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影评人十部电影独立推荐

2014年05月15日17:50  南都娱乐周刊 收藏本文     

  水怪

  1 娄烨[微博]《春风沉醉的夜晚》

  民国时代万家灯火后的困境,通过萎靡的词句朗诵,绵延流淌至今。

  2 郝杰《光棍儿》

  在原生态的言语狂欢下,史无前例地重构了中国当代乡野性史。

  3 和渊《阿仆大的守候》

  通篇散发着金沙江畔的原始诗性,不输于阿比察邦的东方气韵。

  4 王兵《三姊妹》

  直面现世的匮乏境况,甩向文明世界的响亮耳光。

  5 马莉《京生》

  在如此沉痛的题材面前,作为女性的马莉并未丢失掉她的冷静克制与洞察,细腻亦宏大。

  6 丛峰《未完成的生活史》

  作为当代史的科考家,丛峰挖掘了使当代七亿,甚至更大规模人群沦陷的生活旋涡体系。

  7 薛鉴羌《残废科幻》

  共进退的现实生活编译的狂欢、颓丧与失落,充满类型片的节奏与结构。

  8 邱炯炯《痴》

  它回归自我装置的摄影棚,它借尸还魂了过往的“血仇时代”。它以全新的艺术形式探寻了独立电影所能抵达的新境地。

  9 宋方。《记忆望着我》

  透过日常生活的切片,捕捉和展示着超越于幼青中老年的驻留时光;家族代际的记忆传承勾勒了绵延澎湃平民生活史的重要节点。

  10 赵亮《上访》

  “一代人要负起一代人的责任”,赵亮充当着这个十字路口的摄像头。

  内陆飞鱼

  1 丛峰《马大夫的诊所》

  片尾的送葬场面,像一首静穆的诗词。本片为作者“甘肃的意大利三部曲”第二部。

  2 魏晓波《生活而已1》

  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严谨的叙事、精准流畅的剪辑,具有洪尚秀电影的品质。

  3 薛鉴羌《残废科幻》

  一部融合暴力科幻、公路梦境、超不现实的现实主义作品,老辣凌厉呛人心脾。

  4 徐童《算命》

  立场中性,不带感情色彩,冷静纪录,却不乏幽默感和昆虫般顽强生命力。

  5 郝杰《美姐》

  喜欢里面不拘一格的草莽气质,一股子浑然而成的骚乎劲,伪娘一上台其实也很美丽。

  6 耿军《锤子镰刀都休息》

  冰天雪地的东北人式幽默语感,傻愣愣的基督教徒圣歌,加上古典音乐凝重或轻快的配乐,片子流露出的荒诞与悲凉自然与真实。

  7 杨瑾《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细节很出色,儿童们表演本色。和《美姐》一样限于资金,制作上有些遗憾。

  8 钰柯《翡罗弥诺浮彼亚II》

  幻想、独白、自恋、自虐、美少年、海洋、沙漠、城堡、迷宫、镜子、骷髅、侏儒、自渎、华丽、妖娆、装置艺术、精神分析、行为艺 术,非常难得的国内实验电影。

  9 王兵《三姊妹》

  拍得真好。一些段落像油画一样充满莫名的情绪,有些像80年代的彝山老家。

  10 范立欣《归途列车》

  走进院线的独立电影,春运交响曲。

  卫西谛[微博]

  1 李珞《唐皇游地府》

  2 从峰《未完成的生活史》

  3 魏晓波《生活而已》

  4 应亮《我还有话说》

  5-10 从缺

  杨城

  1 薛鉴羌《残废科幻》。

  强烈、刺眼,向现实世界和电影世界的平庸和模式化发出了热血叫板。。

  2 郑阔《南风》

  独立电影中的黑帮片,难得的通俗好看,暴力情色毫不掩饰,批判现实直截了当。

  3 刁亦男《白日焰火》

  在资本和意识形态的夹缝中捍卫了才华。。

  4 马莉《京生》

  比起男性作者,马莉面对社会议题时更关心困境中的人物,以富有感情的凝视达到揭示。

  5 邱炯炯《姑奶奶》

  一个独立电影作者饶有趣味并满含深情地描述了一个真正具独立精神的人。

  6 李珞《唐皇游地府》

  创造性地将经典文化文本与当下现实以电影的方式互相激活。

  7 娄烨《春风沉醉的夜晚》

  也许是关于南京最好的电影,也许是这个时代关于“爱与欲”的最好的电影。。

  8 李红旗《寒假》

  以特立独立行的电影语言表达了对世界的厌恶。。

  9 周豪《夜》

  用两千元打造的一朵“那喀索斯之花”,它是独立电影的个人性的一种极致证明。

  10 郝杰《光棍儿》

  它呈现出的真实、生动和温暖反衬了中国此前“乡土电影”的虚假伪善。

  木卫二

  1 张经纬《音乐人生》

  2 姚宏易《金城小子》

  3 张侨勇《千锤百炼》

  4 娄烨《春风沉醉的夜晚》

  5 丛峰《未完成的生活史》

  6-10 从缺

  本南丹蒂

  1 宋方。《记忆望着我》

  如同静谧私语的考古现场,生活记忆成为日常的化石,在大历史之外,创造了一种侧耳倾听的方式,让祖先的倒影掩然而至。

  2 郝杰《光棍儿》

  在语言、道德逻辑、生活规律的交错中,郝杰创造了一个曹乃谦式的影像世界。这是近年来最新鲜,最独特的一部电影。

  3 崔允信《无花果》

  天水围之外的锋利。

  4李珞《唐皇游地府》

  神话被召唤和再利用,成为一场反讽的盛宴。

  5 周浩《差馆2》

  人生百态,上台下台,周浩的差馆系列是最有意思的中国纪录片之一。在社会新闻的边角料里,周浩展现了权力和生活的机制。

  6 王兵《无名者》

  王兵一直有着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

  7魏时煜《金门银光梦》

  近年来中国最好看的关于电影的电影。电影黄金时代的中国第一位女导演。

  8 张侨勇《千锤百炼》

  展现的不是故事讲得有多好,而是结构搭得有多妙。

  9 陈传兴《化城再来人》

  这是一部极尽智力之作。

  10 颜兰权、庄益增《牵阮的手》

  社会运动,就是为了创造一种生活,爱情也如斯。

  感恩而死

  1 徐童《算命》

  一个算命的却免不了命运坎坷,小人物的辛酸。

  2 丛峰《未完成的生活史》

  饭局之上观宇宙。

  3 郝杰《光棍儿》

  拍出了一股难能可贵的糙劲儿和荤味儿。

  4 王兵《夹边沟》

  碰这种禁忌题材,要靠的不仅仅是勇气。

  5 万玛才旦《老狗》

  近几年看过的最成熟老练的独立剧情片。

  6 赵晔《光男的栗子》

  它呈现出一种完全日式的质感。

  7 薛鉴羌 / 张赞波《我年轻时也打老虎》

  乱拳打死老师傅,一部无知而无畏的片子。

  8 邱炯炯《萱堂闲话录》

  靠老太的魅力撑足全场,一部鲜活的个人史诗。

  9 张侨勇《千锤百炼》

  把纪录片拍出了剧情片的节奏。

  10 李珞《唐皇游地府》

  偷懒也能拍出让人觉得牛逼的片子。

  苏筱兀

  1郝杰《美姐》

  使用大量低机位仰拍镜头,观众仰望电影也正像在看台上一场戏,停停唱唱最终归于沉静。

  2柴春芽《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

  影片叙事保持在意识流的层面,现实与幻象频繁交叠,灰色的基调雾蒙蒙的画面,更使其无处不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感。

  3郝杰《光棍儿》

  异常简单粗暴,贯穿全片的是乡土味道的性欲。在精神与物质双重贫困的情况下,粗口、卖淫、拐卖妇女等禁忌,都成为鲜活的生命力 。

  4陈卓《杨梅洲》

  不是任何事情都有结局,但普通人的生活亦有迹可寻。最大程度保留了现实生活真实的质感。

  5李睿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故事工整,节奏舒缓,却不乏味。在土地乡愁的基础上,挖掘出生死存留这个悲剧的主题。

  6娄烨

  《春风沉醉的夜晚》

  阴暗不定的个体情感,在灰色基调下的欢愉中晃动不安。娄烨尽量平静地描述这波涛暗涌,绝望之中偶有亮斑。

  7-10 从缺

  何小沁

  1 李睿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改编自苏童原著,乐天知命,地域特色鲜明。

  2 杨瑾《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一部干净清透的作品。

  3 郝杰《美姐》

  难得在敞亮、不压抑。

  4 郑大圣《天津闲人》

  老传统以后现代镜语呈现,别具一格。

  5 刁亦男《白日焰火》

  戏剧化场面调度,值得玩味的细节,暗、旧、冷。

  6 彭磊《房间里的舞蹈》

  清新又颓废,有点洪尚秀的味道。

  7 郝杰《光棍儿》

  近年来最原生态、最生猛的电影,刷新三观。

  8 张猛《钢的琴》

  草根喜剧、工厂母题、苏联情结,观赏性很强。

  9 曹保平《狗十三》

  一部关于成长与反抗的青春残酷物语。

  10 宁瀛《警察日记》

  把犯罪纪实题材拍出了文艺味。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剧照

  张献民

  1 王晶[微博]《街口》

  2 应亮《好猫》

  3 黄伟凯《现实是过去的未来》

  4 刘伽茵《牛皮》

  5 周浩《厚街》

  6 耿军《青年》

  7 娄烨《春风沉醉的夜晚》

  8 周泓湘《红旗飘》

  9 赵大勇《废城》

  10 刁亦男《夜车》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责编: 云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