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这个话题又得从伟大的娱乐圈绕着说起。都知道王菲谢霆锋谈恋爱了,好事,恋就恋呗,但偏有好事记者特别想替老百姓打探出张柏芝所思所想。于是,拦住了张,非要张表个态,戴着墨镜的张表了态。此态为何并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我只想代表一个已成家的成年人说:这类采访的霸王硬上弓,让人很不舒服,人家是前妻,生了两稚子,你硬拿这么尴尬的问题去逼问,实在太残忍了。
这样的残忍远不止一桩,一些人以为我要顺路讨伐下现在娱乐记者的素质,其实不会,讨伐的范围哪止娱乐,其他行业也有很多相类的粗暴出现:比如采访空难遇难者家属,请问你现在心情怎样?采访地震失去父母的孤儿,你想妈妈吗?采访狂跌后的股民,请问你现在心情如何?KAO,我的心情?恨不得直接把摄像机给砸了,话筒扔了,你丫,还是正常人吗?!
许多人在呼吁老百姓的知情权,记者的采访权,但很少有人研究受害者的拒绝权。上面讲到的例子,都不是合格的记者能干得出来的事。记者以追求新闻为目标,但请注意,前提是你得有人的基本礼貌,你得有关于人际界限的基本判断。专门寻找软肋,寻找弱小,然后给其沉痛一击,心灵震颤,这样一拳得出来的新闻,味儿是很重,估计点击率关注度也不低,但却少了一股人味。
中国人好像特别容易忽略人际界限,常干出一些自以为高明但其实很低端的事儿。我自己有时也难免。比如前不久我问一加拿大女孩:“你爸爸更喜欢你还是妈妈更喜欢你?”这问句在中国很常见,但这位90后的加拿大女孩却蹇眉生气:“我不会回答这样的问题。”很决绝,弄得我有些下不了台。后一想,加女孩生气是有道理的,我的话貌似礼貌其实不礼貌,有挑事嫌疑,疑似破坏人家庭秩序。
忽略人际界限是很多记者吐出让善意围观者“呸”的问句的内在原因。他们以为是记者就什么都可以问,是记者就能怎么让你难受怎么来,但他们为什么不扪心自问:若他们爷爷过世了,他们会在葬礼上问爸爸心情如何吗?如果问了,我深表佩服,但我觉得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记者以新闻追求为天职,但也得注意场合,分清性质,重要的是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礼貌、分寸和界限。
特别提醒那些即将面对粗暴越过人际界限的采访的当事人,你们比较好的回应是婉拒。告诉丫:“我有权沉默,你的问题我不愿回答。”——但这都算太给面子了,因为他可能会把你这两句话演义成豆大新闻标题。更好的回应是沉默,双唇紧闭,目不斜视,旁若无人,连他调戏你的机会都坚决不给。
谭飞/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