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国富:我对电影的兴趣都是基于对人的兴趣(7)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17:43  新浪娱乐

  而《双瞳》用的是一种比较算计的方法。刚才我也已经讲到这个。这个算计主要来自于我的不服气。我想在类型片的实践上去挑战过去对通俗电影的看法,并且期待能有一个商业上的成功。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过去通俗电影等于美国电影,我们自己也是看着美国的这些电影长大的。当然我的经历会跟内地这些同代人的经历很不一样。他们可能看得最多的是主旋律,苏联的或东欧的,而这些电影我们往往却看不到。我看得最多的就是美国通俗电影。我特别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是,我有很多同行,他们跟我一样,也是看了美国电影以后才产生兴趣并投身到电影行业来的,但为什么当他们当了导演拍起电影的时候,却背离了这种路线?我真的不理解,我也跟他们讨论过,他们信誓旦旦地保证说下次我一定要拍一部很通俗的电影。包括侯孝贤也是这么说的,我就被他骗过好几回。所以我就有这个志气吧,我想接受这个挑战。

  问:那《双瞳》的故事具体缘起于什么?

  陈:《双瞳》的编剧之一是苏照斌,他蛮有想象力。他的世代是属于昆汀•塔伦蒂诺的世代。应该比我小一个世代。算台湾的所谓第六代。就是侯孝贤之后的一代。而我是最尴尬的,我没有代。我其实是跟蔡明亮一个时代,是比较正统的。而苏照斌的时代是很肆无忌惮的。

  他当时给我写一个故事。几乎完全是一个美国连续杀人案的翻版。我秉着想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将剧本做成的初衷,跟他聊。我说这个东西如果真的在台湾发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它有些什么元素是只有在台湾才会发生而在美国都不可能发生的?就这样,从一点一滴开始,慢慢地推翻先前的故事,才架构成现在这个新的故事。

  问:你在拍《双瞳》的时候,有没有担心这样的处理会让人觉得你将道教妖魔化了?

  陈:因为这个片子的投资是美国人。他们当初也害怕这个问题。因为大家知道,在美国电影中常常有一些什么诋毁天主教的电影,教宗还要出来抗议,教徒在首映式上还会举牌子抵制,所以美国人当初也很担心这个。因为他们不了解道教,担心电影出来会会引起麻烦,发生丑闻。我当时对他们说你放心,因为中国人对宗教的部分是比较宽松的。尤其是道教,那就更宽松了。因为道教并没有基本教义,你爱拜谁就拜谁,关公,济公,等等,无所谓。所以我觉得,我没有这个担忧。电影中关于道教的部分当然大部分是编造的,这样处理还是为了满足一个剧情需要。

  我对拍电影存在一种疑虑

  问:您的最后一部片子是《双瞳》,拍摄得很精致很华丽,商业上也大获成功,但从拍完《双瞳》之后的2001年到现在已经有7年,你再也没有拍片子了。为什么你这么长时间没有拍电影,?电影在你的生命中的位置到底是怎样的?

  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拍电影了,这个问题是我经常碰到的。台湾的,香港的,内地的同行都会这么问我。就像我刚才说过的,我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样。不过我很确定,我没有离开电影这个东西。始终在这个圈子里。我进这一行,从来不是因为我有这个自愿,不是说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电影就立志当导演,然后再进入电影圈,我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原因很简单,就是说,这个行业是一个很封闭的行业。如果你没有进电影学院,你家里也没有干这一行的,你就会觉得它比较遥远。怎么可能说想拍电影就拍电影呢?我作为一个来自一个台湾中部比台北小很多的城市的人,我喜欢看电影,但那是一个很孤独的行为。没有人跟我讨论交流,我也没有多余的资料来补充我对电影的好奇,我也没有想过我有一天能干电影。但后来因为很多的原因我走上了这条路。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对导演这个工作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欲望或者使命感。我一直这样告诉自己:如果我能拍出我想表达的东西。而这又不是其他导演也能随便做得到的话,那我干这个工作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如果我无话可说,或者无话可透过电影说,或者说,我觉得我想说的话有其他导演比我做得更好的话,那我干这个工作就没有太大意义。我一直对我自己有这么一个态度。所以有可能在《双瞳》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所以就停拍了。这是一个比较单纯的说法。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