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国富:我对电影的兴趣都是基于对人的兴趣(9)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17:43  新浪娱乐

  问:侯孝贤、杨德昌电影里对非职业演员的运用很到位,那你是如何选择非职业演员的,怎样给他们说戏、和他们合作的?有什么窍门没有?

  陈:有没有窍门?好像有。但不会只有一种,应该有很多种。我先说一点侯孝贤的情况。他早期拍的电影,用的都是职业演员。就算不是职业演员,起码是艺人。有可能用一些歌星什么的。然后突然他就转到了用非职业演员,台湾叫生活演员。这个过程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过渡。早期的非职业的演员用的也是艺校的学生。这些小孩的年龄刚好符合侯孝贤拍摄《小毕的故事》和《风柜来的人》里的角色。所以他就到学校去挑选小孩。台湾的艺校还不像大陆这边的,几乎没教什么表演。一般都是高中考不上的人去读的。所以这些小孩是特别野的一群小孩。侯孝贤要的就是他们这些面貌。他连续地用他们拍了两三部戏。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可能体会到了他自己的电影和演员之前建立了一种有机的关系。我记得他拍《童年往事》的时候,我去过现场。他的现场特别无聊,等半天,你都不知道现场发生了什么事情。布光要布半天,摄影机一下挪这里,挪那里。演员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要干嘛,没有台词。侯孝贤也不太指导他们,也不具体跟他们说你要说什么应该从哪走位到哪,都不说。然后就那样开机了。(笑)开机以后,他自己看了看,却感动得哭了。(笑)他的镜头都特别长,有时候那些演员也不是特别能进入状况。后来我就开他玩笑——我估计那次是真得罪他了——那是他拍完《戏梦人生》后,片子在国外得到了特别大的肯定,回来以后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说你走之前看了电影你到底觉得怎么样?我就直言了种种问题。因为我不太满意他一个东西,就是在拍电影的时候,他老是在赌他能不能抓到他要的东西,他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要到他要的效果,他就拍了,拍了后如果没到位,他就再拍,一直拍到没光了他还要拍。虽然我也能跟他一样,能靠自己的感觉来判断那东西行不行。但我总觉得,一个导演应该有一些掌控,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微调什么的。说到表演,他是将演员当作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你说他是纯记录吗,其实也不是。为什么他的机器摆设时要弄半天,他也在观察,看到一些演员状态不对的时候,他也会跟演员说一些特别模糊的话。比如说——这是我在现场亲眼见到的——他有一次对一个演员说,你不要直接就走过来,而是在心底里数三下再过来。这个挺神的。因为真的当那个演员数完三以后,我感觉那场戏就对劲了。这是一种指导演员的方式。

  杨德昌也喜欢用非职业演员。其实这对杨德昌来说是一个缺憾,并不是他的一个强项。因为侯孝贤的出发点是为了得到一个比较具有说服力的一种人物的再现。他只能选择非职业演员,因为他认为职业演员总是在作假,他极其抵触这个东西。所以他就退而求其次,走到一个极端的方式。而杨德昌却希望有准确的表演,但是由于他自己拍电影的方式,他不可能向很多行业里的人事和力量去妥协。导致他有时候很难弄到很好的演员,因为很好的演员有很多附加条件,酬劳啊,档期啊什么的。他又不肯受这个东西的制约,所以他等于是被逼到用很多他的学生的境地。然后要求他的学生要演出像明星那样的表演。所以我认为这个对他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作为一个被肯定的导演,他一直想组合好的演员包括林青霞等人来拍片,甚至他逝世之前想要梅格•瑞恩来做女主角。当时都谈好了。但始终没有完成。

  我对这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碰到《征婚启事》那样的作品,我只能用生活演员。我记得当时决定用刘若英以后,她当时的经纪人张艾嘉特别的担心,因为张艾嘉也是我的一个很资深的演员,她知道将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放到一块演戏,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她认为两者根本就融合不到一起,另外她认为最后的结果往往只看到非职业演员,而看不到职业演员,因为职业演员的表演往往就会被非职业演员“吃掉”了。就和好莱坞的明星说“最怕和小孩与动物一起演戏”一个道理。但是后来张艾嘉看了拍完的电影后认为自己是多虑了。她认为刘若英演的这个角色是很好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