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其实是一路向西

2014年09月22日20:39   娱乐专栏  作者:泊明   我有话说

  无论多忙,我都保持尽量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韩寒的《后会无期》上映,各种宣传渠道同时轰炸,加之我自己对韩寒的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同时还有媒体约我写评论,自然是必须要去看的。

  去看《后会无期》的过程颇不顺利。26日晚准备去看,但我手机里的每一种购票软件都不给力。不是支付遇到问题,就是网络故障,连带到我对中国移动和联动的3G网络连最后的一丝好感也荡然了。无奈只有到电影院去买票,又存了几百块办了一个会员卡。这应该是我钱包里在不同电影院办的第5张会员卡了。办完会员卡才发现,《后会无期》实在太火了,即场的票只有第一排可选了。于是我放弃了看《后会无期》,改看恐怖片《京城81号》了。这部电影真够恐怖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27号晚,我用前一天刚办好的IDC的会员卡提早网上订票,终于如愿看到了慕名已久的《后会无期》。整个观影过程中,我的周围弥漫着笑声。从冯绍峰误炸了邻居家的房子,到陈柏霖动色念想嫖娼,再到那台Polo车的前挡风玻璃被偷,总之有人一路笑到底。我一直没有笑,一直在想韩寒的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点什么。韩寒是位作家,他拍电影一定是像写小说一样,想通过故事表达点什么,因此我会把《后会无期》当成作者电影来看。但想了很久,我还是觉得《后会无期》的各种表达都不够清晰。在我看来,如果想让电影看起来表达得更清晰,最好把电影的名字改了,改成《一路向西》。

  看过前两年轰动一时的那部色情片的人一定会觉得我是在恶搞,因为《后会无期》除了“包日”这样的对白有点荤之外,其他都不算色情。尽管这样,我还是要盛赞一下那些带10岁以下的孩子来看《后会无期》的父母:你们是真他妈的不配为人父母的!我们说回改名《一路向西》的问题吧。因为这样改名之后,影片的公路片类型和叙事的线索和结构都明显清晰了很多。

  本来电影的所有叙事线索都是围绕着江河老师从最东边的岛上交配到最西边去教书。三个男人,算是为了各自的理想离开东极岛。一路向西的过程中,友情、爱情、理想、信任等等都遭受到现实的考验。而且,联系到片中出现过老版电视剧《西游记》的插曲《女儿情》,一路向西因为具有由东方来到西方去求取真经的意味,更符合片中关于人生磨练、成长、得道的寓意。若我离去,后会无期,这样的解读显得凄凉很多,但剧情里其实也有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惊喜和乐观。因为这是韩寒的作品,所以我才愿意做这样的解读。韩寒自己也说过,一个小学生,你写出红楼梦也只会被人当成心情,随笔。如果你是个成名作家,就算写个天气不错,都会被人认为深有内涵。所以,尽管这部电影的故事平淡无奇,情节支离破碎,能够让观众一乐的只有一些牵强的急智幽默,但我们还是要深入解读它背后的人文情怀的。如果不这样,这便不是韩寒的电影,而你也就会把当成没看懂这部电影了。

  我不担心别人说我没看懂这部电影,我只是不太喜欢别人替我思考,这部电影里好像也有类似的对白。我心目中的好电影,还是讲一个故事,故事本身值得去解读、去思考。而不是像《后会无期》一样,替我们思考太多。故事的平淡表面上是一种克制,看似不想越俎代庖替观众思考,但实际上,相比故事平淡而过分出彩的对白,就是替观众思考后的直抒胸臆。除此之外还有片头和片尾过分着墨的旁白。韩寒导演还是没有改掉一个作家的叙事习惯。用旁白交代故事不是不可以,只是让旁白过多肩负讲故事的故能,电影跟小说还有什么区别呢?比这个更严重的是片中主角的经历在有经历有故事的人看来,那根本不算个事儿。如果这些都个事儿,那生活也太风平浪静了吧!用不算个事儿的故事去说事儿,这事儿自然就显得不那么靠谱、动人!

  我也不认为这部电影好到了值得过分解读的地步,因为韩寒的独立思考精神,它值得被解读。很多经典确实都是被过分解读得来的,但不是每一个被过分解读的作品都可能成为经典。如果韩寒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就被解读为经典,那是对韩少未来的扼杀。我和之前一样欣赏韩寒,但对于电影我也有我的思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后会无期 韩寒 一路向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