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峰:武术曾是中国人生活方式之一(2)

2013年01月10日10:02  东方早报
《一代宗师》编剧与武术指导徐皓峰 《一代宗师》编剧与武术指导徐皓峰
梁朝伟练咏春拳。据说其实战能力不错 梁朝伟练咏春拳。据说其实战能力不错
章子怡练八卦掌 章子怡练八卦掌
张震参加八极拳比赛,还得了第一 张震参加八极拳比赛,还得了第一

  徐皓峰:中华武士会是形意和八卦合练的门派,把八卦和形意变成了一家。特点是兼有形意的强劲和八卦的步法。有句话叫八卦手黑,是说八卦拳打在人身上的角度比较刁钻,但这个手黑是步法卓越的原因,手黑其实是脚黑,走位带动出拳刁钻,不好防。八极拳的特点就是刚猛,一碰上就发力,属于力战型,适于对付群殴,所以看预告片你就可以发现张震都是一个人对付好多个人。咏春是一种贴身近战,非常简洁,梁朝伟现在的实战能力已经很强。

  东方早报:有多强?

  徐皓峰:拍摄的时候,我看过梁朝伟和章子怡的替身、一个职业的八卦拳师对打。这是一个长镜头,我觉得梁朝伟的水平已经是职业武术运动员的水平,一整套动作连续性地应对、展示下来,基本每条都保持很高的水准。

  东方早报:梁朝伟打咏春跟甄子丹[微博]打的有什么差别?

  徐皓峰:师承不同。甄子丹的师父是叶问的儿子叶准,洪金宝(电影《叶问》动作指导)也懂咏春,再加上甄子丹自己原来有综合格斗的底子。梁朝伟则是师承梁绍鸿,梁绍鸿的风格还从来没有出现在影视作品中,这也是梁绍鸿的咏春拳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

  梁绍鸿是咏春里面比较实战的一派。他是李小龙的师弟,以前是香港的富家公子,到美国后家境落败,觉得自己可以依靠教授咏春拳生活,就把全部的积蓄拿出去租武馆。结果搬进去之后,发现外面时不时就有枪响,还有黑人来砸场,他才知道那地方是当地最乱的区域。他就是从那么艰苦的环境走出来的,所以会更注重实战。

  东方早报:前段时间张震参加八极拳比赛,还得了第一,这是电影方面的安排吗?

  徐皓峰:我觉得不见得。张震师从的是八极拳的名师王世泉,他拿了第一并不见得说他胜过他的师兄弟,因为他参加的是表演赛而不是对抗赛。这对演员是有优势的,像功底这个东西,只有动手较量之后才能判断,张震当然也有他的功底,比如他发劲很好,但也不能说苦练几十年比不上半路出家什么的,而是拳师在做同样动作的时候,看起来肯定不会像演员那么漂亮。

  像我最新的电影《柳白猿》里,要拍大枪戏,就送演员去武术师父那里学。师父特别高兴,说自己教了30年徒弟,但是在教演员的时候获得了平生没有过的快感,他还说以后要教徒弟只教演员了。因为教职业演员学武术特别轻松,演员自己有形象思维,知道怎么把动作做得好看。所以可以理解张震为什么能在八极拳里这么受宠。

  后继无人的武林悲哀

  东方早报:现代社会还有武林高手吗?

  徐皓峰:实战中日本空手道永远打不过泰拳,原因就在于,泰拳是职业的,而空手道都是业余选手。中国也一样。清末民国,武术是一种职业,可以做镖师、教官,但现在武术职业已经不存在了。祖师爷传下来的技艺再高超,已经没有时间达到个人传承了。

  东方早报:那王家卫寻访的那些民间高手呢?

  徐皓峰:他们是高手,但是在武林中也是凤毛麟角了,而且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了。你看纪录片里,他们和徒弟搭配表演,年轻的徒弟和师父一交手就被打败,可见后继无人。这种后继无人的武林悲哀是很难改变的,就好像国家再大力扶持京剧也很难实现它的辉煌。

  这些师父年轻的时候花费大量时间学武,而武术在社会上不是职业,是没有前途的。大学里面虽然有武术,但只是表演性质的武术。但凡你学表演套路,师父所传的就不是真东西。表演套路里实战的一些内容,对付普通人还行,对于行家很难。因为实战主要练习的就是反应、距离感、击打。如果不经常演练,是无法跟职业武人对打的。

  东方早报:武术文化的传承有过怎样的变化吗?

  徐皓峰:在中国历史上,文人有私塾,武人也有私塾。像岳飞不是在武术学校学习,而是通过家族关系送到武术私塾。国家考武状元,都是通过乡间武术私塾关系介绍,没有对社会公开。

  后来到了民国,武举人制度被废除后,变成了武馆制度。武馆也不是表演性质,而是培养保镖、培养军队教官,公开比武,允许踢馆发生。后来南京政府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就是国家武术学院,也延续了清朝武状元的国考比赛,一共办了两届,各门各派进行大规模的比武,20多个省、400多名选手参加。清朝考武状元还主要是技能测试,像马术、射箭等,有点像奥运会各项赛事,把武术切成单项比赛。民国的国术比赛是真打,没有统一护具,分成各种门类,受伤的比较多,也有死人情况。

  建国之后就把这个制度废掉了,但是又没有延续技能测试的方式,武术赛就改成打套路,但是套路跟实战差异很大,往往谁好看、有风度就容易得名次。所以李连杰[微博]连续5年获得全国武术赛冠军,一是因为他长得好看,有英气,另一个是他打得好看,同一个动作,李连杰一打就跟别人不一样。

  东方早报:为什么原来武术、武人地位这么高?

  徐皓峰:武术界的人的地位提升是在民国。大家只知道那时候戏子一下子成为名流,其实练武之人也是。这个契机就是因武士会形成的。武士会虽然名义上是民办的,但是有北洋政府支持,冯国璋出的钱,袁世凯点的头。后来到了国民党时期,南京政府开始办国术馆,是国家编制,各省都有。这种尚武,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是有连贯性的,是要通过习武重塑民族性格。强身健体是武术,保家卫国是国术。京剧之类被称为国粹,只有武术被称为国术,就是因为含有保家卫国的含义。现代战争,短兵肉搏已经不可能了,国术主要培养的是精神意志力。

  另外,武术学的并不仅仅是武术、技法,还包括武德。武术其实是把几千年的中国人的道德文化进行了高度提炼。习武之人相当于黑白两道之间的灰色,对下保护民间秩序,对上沟通社会名流。武人的自处之道就是对外不受辱,对内不自我欺骗,有自尊,有修养,强调荣誉感,重义轻财,跟人交往时特别讲礼节,乃至比读书人更讲究礼节,因为需要服众。武术并不是狭隘的胜负,而是要服众。像日本的武侠片体现出来的道德感,决斗达到了功力极致,一刀下去对方就死了。但是中国武侠片里,决斗分出胜败,一剑顶在你喉咙就不动了,对方心服口服,对周围的旁观者也是立威服众。

  像29军大刀队、冯国璋的队伍,都是请武术名师当刺刀教练,这不是简单的移植一个技术,因为任何一个群体里面必须要有道德,而军队里面往往又比较粗糙(希望通过武术建立这种道德)。

  东方早报:为什么日本的武士道建立成功了,而中国的却没有?

  徐皓峰:日本的武士道建立是在20世纪初。最初是日本为了打日俄战争,要建立新的大众偶像,所以把原来地位很低的武士提升成新的偶像,原来武士不过是地方诸侯的家臣。比如武圣宫本武藏,历史资料非常少,关于他的资料基本都是来自小说,说明他在历史上本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的形象是被文学人为地建构起来的。之后的一个契机是二战,当时日本被美国打垮了,武士道废了,那时候美国大兵在日本街头公然强奸妇女,满大街站着400多名武士,没有一个人出来制止,可见精神完全垮掉了。直到黑泽明拍摄了《七武士》,日本人通过武士道找到了民族自尊心,找到了自信,一找到之后不放松,各个警察厅、中学里开始恢复剑道、柔道,各种二战之后的武侠小说开始昌盛起来。武士道成为日本恢复民族自信的非常重要的资源,一直延续到现在,它成了日本人生活的一个常态,成了文化艺术上的一个重要补充。

  而中国的武士道,未能延续下来,甚至我们都忘掉了。从武士会到国术馆,都是要解决民族精神问题,恢复民族自信,但我们的文化主流不是以本民族的文化,而是以欧美文化,后来是苏联文化为主流,加上战乱,种种意外或者天然的原因,比如取消师徒制等,没能延续下来。

  东方早报:武术式微是否与体育地位提升有关?

上一页123下一页

(责编: Zane)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