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画师:1秒24格,绘出童真的王国

2013年06月17日10:28  新闻晨报
原画师黄洁蔚 原画师黄洁蔚
黄洁蔚说,你们看到的是一张纸,画面背后花的时间却数不清。 晨报记者 吴磊 黄洁蔚说,你们看到的是一张纸,画面背后花的时间却数不清。 晨报记者 吴磊
黄洁蔚手绘的工作自画像 黄洁蔚手绘的工作自画像

  晨报记者 高磊

  《西游漫记》里的学究唐僧、《宝莲灯》里的沉香,还有总是一脸无辜“坏笑”的大耳朵图图……70后的黄洁蔚个子不高,却用身体里不小的能量指挥着这些动画世界里的演员们。

  23年来,她绘制的动画人物多得数不清,但在片头片尾留下姓名的动画片却屈指可数。她已习惯默默无闻,只有一件事留下遗憾——她参与的第一部电影片《米卡的圣诞礼物》在国内没有上映,多年后,她在淮海路三联书店意外看到了VCD碟片,标价45元,“想了半天,没舍得买,然后就永远地错过了。 ”

  除了画画还得靠“演”

  一片灰白的办公区域,属于黄洁蔚的那个工作室特别醒目,玻璃门口贴着各色动画人物,鲜艳而跳跃。2006年,黄洁蔚由美影厂外借到了这里——速达工作室,开始了陪“大耳朵图图”一起成长的7年。

  黄洁蔚的工作台井然有序:左手边,压着一叠整理好的手绘台本画面,上面画着大耳朵图图;右手边,正打开的电脑桌面上,图图的各种比例整齐罗列。黄洁蔚每天干的,就是让这些桌面上的人物跳动起来,她打了个比方:“我们就是演员+画家+摄影师。造型师先设计好标准造型和场景样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根据台本设计,画出各种动作来丰富这个造型并标上动作时间表。画成的稿件称为原画,相当于真人电影中的演员。让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还要考虑到画面构图,这就相当于摄影师。”她拿起几页文字剧本和一叠台本画面,“通常,一部10分钟的动画片是100多个镜号。1个镜号可能画1幅,也可能画3-5幅。”

  别小看了这短短10分钟的台本画面,背后花的功夫可不少。黄洁蔚介绍说,动笔前,首先要在心中串联故事场景,熟悉人物个性,恰当使用道具。理顺了再下笔画画擦擦改改,用电脑调节人景比例,然后清稿、核对节奏、计算镜号秒数,最后被总导演通过才算完成这道工序,没一两个月还真不行。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挑战想象力,“当年画《宝莲灯》,有个镜头是沉香半跪着,和母亲抱在一起旋转。我还记得,同事特地请了家人做了同样的姿势,用相机咔嚓咔嚓连拍了好多张,冲印出来,对着照片一张张绘出人物的动态图形,要不然,光靠想象很难画出满意的效果。”

  如今,黄洁蔚的工作已超过“原画师”的范畴。作为国产系列片《大耳朵图图》的执行导演,从前期到后期的每一个环节,她基本都要参与,忙得顾不上喝口茶,“什么时候下班?早一点嘛,傍晚六七点,晚的话十点十一点半都是有的。你们看到的是一张纸,这个画面背后花的时间是很多的。”

  全靠无名加工片攒经验

  和动画结缘,黄洁蔚有点误打误撞。

  初中毕业,喜欢随手在家画几笔的她,听说有个华山美术职业学校提前招生,就奔着投考去了,心想着,大不了还有机会再参加正规考高中,试一下没损失。“那时候还没动画概念,流行的是室内设计、装潢专业,录取比例是一两百人报考,才取二十个。”当年,随手写的第一专业没能如愿,黄洁蔚顺其自然进了候补的20人一个班的动画专业。随后一路从动画师干到原画师。

  上世纪90年代初,动画片十分火爆,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黄洁蔚匆忙赶工的动画,都是来自日本、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加工片,创意、版权都属于对方,他们只是赚个加工费而已。很多片子甚至连名字她都不知道,“当时圈里有句行话,把时间赶得特别紧的加工片,叫‘航班片’。最有名的要数日本动画片,一个合同过来,一个星期就要交货,一来一回时间非常快。”

  采访中,黄洁蔚翻开了资料夹,意外发现了一张若干年前手绘的工作自画像:一个打着哈欠的“小猪”,坐在家中床边不停画啊画,分不清窗外是白天还是黑夜。黄洁蔚说,由于是流水线的群体工作,每一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画动画的通宵加班很正常。“我们没几个眼睛好的。很多年轻时视力1.5以上的老同事,现在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轮流上阵。”

  可是,正是在这些磨练中,她慢慢摸到了动画的门道:人走路究竟是什么姿势,各种动物的跑跳飞奔动态如何,不同风格片中的马形态上有什么不同……她把各种点滴、经验汇集成素材稿,牢牢压在了资料夹里,只要有时间,随手翻一翻,“画加工片的时候,你会不断积累经验,只有累积了东西,将来碰到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坚守的原动力是兴趣

  电脑尚未普及的全手绘时代,黄洁蔚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画画擦擦,“那个台子很特别,当中嵌着块磨砂玻璃可以掀起呈坡度,玻璃下是个大箱子,里面有一个节能灯管,供工作时透光用,最难过的就是大热天,纸上全是汗,得用毛巾隔着,防止动画纸潮湿起皱。”好在,现在的动画台有所改进,灯管换成了冷光LED灯,时间再长,也不会很热。

  再后来,电脑逐渐进入了黄洁蔚的工作,“以前造型都是手画的,其实每个人画得都不太一样。现在资料可以全部扫描进电脑,进行精确化操作。”

  有时也不免怀念起最纯真的手绘时光,尤其是当年那些淡淡几笔,就勾勒出丰富剧情的水墨动画。黄洁蔚说,大家也曾议论过,未来中国的动画片,还能回到《小蝌蚪找妈妈》那样的水墨时代吗?《宝莲灯》导演常光希的回答,让她印象深刻,“在中国,水墨动画成本太高。因为我们当初的水墨动画一层层叠加,都是人工画的。当年画这些东西,人员都是拿固定工资,不像现在是酬金制,如果真要手绘,人工成本将非常之高。当然现在有电脑了,但用手工画成的水墨与电脑模拟出来的水墨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人员也是问题。黄洁蔚说,当年,和她一起参加厂里“动画设计稿培训班”的近十位同学,只剩她一个还坚持做着本行。同学、同事中,有人出了国,有人跳到外企公司做游戏动画去了,还有人干脆彻底转行,“各人有各人的原因,我们这一行的酬劳、待遇,现在都不如从前有竞争力。”动画片比较火爆的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人都想去原画部门,“因为是酬金制,画多少张,就决定你多少工资,比较赚钱。一个月别人的收入普遍只有一两百元时,我们这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就可以拿到两三百元了,真的是很不错的。”不过,随着外来的动画加工片数量减少,曾经的薪酬竞争力削弱,加上工作常常没日没夜,能坚守的原画师真是凤毛麟角,作为其中之一,黄洁蔚在谈到这个话题时笑了,“我不爱折腾,觉得每天可以画画,就蛮开心的。哪天实在画不出了,就随便涂几笔,记录一下同事、身边人的生活状态也蛮有乐趣的。”

(责编: sunny)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