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流行音乐老本儿还能吃多少?

2012年12月28日16:01  北京青年报

  如果并非某位歌手的铁杆粉丝,如果听歌只是路途中的消遣,那么回首2012年,能留在你记忆中的中文歌曲有几首?对于非歌迷、非专业人士的普通大众来说,获取流行歌曲的渠道无非是商铺背景音乐或广播电台,而今年能像《江南Style》一样凭借这种狂轰滥炸式的传播混个耳熟的中文歌,算起来也只有上半年的《最炫民族风》和下半年的《我的歌声里》。这就是我们所能得到的答案。这个答案相对于受众数亿、年产新歌近万首的华语流行乐坛,实在是一个悲哀的数字。

  回顾上世纪90年代,港台有周华健、谭咏麟[微博]、陈淑桦、张学友、林忆莲[微博]、王菲、张惠妹[微博]、郑智化等层出不穷的天王天后,几乎每年都有那么几张专辑大卖特卖,几乎每张专辑里都会有两三首歌传唱在大街小巷;内地先是有唐朝、黑豹、魔岩三杰领军的摇滚风暴,后来高晓松[微博]、老狼[微博]又掀起校园民谣的浪潮,其间涌现出来的经典之作亦是为数不少。那是华语乐坛创造力大爆发的黄金时代,即便到了本世纪初,也还有周杰伦、王力宏[微博]和林俊杰[微博]的中国风可以撑起面子。

  或许是那个时候的储备太多了,以致现在无论老将还是新人,依然受用不尽。当年的天王天后,虽然人气已是今非昔比,但依靠人们的怀旧心理,出来办个巡演,一路还是能有不少钞票入囊。比如张学友、林忆莲、张惠妹、张信哲[微博]的演唱会,所到之处仍有一票难求的盛况,即使是程琳、李玲玉这些早已淡出歌坛的老牌歌手,复出后也吸引了一众铁杆粉丝的拥戴。说到原本是音乐行业主业的唱片,今年也出现了翻唱的风潮,出翻唱专辑的不仅有毛宁[微博]、水木年华等老将,还有张杰[微博]、刘惜君等年轻的选秀歌手。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基本可归结为两个:一方面是近年来选秀节目的红火引发了音乐人的浮躁心理,既然唱唱老歌也可以轻轻松松地扬名立万、发家致富,又何必埋头苦干地去创作新歌、探索适应社会变化的全新音乐风格?另一方面则是从业者对于新媒体时代的不适应,近年能够流行一时的歌曲如《忐忑》、《月亮之上》等大多是通过网络或影视平台而为人所知,即便是质量上乘、在圈内亦有良好口碑的《我的歌声里》,也是因为“中国好声音”选手李代沫[微博]的翻唱才进一步火爆起来。在这样一种靠眼球吸引耳朵的境况下,唱片公司还是靠电台打榜等传统方式来推广新歌,显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歌曲若不能被广泛传播,就算它再优秀,也无法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打击了创作者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于是,吃老本儿成为歌者心安理得、听者见多不怪的普遍现象,可是得过且过的日子掩盖不了其后潜藏的巨大危机。没有经历过乐坛黄金时代的80后、90后正在迅速成长,他们对那些老歌不会有中年人的依恋情感,他们更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待年轻一代成为音乐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时,老人、老歌必将走进历史,而这样的日子已不会太远。

  经典金曲当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正如歌手们在新编和翻唱老歌时常常会喊出“致敬”的口号,但对一个伟大的艺术时代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不是复制,而是复兴。再厚实的老本儿也总有坐吃山空的时候,唯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高攀才是出路。

  令人庆幸的是,表面浮华而内在空洞的电视选秀节目之外,悄悄地兴起了以原创能力为选拔标准的音乐比赛,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光线传媒已举办数届的“新能量音乐计划”,今年又增加了羽泉[微博]组合发起的玛克思原创音乐大赛。它们暂时还不能与热闹的选秀分庭抗礼,但起码为音乐新人的挖掘和发展找到了一个更为正确的方向。可供佐证的事例还有不久前旭日阳刚推出首张原创专辑,即使是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草根歌手,也都明白了“没有原创作品就走不远”的道理。

  看到这些在逐渐腐朽的老树旁滋生的新苗,我们或许可以期待华语流行音乐将会迎来下一个春天。

  ■文/本报记者 崔巍

(责编: pp)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