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网友,女的,北京人,当时生活在美国。有一次,一个美国小帅哥搭讪的时候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回眸一笑说,王府井。
美国帅哥居然对这个名字有印象,说,好像在中国你很有名啊。
后来这个网友出了车祸,网上的朋友都很悲伤,但处述说这个“王府井”的故事—
—我和她交往不多,连长的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就失去了所有的机会。
“王府井”显然不适合做女孩子的名字,真正的王府井好像也不只是那一条街,我不知道这里从前是哪个王爷的府,也不知道井在哪里。17年前我来北京的时候就已经看不到王府和井了,看到的只是百货大楼。但北京人一般是不去那里的,去那里的大都是外地人。
百货大楼里有一个老师傅叫张秉贵,卖糖的,无论你买多少,他总是一次就能抓足你所要的分量,虽然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显然张师傅是天才,又有后天的磨练,才有如此境界——境界是一种禅,我就宁可要境界而不要实用,其中部分想法就是来自张师傅,可惜达不到他的高度。现在,张秉贵过世了,据说他的儿子承了父业,还在王府井百货大楼里卖堂。而张师傅的雕像就矗立在百货大楼前面,供世人瞻仰。能掌握一门技术总是让人景仰,何况还有境界呢?
从前,王府井斜对面是新华书店,现在不知道搬到哪去了,到王府井买书已经不可能。这里寸土寸金,所以他们拆了很多“土”东西,先建了麦当劳;再拆麦当劳,盖起了东方广场这种不知所以的庞然大物,出租给公司使用,王府井就跟王府甚至从前王府附近的四合院没有任何关系啦。
当年上学,去王府井淘书时,在东方广场的位置上的某个小店里吃过不到一元钱一碗的卤煮火烧,而现在,要吃卤煮火烧,只能到新东安地下一层的小吃一条街了,价钱也和炸酱面一样,涨到了八元。
新东安从前叫东风市场,再从前叫东安市场。东安——东风——东安,用不着说,你也知道其中的奥妙了,左的一套在命名学上体现得最为“完美”,正如使馆一条街曾经被红卫兵们命名为“反帝反修路”一样,让人哭固然不是,笑也不大自然。
每一个城市总有每个城市的标志,但这些标志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上海从前的城隍庙、外滩和哈同花园换成了金茂凯悦和东方明珠,而北京人是恋旧的,拆了旧的四合院,还会建新的,当然,如你所知,新的四合院的价钱是原来住在那里的人所卖不起的……
北京洋起来了,从房价到街上川流不息的车子门,都开始了和世界接轨的征程,但北京依然“土”气,试图用复古的方式保留着自己最后一点尊严——只可惜那些仿古建筑就和八达岭长城砖缝里强抹进去的石灰一样,那么地让人无奈。
据说北京建都已经有850年,更早的,比如战国时的燕也是以这里为都的,荆轲就是从这里(或者说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渐行渐远,走过易水,跨过黄河,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去试图完成他那注定失败的悲壮征程。多少年过去了,能够代表北京的地点和建筑越攒越多……比如紫禁城,比如天坛,比如京广中心,比如世纪坛……王府井不同,四合院不同,他们和什刹海一样,是真正属于老百姓的地方,随时都等待着你我的亲近。虽然边上有了东方广场这个大杀风景的怪物,但王府井还是王府井,东方广场注定有结束自己自己历史的日子,王府井这个名字估计会留下去,无论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