑愁予、痖弦等合作,将华语流行音乐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由精神、理想之梦、加上齐豫波西米亚的浪漫形象与情怀,都是这首歌曲成功的内在核心元素。30多人的管弦乐编曲伴奏,严谨成熟的音乐理念与高超的作曲技巧,加上录制上的精益求精,都是台湾乐坛空前的创造。”

  李广平评价,李泰祥的离世是音乐界的损失。“他还有梦想,还有想写的东西没写出来。他把流行音乐交响化,把流行音乐当艺术歌曲写,有难度、不好唱,但一旦被接受了就是经典。希望有更多人认识到他作品的历史价值,30年,一直都能感动人,这很难得。”

  南方二重唱[微博] 畏潮流走自己的路

  在一次民歌演唱会上,南方二重唱与李泰祥有过一次合影。昨天,她们回忆第一次听到李泰祥的歌曲,是在初中时,“在电视上看到齐豫姐唱《祝福》,清新的声音加上古典的钢琴与弦乐编曲,在当时流行fullband的乐坛上算是少见的。那时小小的我们只会欣赏,学不来。他写的歌有难度,如果没有岁月的洗礼,很难唱出精髓。”

  在南方二重唱的心中,李泰祥一直不畏潮流,走自己的路。“30多年来他的作品辨识度很高。从现在的分类看,他那时的作品应该属于NewAge(新世纪音乐,编者注:《橄榄树》写于1973年,新世纪音乐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也就是在世上还没出现NewAge这个乐风时,大师就已经走在世界前端了。”

  京华时报记者 侯艳 高宇飞

(责编: 颜芥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