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影中的大时代:国企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16:26  新浪娱乐

  3、国企改革——共和国不会忘记

  三十年间,中国的国企几乎走出了所有的可能性。从拥有城市户口就可以安排工作,到接班和照顾性分配,再到企业承包、合并、破产、倒闭、重组、上市、引进外资,而下岗、再就业、买断工龄等等新事物新方式新办法层出不穷纷至沓来,工人们如今更关心社保、医保和

公积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早已经变换了人间。《孔雀》《青红》中的少女,最渴望的就是大城市的户口,也就意味着国企的票证,假设历史给了她们机会,也不过是十几年的荣耀。

  当年的国企,多数以中国、中华打头,或者以某些数目字代替,如今则更多是“集团”。从当年的金字塔格式的保密制度到如今上市公司的各种报表,再大规模的国企运作都更多了自主权和透明度,从工厂制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冲动最起码在表面上看来依然很见功夫。

电影中的大时代:国企改革
《共和国不会忘记》

电影中的大时代:国企改革
《二十四城记》

  1992年之前,可以看做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一个准备期,此后进入国企改革的深水区,由此带来的思考和阵痛至今。其中,产业升级、创新与整合,是题中重中之重。从《共和国不会忘记》到《二十四城记》完全是两个思路和方向,前者主要讲述大型企业改制转型的阵痛,承包国企引发的争议,而后者则直接将国有企业的土地置换,原址开发为房地产项目。国有企业应该向何处去?在2000年前的电影上,绝大多数都可以整顿工厂恢复生产得到新的机会,《愚公移山》、《突围》、《钟声》、《血总是热的》、《彩练当空舞》、《赤橙黄绿青蓝紫》、《钢铁脊梁》等等电影,单纯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出主创者的态度,无论是内部查找原因、还是下岗分流后的转折,或者商战题材,工人和领导都能够以主人翁的心态来面对一切。1980年代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和《快乐的单身汉》已经与当下的现实相差太多,《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冯巩的自嘲反而有着深刻的现实意味。

电影中的大时代:国企改革
《青红》

  《青红》中的故事,有着相当的代表性。1980年代初期,十九岁的女孩青红开始了她的初恋。这是典型的移民家庭,在六十年代中期,随内迁的工厂,由上海迁移到贵州,当时这被叫做支援三线建设。然而改革开放后,失去了光荣与梦想,上海成为回归之梦。青红的父亲计划不惜一切代价回到上海,青红并不理解父母的愿望。她和她的伙伴生于斯、长于斯,错误时代导致的后果,父亲一代人以宏大的主题来到偏远之地,当下一辈人长大以后,回归上海成为一个叙述母题。这个母题在《二十四城记》以商业开发为结束的答案。而更多的国企职工,则开始在本城内寻找新的机会,而国企集团则在沪深股市和海外得以展开更大层面的基本博弈。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