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致我们终将老去的明天

2013年11月27日09:33   娱乐专栏  作者:曾念群   我有话说

  《老有所依》第7集中,借江木兰和吕希为老人找养老院的契机透露了一个尴尬数据,北京300万老年人口中,失能老人占20%,能照料失能老人的机构才十几家,以他们咨询的养老院为例,辖区200多失能老人争排31个床位。江木兰小俩口绝对是这是星球上顶级的孝子女,但倒金字塔的养老现实,让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分身乏术,《老有所依》的背后,其实是个老无所依的困局。  

  2013年打着“接地气”幌子的生活剧不少,但像《老有所依》这样戳中当下国民软肋和痛处的,不仅是年度唯一,更是多年未现。故事抽取几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青壮年一代在超市、文化馆、报亭为生计奔忙,他们是生活的大多数。在他们身后,亚芝对子女过于溺爱,连养老本都搭光,几乎被扫地出门;方琼膝下两女一儿,儿子远在美国,女儿们忙得连跟她说话的空都没有;江开国拖着年迈老父投奔到北京,可他打心眼里不愿拖累女儿。  

  曾经备受宠爱的独生子女的一代,一转眼就养老危机的年景。以江木兰为例,一面是公公突然撒手人寰,留下失能的婆婆需要全天候陪护,一面是老父和爷爷无人赡养,只好接到北京与自己的夫和女儿挤成一团。当然,导演想辐射现实困局远不止这些。何教授丈夫病危和过世都不通知远在美国的儿子,怕耽误儿子的工作;田咪为了脱贫,眼高手低不折手段;木兰想换套能够装得下所有家人的房子,无奈连燕郊的房子都换不起。雷颂华待母亲并非不孝,一来时代早已把她打造成了工作狂,二来她就是个直肠子不会哄人,寂寞的方琼只有通过不停的折腾来缓解寂寞,在她的背后,还有有一帮打着“夕阳产业”的骗子产虚而入。  

  故事的前半程是老无所依的现实的困局,后半程是各自老有所依的突围尝试。江开国在老家偷偷买了老年公寓,结果被骗得连老宅子都搭进去,在北京坚持维修填补家用,积蓄养老钱为女儿减压,并自己找了养老院;亚芝对儿子和儿媳不再报以奢望,她策略是试图与老乡江开国抱团取暖;方琼终于还是走进了养老院,可跟高档养老院又格格不入,直到遇见江开国等开心老头。对应第7集吕希对养老缺口的困惑,故事后程总算有人开眼,彭院长因忏悔早年不孝,变卖家产开办了低廉实惠的老吾老敬老院,为几位困顿的老人提供了一个抱团取暖的窝。  

  在《北京青年》中,赵宝刚挑战了一回当代人生活观念,鼓励年轻人走出父母的臂弯,所谓重走青春,但那毕竟是漂浮的概念,《老有所依》再度挑战我们的养儿防老的养老逻辑,为我们的养老问题开启了一扇门,比如养老院——当然养老机构得跟得上才行。正如江开国的怅然,所有人全在移动,桐城的移到北京,北京的移到美国,身边都没个人。世界在变,我们的养老观念也得变。当然,我们的现代生活更应该主动去迎合养老的现实,比如剧中的其中一户儿女,最后毅然放弃北京生活,选择了陪老人回故土养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老有所依 赵宝刚 重走青春 北京青年 养老 刘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