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电视台购剧有钱就能任性?

2014年11月25日15:36   娱乐专栏  作者:纳兰惊梦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纳兰惊梦

  站在“一剧两星”的前夜,电视台在新的政策下如何购剧成为了新的焦点,加之今年以来不曾间断的电视剧撤档新闻—于正出品的—《云中歌》五度遭遇撤档,尼坤出演的《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仅播一天就被“贬”出黄金档,杜淳一年三部剧遭遇撤档——豪气的卫视们是否仍然“有钱,任性”,亦是业内业外所关注。

  尽管许多制片主任在各种公开场合言之凿凿称“买剧首要看剧本”,“明星不是衡量标准”,但残酷的现实却是,现在的确还是一个看颜值的社会,电视剧购剧的标配基本就两个字——看脸。要么是有名角主演,要么是有名导执筒,再不济有海岩、六六这样的名编剧压阵也是能够打动制片主任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要素都没满足,那就只能再“考虑考虑”。事实上,现在电视剧“预购”模式盛行。简单来说,片方在卖剧的时候甚至还没有成片,有的可能只有大概的主创阵容、剧本大纲等等。在一切都是未知的情况下,名角名导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参考的依据。但从这两年的购剧实际情况来看,电视台对于完全看脸模式从盲目信任转为谨慎小心。一方面客观上来说这些名角飞涨的身价快速的推高了购剧的成本,使得制片主任不得不格外小心,毕竟当下大剧动辄几千万元的投资,一旦收视搞砸当真在单位里抬不起头来。另一方面所谓的人气偶像是否与自己电视台的受众群体调性吻合也是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拿仅播一天就因收视率惨淡而创下“最短命黄金档电视剧”记录的《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主演尼坤是当红韩国组合中的人气偶像,但播出平台的受众却更多的是“妈妈党”,对于这样的小鲜肉实在不感冒,最终闹出了惨剧也不足为奇。产品和平台不匹配,结果只能是强扭的瓜不甜。

  除了看脸之外,电视台购剧还看“大腿”。这个“大腿”当然不是指的是哪位长腿妹子的大腿,确切的说是电视剧的出品方或者制作方的资源与实力。比如像华谊兄弟这样旗下拥有丰富艺人和影视资源的“大腿”,不少电视台是会果断选择抱上去的。因为一旦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就意味着两家能够在其他层面上进行多维度的资源置换和互惠互利,这是一种“你懂的”默契。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出品的电视剧质量总体还是有保障,买的放心播的安心。

  除此之外,追热门题材(《潜伏》播后买谍战剧,《宫》播后买清穿剧)是一种相对保险的做法,按照这个思维逻辑选剧,典型属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由于当下电视剧购买投资巨大的现实,和不可控风险因素太多,譬如某主演突然因为吸毒上了黑名单(柯震东,张默),某主创因为受撕逼影响观感不佳(于正被琼瑶告抄袭)等等,导致现在电视台购剧越来越谨慎,主观上会选择较为安全的艺人和题材的电视剧进行购买。于是,你为什么总会在电视上看到那么几张老脸的缘故,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一剧两星 云中歌 于正 有钱任性 电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