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988 思想解放 中国电影朝气蓬勃
在电视和录像带普及之前,看电影是最普通的娱乐方式。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和乡镇、大厂、大院中,都会有电影院,那实在是中国电影和观众最亲近的时刻。那个时代的电影,没有太多的商业电影和试验电影,绝大多数电影都是面向最广大的电影观众拍摄的,而电影发行模式也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统包统销,没有如今声势浩大的宣传炒作,电影放映员是非常受欢迎的职业,而电影导演和主演对于观众而言则是遥远和神秘的。
李连杰在演出《少林寺》时每天能得到一块钱
电影再受欢迎,票房再高,与导演和演员的收入是没有关系的,拍摄电影是他们的职业,他们拿着体制内的工资,拍电影就是他们的任务,但某些人可以有一些补贴,比如李连杰( blog)在演出危险的《少林寺》时就每天能得到一块钱。然而那个时代所有的人精神都是斗志昂扬的,精神抖擞朝气蓬勃的面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理想主义和反思精神的八十年代,从谢晋的“反思三部曲”到陈佩斯的“二子系列”,再到第五代导演的爆炸性出现,都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时代特色。在电影里,有农村改革、国企改革,有女排精神、高考问题,有出国热、个体户,有谈恋爱、时代曲,总之,现实中有的电影中就有所表现,那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世界,逻辑明晰并没有太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导演不需要用隐喻和象征来说事。改革开放给了所有人好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更多人则享受思想解放带来的精神愉悦,他们高唱二十年后再相会,相信未来。专题撰文:刘子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