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新唱粤语金曲的集体回魂

2014年06月12日15:12   娱乐专栏  作者:长凤新   我有话说

  长凤新(媒体人)

  假如黄霑仍然在世,近期来到内地影院,北京也好,广州也罢,都会在新片《窃听风云3》中听到自己30多年前写的歌再度响起。

  歌中唱的是:“青山原是我身边伴,伴着白云在我前;碧海是我的心中乐,与我风里渡童年……”是1980年TVB电视剧《风云》的同名主题曲,编曲未变,唱歌的人,由仙杜拉换作了眼前的刘青云、古天乐、林家栋、方中信、林嘉华。

  霑叔可能会喜欢。虽然几位演技明星歌艺平平,但你一句我一句轮番接唱,是身在KTV的忘情状态,酒精与药物双管齐下,难得没有荒腔走板。或许,也会让他想起自己2003年在香港大学修文化研究博士学位时,洋洋15万字论文中所写的:“卡拉OK的出现,令音乐工业出现了个不太好的现象,作曲人因为迁就卡拉OK顾客,所以在音域上收窄了创作范围……”

  不过,他与老搭档顾嘉辉并未这样迁就过顾客。他们的创作高峰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前,其时卡拉OK尚未走出日本国门。1985年,TVB举行“18年主题金曲大选”,他写的《狂潮》、《奋斗》、《上海滩》、《两忘烟水里》、《万水千山纵横》、《世间始终你好》、《交出我的心》全部获选;同年12月,与顾嘉辉开始合作纪念演唱会。那正是“辉黄”二圣的辉煌时代。

  好景不常在,黄霑后来表示,“粤语流行曲没落的趋势,限于环境,已难望再有奇迹出现。”隔了十年光阴来看,奇迹的确没有发生。因此,假如在大银幕上与旧作这样迎面相遇,难免会一声长叹吧。更不会想到,今天的电影,连主题歌都省了,直接朝上个世纪借用资源。类似情形,去年也有一例:电影《扫毒》中,男主角们唱的也是由他填词、顾嘉辉作曲的旧作,1978年TVB电视剧《陆小凤》的主题曲《誓要入刀山》。

  对于今天的港片来说,粤语金曲集体回魂,意义何在?在《扫毒》中,刘青云对张家辉说:“你的主打歌!”张家辉反驳:“怎么是我的?你们也一起唱。”然后,开始回首当年情。那确实是他们的主打歌,更是他们的时代曲。想要抚今追昔,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十年前的《金鸡》系列已示范通过陈百强、林子祥等人的粤语老歌开启记忆通道,一本万利,屡试不爽。待到2014年,电影《金鸡SSS》中,“哥顿哥”张家辉出狱重返人间,仍是去KTV唱《谁明浪子心》。今昔比照,浪子已成老浪子,“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头”。

  关于《扫毒》,内地多半观众看到的版本是:三人跟随电台里的原版郑少秋唱粤语《誓要入刀山》,开口讲台词则是配音的普通话。之间过渡转换,天衣无缝,观众早已见怪不怪。《窃听风云3》想必也是一样。如果黄霑见到这一幕,会奇怪吗?——当年,他曾在上海见过不会粤语的年轻人却会唱张国荣的《Monica》,略感稀罕;如今乾坤大挪移,谁唱粤语,谁讲国语,一番洗牌,真是风月无情人暗换。

  也只有这些老歌没法被完全精确地译为另一种语言。一旦重译,歌词、咬字、气息、味道必将改变。密码不对了,怎么穿越得回去?不如让演员们齐齐唱原版卡拉OK,简单快捷。卡拉OK其实也是一柄双刃剑:在黄霑看来,它让歌曲变为自娱和发泄的作品,而不是可以欣赏的优美创作。但吊诡之处在于,也正是卡拉OK的泛滥,粤语老歌才得以保存传唱。一间KTV的曲库,未尝不是老歌的衣冠冢。顾客唱累了,打开原音,一个旧时代还能偶尔还魂,流金岁月,历历在目。

  在《金鸡SSS》片末,众人齐唱的是罗文金曲《前程锦绣》:“斜阳里,气魄更壮,斜阳落下,心中不必惊慌。”不必惊慌,是因为明天会更好。黄霑却在那篇博士论文的结语中说,“可惜的是时代过去,声音会随时间湮没,除了存在人们的记忆和几张尘封的唱片里,下一代未必再有人惹起共鸣了。”第二年,他因病辞世——今年是他逝世十周年。

  或许他的观点过于悲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唐诗宋词也有隔代知音。香港填词人林夕去年引用过一句口号,“只要有广东歌,就不会有世界末日”,则要乐观得多。不妨顺着假设下去吧——只要港片继续在拍,就不愁没有熨帖的经典老歌来配搭。光是黄霑,就有好多,比如《歌影江湖》一书作者王玉总结的:“人间道,男儿当自强,千山我独行;当年情,旧梦不须记,沧海一声笑。”

  (载于“娱乐观”)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金鸡 粤语金曲 窃听风云3 黄霑 港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