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才是《蒙面歌王》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5年08月04日15:43   娱乐专栏  作者:纳兰惊梦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纳兰惊梦

  作为从韩国MBC重金引进的王牌综艺,江苏卫视和灿星携手打造的《蒙面歌王》被誉为本年度最受期待的模式节目。  只因原版《蒙面歌王》在韩国的收视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还曾一度碾压了同档期的《我是歌手》。自从国内版开播三集以来,节目同样是继承了原版的高话题热度,在微博、朋友圈上“我猜我猜我猜猜”的热闹大有刷爆等社交媒体的架势。而作为版权引进节目,国内版《蒙面歌王》并没有完全COS韩版节目,相反在赛制规则、选手人选等方面都做了不少的改变,也正是这样巨大差异也引发了观众和圈内不小的争论——怎样才是《蒙面歌王》的正确打开方式?

  猜人还是听歌?这是个问题

  纵观对于国内版《蒙面歌王》的争论,多数集中于面具伪装功能不明显、猜评团演技浮夸话多,却无一对节目的音乐性有质疑。事实上,相较于综艺感更强的韩版,中版《蒙面歌王》从一开始就主打不看脸只听歌,丢掉偶像包袱,卸下明星光环,把它作为一档回归最本真的音乐舞台的音乐节目来重新改编。在前三集的节目中,选手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音乐水准之高,表演曲风之丰富确实令人赞叹,既有《千年之恋》这样激情嘹亮的女声高音直逼人心,还有《九儿》这样质地纯朴的民谣,有《我期待》里加入《送别》的欣喜,竟然还能《把旅行的意义》搬上竞技舞台。这样的改变虽然牺牲了原版节目中“蒙面”的悬念性,但是加强了“歌王”的比重,将其升级成追求节目音乐的极致品质。以节目收视率作为评判标准来看,位处于22:30非黄金档的《蒙面歌王》在第二集的时候就已经拿下了CSM50城收视率1.006%的成绩,虽然这个成绩纵向比较黄金档节目并不十分占优,但它已经是史上第一档22:30以后播出的真人秀节目成功破1的节目。

  照搬还是创新?其实也有苦衷

  对于节目组为何在买进版权的同时却又不按照原版的玩法制作这个谜团,其实从现在国内真人秀市场的生态能够解释。相较于韩国本土丰富的艺人资源,号称“地大物博”的国内演艺圈在艺人资源储备方面却实在是难以匹配。相对于造星体系完备的韩国演艺圈,国内演艺圈的造星渠道单一化。包括选秀节目在内的草根选拔机制的不畅,客观上也造成了歌手艺人的断层,这一点从火热的真人秀市场已经频频向跨界明星和隐退艺人下手的情况可窥一二。按照节目组打造极致品质音乐节目的设想,即意味着做一季节目就需要网络66位实力顶尖的唱将歌手,这样对艺人数量和质量的高要求,都远远超过了常规节目的制作规则。包括在第三集节目中被淘汰的“狼牙”选择不揭面表明身份的目的,正是出于节约资源重复利用又不影响节目可看性的考虑,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其在之后的第二季中重新改头换面以新的造型挑战。同时,由于市场供需结构变化所带来的艺人水涨船高的出场费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都使得节目都无法完全按照原版的模式进行制作。加上广电总局不久之前下发的“限真令”中,明确提出了对引进节目模式进行以我为主、开拓创新的本土化改造,客观因素的多重限制下,《蒙面歌王》的改编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保留还是调整?猜评团让位欣赏

  带上面具、隐藏身份,只为用最纯粹的声音和最极致的音乐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从这个角度出发,节目的所有设置都应该为“不追求浮躁与热闹,只求给音乐最原始的声音”这个立意的升华服务。从目前节目整体的表现来看,存在瑕疵的环节便在于猜评团功能设置和节目表现都过于鸡肋,甚至还不同程度干扰了观众欣赏蒙面歌手的表现。即使是在韩版节目中,蒙面歌手在表演的过程中猜评团是不会有过多的言语举动对观众形成干扰,只有在演唱结束以后才会有镜头切入评论。而中版《蒙面歌王》中的猜评团更多的是试图起到混淆视听的作用,包括在演唱过程中过多的言语交流和略显浮夸的表演,都让观众很是出戏,影响了作为一档极致音乐节目的观赏性。建议在后面的节目中,猜评团的构成建议调整为以音乐人制作人为主,在演唱过程中不切评论镜头以免影响表演的完整性,在表演结束以后才从音乐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点评,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和欣赏歌手用歌声带来的感动,真正凸显节目音乐的极致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真人秀 蒙面歌王 音乐 综艺 韩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