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更广的视域看李天一案

2013年03月03日09:18  人民网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王乾荣

  一孩子,年十五六,姓李名天一,去年惹事儿曾被有司处罚,今又犯事儿。报道说,他改名为“李冠锋”,也有称他“李冠丰”的,名字最末一字,到底是哪个feng,目前读者尚不清楚。

  不过不清楚无碍,几乎所有媒体,在报道这孩子的事时,统统在其大名前冠以“李双江[微博]之子”——这下子,不管他叫李天一、李冠丰,还是另一名李冠锋,人们均可忽略不计,只要知晓他是大名鼎鼎的“李双江之子”,就行了。

  媒体的慧眼,似乎不在这个孩子犯事,而在他是谁的孩子,不在事件本身和社会现实,而在当事人的爹。一桩刑事案件,在媒体老爷的悬河之口和生花妙笔之下,立马变成娱乐新闻。网上甚至倒腾出这孩子父母的旧相片,以及三口之家欢快唱歌的舞台照——在那张三人照中,李天一还是个更加稚嫩的小孩。未成年人即使犯罪,有法律管,他应有的人身权利,也该得到保护吧!你曝人家那个光干什么?

  这些都算神马东东?拉李双江夫妇出来陪绑?即论法律对于公众人物李双江的隐私保护弱于平头百姓,儿子犯事也不至于老爸连坐。就算李双江教子无方,媒体也没有权力把李双江拎出来示众。至于李双江是否纵容儿子去为非作歹,或者为“摆平事态”而利用自身的名人资源拉关系、找门子,只要证据确凿,尽管揭发——可为什么当这一切尚未明朗之际,媒体口口声声总拿李双江其人——甚至他年轻时的“绯闻”——“说事”呢?依我看,这叫只想吸引眼球,不顾人家死活。

  李双江,泪双流,我想李双江此时的心情,肯定异常痛苦。虽然老来得子,溺爱难免,但没把孩子教育好,他有不可推卸责任。孩子也可能觉得自己出身不凡,并把这当成胡作非为的资本和保护伞。但很多老人都无原则溺爱幼子;而出身困顿青少年犯罪的,也不少。这是中国社会的悲剧,不是李双江一家的灾难。如果媒体从挽救和保护“问题青少年”的良好愿望出发,隐去李天一(或李冠丰、李冠锋)的具体出身,只泛道他是名人之后,并从具有启迪、教化作用的角度,报道案件和探讨问题,则广大受众的注意力,便不会玩味于具体某个名人——如此报道和探讨的社会效应,肯定具有更加普遍的积极意义。而现在呢,世俗的人们津津乐道和奔走相告的话题,仅仅是:李双江儿子犯事啦!

  这个社会确实出了问题。当下很多富人、官人、名艺人、名“专家”,吃香喝辣,无视民瘼,贪污腐化,包养二奶,浑无特操,而法律疲软,舆论及相关方面对其教育约束不足,反而称颂有余,甚至奉送大把荣誉头衔,使得他们八面威风,更加不知天高地厚,更加蛮横骄纵。无根基者也气不忿儿,思忖你们大捞大劫纵横捭阖畅通无阻,俺们小打小闹一下,还不成?抢劫、偷盗、办假证、造水货、搞传销、开黑车、砸车玻璃、卖淫嫖娼……不都是这些杂七杂八的宵小之徒干的?青少年们,尤其是权贵子弟,耳濡目染如此巨量烂人丑事,难免心理扭曲,行为偏斜而效尤。环境如染缸,李公子之流生活于其中,他犯事,不能仅仅归咎于他和他的老爹。

  总之,媒体为什么不能从更广阔的视域,看待这一案件呢?试问,热衷于贴标签,一味消费李双江,对李双江,对李公子本人,对于办理这件案子,乃至对于整个社会,有什么益处?

  (来源:法制日报)

(责编: 小万)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